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帝鳄:白垩紀北非的水下狂魔北非巨鳄35年後終成名巨鳄有大塊頭長嘴惡魔獵龍者?食魚者?

帝鳄:白垩紀北非的水下狂魔

帝鳄:白垩紀北非的水下狂魔北非巨鳄35年後終成名巨鳄有大塊頭長嘴惡魔獵龍者?食魚者?
鳄魚在我們的印象中總能與兇惡、冰冷劃等号,像《殺人鳄魚潭》、《史前巨鳄》等驚悚恐怖電影更是加深了這個印象。與生活在史前地球上的那些鳄魚相比,今天地球上的鳄魚大都是些小家夥。為了更全面系統的介紹史前著名的鳄魚,小盜龍将之前釋出的相關科普文集合整理到一起,形成“史前巨鳄”系列,希望能夠滿足大家的好奇心。

“史前巨鳄”系列第二個介紹的是帝鳄。

帝鳄:白垩紀北非的水下狂魔北非巨鳄35年後終成名巨鳄有大塊頭長嘴惡魔獵龍者?食魚者?

圖注:拉帕朗(左一)正在實地研究化石,圖檔來自網絡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古生物學家阿爾伯特-菲力克斯·德·拉帕朗(albert-félix de lapparent)組團來到撒哈拉沙漠中進行了多次探險。在陸相的卡瑪卡瑪組地層(kem kem beds)中,古生物學家們發現了許多大型鳄類的化石,地點靠近今天阿爾及利亞的奧萊夫。之後在摩洛哥南部,新的化石被發現,包括有頭骨、牙齒、脊椎骨和甲片。1957年,福爾(h. faure)在尼日爾北部的艾爾雷茲組(elrhaz formation)發現幾枚孤立的牙齒化石,不過這些牙齒要比拉帕朗發現的牙齒大很多。

帝鳄:白垩紀北非的水下狂魔北非巨鳄35年後終成名巨鳄有大塊頭長嘴惡魔獵龍者?食魚者?

圖注:帝鳄的牙齒化石,圖檔來自網絡

通過對來自北非的巨大鳄類化石的研究,法國古生物學家德·布羅因(de broin)指出這是一種長吻鳄,就像今天的印度鳄。之後法國替代能源和原子能委員會(天知道為什麼是他們)的研究小組于1964年在尼日爾北部發現了一塊近乎完整的頭骨,這塊頭骨被送往巴黎進行研究。

經過研究,布羅因和菲利普·塔瑞特(phillipe taquet)在1966年建立了帝鳄屬(sarcosuchus),學名來自于希臘語的“sarco”(意為“肌肉”)、“suchus”(意為“鳄魚”),意思是“肌肉鳄魚”。從學名本意看,帝鳄翻譯成“肌鳄”更準确,但是缺乏霸氣,是以中文名最終選擇了帝鳄。

帝鳄:白垩紀北非的水下狂魔北非巨鳄35年後終成名巨鳄有大塊頭長嘴惡魔獵龍者?食魚者?

圖注:儲存在法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的帝鳄化石,圖檔來自網絡

在北非發現如此巨鳄本應該是一件轟動世界的事情,奈何法國人不懂得宣傳,帝鳄就這麼默默無聞好多年。

帝鳄:白垩紀北非的水下狂魔北非巨鳄35年後終成名巨鳄有大塊頭長嘴惡魔獵龍者?食魚者?

圖注:塞裡諾(穿紅衣者)與發現的恐鳄化石,圖檔來自網絡

1997至2000年,來自美國的古生物學家保羅·塞裡諾(paul sereno)率領一支探險隊再次來到尼日爾,他們相信這次探險将發現大量的古生物化石。深入荒無人煙的撒哈拉沙漠,經過了艱苦發掘後,探險隊發現了總重達20噸的化石,其中包括了七隻帝鳄化石。在塞裡諾發現的七隻帝鳄中,包括了從幼年到成年不同的個體發育階段,其中也包括有完整的化石。

回到美國之後,善于宣傳的塞裡諾立即召開記者招待會介紹自己的發現,他還與國家地理合作介紹這種史前巨鳄。在新一期的《國家地理》中,帝鳄成為當仁不讓的主角,其霸氣側漏的複原圖出現在雜志封面上,下面的标題是:“超級巨鳄,它不與恐龍同行,因為它以恐龍為食。”(super croc---it didn’t walk with dinosaurs…it ate them.)

帝鳄:白垩紀北非的水下狂魔北非巨鳄35年後終成名巨鳄有大塊頭長嘴惡魔獵龍者?食魚者?

圖注:塞裡諾與恐鳄巨大的頭骨,圖檔來自網絡

帝鳄:白垩紀北非的水下狂魔北非巨鳄35年後終成名巨鳄有大塊頭長嘴惡魔獵龍者?食魚者?

圖注:《國家地理》封面上的帝鳄,圖檔來自網絡

帝鳄:白垩紀北非的水下狂魔北非巨鳄35年後終成名巨鳄有大塊頭長嘴惡魔獵龍者?食魚者?

圖注:1:1的帝鳄模型,圖檔來自網絡

為了配合宣傳,國家地理與塞裡諾合作專門複原了一條1:1的帝鳄模型,于是一條“老”鳄魚終于轟動了世界,成為古生物中的大明星。

帝鳄是史前的超級鳄類,巨大的體型是它的名片。到底帝鳄有多大呢,研究人員在測量了印度鳄和鹹水鳄的平均頭身比之後套入最大的帝鳄頭骨化石(1.6米),得出其體長為11.65米,體重約8噸。

帝鳄:白垩紀北非的水下狂魔北非巨鳄35年後終成名巨鳄有大塊頭長嘴惡魔獵龍者?食魚者?

