2017年11月5日,上海,本人家裡養了一隻棕頭牡丹鹦鹉,準确說曾經是兩隻,後來公鳥的咬脫了籠子越獄,給配了兩隻小公鳥都死了。于是我就養着這隻快三年了,今年還曾經下過兩個鳥蛋。如圖以前的畫風是這樣的,一個鳥籠一個鳥窩一隻鳥(注意鳥籠裡是它曾經下的兩個蛋)。然後就在昨天,情況有所改變!來了個客人.....

朋友家也養了兩隻棕頭牡丹,但是前陣子打架死了一隻。剩下一隻可能因為孤單整天叫,朋友說我家正好也是一隻,不如送給我吧。周六,這個小家夥來了,據說是個公鳥。反正我放進籠子就無法區分哪隻是我家的哪隻是送來的。鑒于我家這隻此前整死過新來的,還不讓新來的進窩,我特意又給裝了一隻椰子殼鳥窩,一鳥一窩,這樣總行了吧!
但是事實證明我錯了,我家這隻(下文簡稱老鳥),迅速霸占了新窩,一點也不見外。新來的這隻(下文簡稱新鳥),也想進新窩,被老鳥一口啄出來,經過短暫的交鋒,新鳥完敗,到處躲。雖然老鳥頭頂也有一撮毛被啄掉,但是老鳥迅速取得了此籠的老大地位。新鳥雖然曾經也是鳥霸,但是現在隻能到處躲。
周六整個晚上,老鳥都在那個新窩裡呼呼,新鳥就這樣一直站在角落,站了一晚。雖然我不清楚自然界的鳥怎麼睡覺的,但是感覺也應該是進窩趴着的吧。
接下來說說吃,周日早上喂菜葉子,老鳥迅速湊上來就吃,新鳥想吃,馬上被啄,隻能逃。
老鳥各種自在,叼着菜葉子邊走邊吃,新鳥隻能在背後看。
于是,我在鳥籠的四個角落都放了菜葉子,讓新鳥随時可以吃到。但是新鳥可能“鳥”地生疏,偶爾吃一口。老鳥可能覺得菜葉子是美味,看到新鳥吃,馬上上前就啄。随後據我觀察,新鳥吃鳥糧(小米瓜子等)都要偷偷的,叼一口就逃到角落。或者索性在籠子底下吃食物渣渣。
整天都是老鳥(左側)各種自在,新鳥處處躲避不敢動,早上眼睛感覺都睜不大,老是眯着眼睛。其實仔細觀察,還是可以區分兩隻鳥的,老鳥體形更大,嘴巴更彎,爪子也大些。
偶爾兩隻鳥能夠各在一邊吃菜葉子。不過,據觀察,下午新鳥稍微有些适應,雖然有時候還是被老鳥啄,但是空下來也會自己到處找點吃的。(請忽略醜陋的籠子,因為鳥兒的喙厲害,籠子鐵絲老是被咬脫開,不想麻煩換就用鉛絲給補的)
一天的畫風基本是老鳥各處蹦跶,新鳥溜邊,不被啄就算幸運,沒事兒眯個眼睛。我一發現兩隻鳥打架,就迅速過去制止,也不管它們聽得懂聽不懂,吧吧啦啦得教訓老鳥。我心裡想,要是這隻新鳥整天吃不好,睡不好,估計撐不了幾天的。
就在剛才,發生了新情況。天色暗了,老鳥進新窩準備休息,新鳥試圖進那個老的窩,老鳥馬上過來啄。我一看,趕緊上去訓斥,然後老鳥在新窩,新鳥在老窩,我迅速拿來一塊黑布把鳥籠蓋上了,讓它們兩個滿眼黑,總能各睡各窩了吧。後來我偷偷掀開布來看,依稀看到兩隻鳥各在一個窩。我心想如果新鳥能夠進窩睡覺,好好休息,過幾天倆鳥熟悉了,應該就能夠相安無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