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遊記》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妖怪們每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捉走唐僧,身旁沒有三徒弟的幹擾,鍋也架好,湯已煮沸,就差将唐僧悶煮了大快朵頤,但每次都是在最後一步,被絆住了程序,遲遲吃不到唐僧肉。
為何總能那麼湊巧?實際上,唐僧的帽子裡藏了幫手,偷偷地保護着唐僧。
在原文中,不止一次提到過唐僧的帽子。這帽子,名喚"毗盧帽"。
在原著第十一回《遊地府唐太宗還魂 進瓜果劉全續配》中,"毗盧帽"第一次出現。唐太宗還生之後,便邀請諸佛,選舉一名有大德行者做壇主,設建道場。最後,標明了唐僧。
唐太宗在賜了唐僧左僧綱、右僧綱之後,"又賜五彩織金袈裟一件,毗盧帽一頂"。
在原著第十二回《唐王秉誠修大會 觀音顯聖化金蟬》中,有這樣一段對唐僧肖像的描寫:
"玄奘法師大有緣,現前此物堪承受。渾如極樂活阿羅,賽過西方真覺秀。錫杖叮當鬥九環,毗盧帽映多豐厚。誠為佛子不虛傳,勝似菩提無詐謬。"
既然被提到過多次,這頂"毗盧帽"定是十分重要的。實際上,這毗盧帽中藏着保護唐僧的幫手。他們便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以及一十八位護教伽藍。他們藏在唐僧帽中,一路默默保護着唐僧。
在原著第十五回《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缰》中,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以及一十八位護教伽藍第一次出現。唐僧和孫悟空行至蛇盤山,一道白光閃過,唐僧的白馬便被吃掉了。
孫悟空要去找這怪物讨一個公道,但是要留唐僧一個人,他又放心不下。正在苦惱之間,隻聽見空中有人言語,叫道:"孫大聖莫惱,唐禦弟休哭。我等是觀音菩薩差來的一路神祗,特來暗中保取經者。"這空中言語之人就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以及一十八位護教伽藍。
這幾人的暗中幫助,各自輪流值日聽候。在唐僧師徒所需之時,現身給予幫助。正因如此,孫悟空才放心留下唐僧一個人前去捉拿妖怪。
當然,也正是這幾位在暗中相助,每次唐僧在被妖怪捉去之後也不緻于丢失性命。他們不僅能在唐僧被留一人時照看唐僧,還能給孫悟空等人出主意,好讓他們早日搭救唐僧。
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以及一十八位護教伽藍這幾人藏在唐僧的帽子中,跟随了唐僧等人一路。
明面上,是說保護唐僧的安危。但其實,他們還有一個隐藏的動機,便是監視唐僧師徒幾人是否按照如來佛祖的要求完成了取經任務。唐僧師徒幾人在取經路上的一舉一動都逃不了這幾人的眼睛。
唐僧師徒到達西天之時,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以及護教伽藍來到觀音菩薩面前述職。觀音菩薩問道那唐僧四衆一路上的心行如何,他們便一五一十如實地向觀音禀報了唐僧等人在取經路上的表現。
取經是一項大事,不能出一絲纰漏。而如來佛祖為了讓唐僧能夠成功取到真經,也是費了不少苦心。好在最後,一切功德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