圖注:帝鳄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檔來自網絡

帝鳄:白垩紀北非的水下狂魔北非巨鳄35年後終成名巨鳄有大塊頭長嘴惡魔獵龍者?食魚者?

圖注:帝鳄與人類頭骨的對比,圖檔來自網絡

想要長到超過11米的體長一定需要很長的時間,這也表明帝鳄是一種長壽的動物。根據對一塊帝鳄骨骼的研究,當帝鳄達到40歲的時候,它的體長才隻有成年個體的80%,也就是說40歲的帝鳄還是個亞成年個體,真的是吓死本寶寶了。當帝鳄達到50至60歲的時候才達到了成年,然後他們會随着年齡的增長繼續生長,真無法想象一條百歲帝鳄得有多大!

如此巨大的體型已經能夠問鼎最大鳄類動物的寶座,能與其一較高下的也隻有恐鳄和普魯斯鳄了(不是體長,是體型哦)。

帝鳄是可怕的掠食者,其體型非常巨大。大塊頭有大腦袋,帝鳄的腦袋長度超過1.6米,其口鼻部較為細長,占了整個腦袋長度的75%,有點像印度鳄。在帝鳄口鼻部的前端長有一個膨大突起(稱為“鼓泡”,bulla),這個突起的作用很可能是提高嗅覺能力。帝鳄的鼻子和眼睛都位于腦袋頂部,它們隻需要将腦袋浮出水面就能夠呼吸和觀察了。

帝鳄:白垩紀北非的水下狂魔北非巨鳄35年後終成名巨鳄有大塊頭長嘴惡魔獵龍者?食魚者?

圖注:印第鳄的長嘴巴,圖檔來自網絡

帝鳄:白垩紀北非的水下狂魔北非巨鳄35年後終成名巨鳄有大塊頭長嘴惡魔獵龍者?食魚者?

圖注:帝鳄巨大嘴巴上的滿口尖牙,圖檔來自網絡

帝鳄最恐怖的武器莫過于它的那張超級大嘴,嘴中布滿了鋒利的牙齒。在帝鳄的上颌中共長有70枚牙齒,下颌長有62枚牙齒,其牙齒厚實成圓錐形,能夠輕松穿透獵物的皮肉(寫的我後背有點涼啊)。

帝鳄:白垩紀北非的水下狂魔北非巨鳄35年後終成名巨鳄有大塊頭長嘴惡魔獵龍者?食魚者?

圖注:帝鳄身上的骨闆,圖檔來自網絡

像今天的鳄類一樣,帝鳄巨大的身體上也長有骨片(皮内成骨),起到保護身體的作用,不過當它們成年之後已經很少有動物能夠威脅到自己了。帝鳄的身體兩側一前一後長有兩對長着腳蹼的腿腳,有記錄顯示帝鳄具有較寬的腰帶結構,表明它們的陸上行動能力是不容小觑的。

帝鳄生存于距今1億1200萬年前早白垩世的阿普第階晚期至阿爾必階早期,那個時候的撒哈拉和今天有着天壤之别。根據地層資訊看,白垩紀的撒哈拉炎熱濕潤,地面上分布着大片的河流和湖泊,這裡是帝鳄的家園。

以發現帝鳄化石最多的艾爾雷茲組為例,生活在當時的恐龍包括有屬于禽龍類的沉龍和豪勇龍,屬于蜥腳類的尼日爾龍,屬于獸腳類的似鳄龍、始鲨齒龍和隐面龍。這麼多恐龍明擺着是送上門來的食物啊,帝鳄隻要潛伏在它們經常喝水的地方,當有恐龍靠近的時候來個突然襲擊将對方拖到水下淹死就可以大吃恐龍肉啦。

帝鳄:白垩紀北非的水下狂魔北非巨鳄35年後終成名巨鳄有大塊頭長嘴惡魔獵龍者?食魚者?

圖注:帝鳄攻擊豪勇龍,圖檔來自網絡

或許事實與我們的設想不同,2014年一份關于帝鳄頭骨的生物力學分析表明它們無法像今天的鹹水鳄、尼羅鳄那樣進行恐怖的“死亡翻滾”,也就是說無法從大型動物的身體上撕下皮肉。再考慮帝鳄較為細長的口鼻部,也不适合撕咬能夠奮力掙紮的大型獵物,是以帝鳄的主要食物還是魚類,隻是偶爾會攻擊小型恐龍罷啦。如果比較對于大型恐龍的威脅,帝鳄遠不如之前介紹的恐鳄兇殘可怕。

帝鳄屬于大頭鳄科(pholidosauridae),這個家族的特點就是長有細長的口鼻部,是淡水和近海的捕魚者。大頭鳄科生存于距今1億6700萬年前至8930萬年前,在中生代結束之前就已經消失,是以今天已經沒有與帝龍同科的鳄類動物存在了。

參考資料:

1.sereno, paul c.; larson, hans c. e.; sidor, christian a.; gado, boubé (2001). "the giant crocodyliform sarcosuchus from the cretaceous of africa". science 294 (5546): 1516–9. doi:10.1126/science.1066521. pmid 11679634.

2.buffetaut, e.; taquet, p. (1977). "the giant crocodilian sarcosuchus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brazil and niger" (pdf). paleontology 20 (1).

3.woodward, a. r.; white, j. h.; linda, s. b. (1995). "maximum size of the alligator (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 j. herpetol 29 (4).

4.wemuth, h. (1964). "das verhaltnis zwischen kopf-, rumpf- und schwanzlange bei den rezenten krokodilen". senckenbergiana biologica (in german) 45.

圖檔 / 部分網絡(侵删)

文字 / 古生物探索(江泓)

排版 / 古生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