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時期的人,尤其是華夏民族,輕生死、重承諾,幾乎成了自己做人的信條,應許下的事情絕不會輕易更改,西域民族也是如此。
西王母雖然是西域母性氏族的首領,但畢竟是個女子,她主動向穆天子發出邀請,已屬不易,是以穆天子發出了三年之約,回應了對方的邀請。
那麼後來兩個人見過沒有,史書上沒有肯定的答案。
但是既然約好三年後,以穆天子的帝王之尊,那就絕不會輕易更改,除了天命不允。
後來有一部《尚書大全》提到了相見之事,不過不是穆天子去了西域,而是“帝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來朝獻白環玉珏,也算有了一個交代,否則會讓這一曆史生出遺憾。
但是我還是覺得這樣一句話就概括了二人的曠世之約,似乎有些不盡人意,因為他們兩個人的會晤和相見,除了給後人留下了充滿浪漫的色彩之外,還衍生出一個不知還要流傳多久的神話故事。
但是故事講到這裡,曆史又會讓大家失望。
西王母,并非僅僅指某位當時西域氏族的首領,而是所有當地母系氏族首領的泛稱!
這不是曆史開的玩笑,而是人類對于美好事物的天生的鐘愛,這無可厚非。
這位和穆天子在昆侖山地區會晤的西王母,隻是若幹“西王母”中的一位,隻不過她也許更聰慧,更有魄力,以至于被中原芸芸衆生漸漸神化為王母娘娘,世代流傳。
但是她的故事遠遠超過了穆天子!
用現代人的說法,就是“承上啟下”
從古人類開始,他們就知道了“石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而且還發現了那些五彩缤紛的石頭,這就是《山海經》中所說的五色石,後被人視為珍寶的彩色玉石。
這種彩色玉石曾在我國古代神話中大放異彩,上古時期留下一段人所共知的神話“共工與颛顼争為天子,不勝,怒而觸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維絕。”
此事驚動天地,觸怒上蒼,女娲娘娘見蒼天塌下了一塊,露出一角黑洞,便煉五色石補缺,但女娲勞累過度不久便倒下了。
人類感謝女娲補天的功德,從此西王母也就成了女娲的化身。
但是女娲什麼時候被華夏諸民族推崇為玉石文化的創始者,這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我們知道,上古時期的祭祀并非是用豬、牛、羊做祭品,而是用的五色玉石,這些習俗也被後來的西王母等西域氏族接受下來,成了約定俗成的習慣。
關于上古時期天山玉如何進入中原,是西王母開創的玉石東行之路,還是另有管道,曆史上也有很多說法。
那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下無人可以繞開的規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