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富春蔡暢之女李特特逝世,享年97歲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實習生 韋香惠 田玉

澎湃新聞記者從李特特同志親友處以及中國扶貧基金會方面獲悉,中國農業科學院離休幹部、中國扶貧基金會終身理事李特特同志2021年2月16日晚因病逝世,享年97歲。

李富春蔡暢之女李特特逝世,享年97歲

據《環球人物》2008年4月刊文介紹,在中國老一輩革命家的後代中,李特特的經曆就像她的名字一樣,頗為特殊。她的父親李富春曾經是國務院副總理;母親蔡暢擔任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舅舅是鼎鼎大名的中共早期革命上司人蔡和森;舅母是我國婦女運動的先驅、中共最早的女黨員——向警予。從小成長在這樣一個“革命世家”,李特特自然有着非同尋常的人生。

文章介紹,外婆葛健豪對李特特影響至深。女革命家秋瑾的婆家與葛健豪家相隔不遠。從她那裡,葛健豪接受了一種全新的思想。1907年,秋瑾被清王朝殺害,葛健豪非常悲痛。從此,她不斷鼓勵兒女要像秋瑾一樣做人。

1919年,葛健豪借來600元銀元,帶着兒女們赴法留學。“她都50多歲了,硬是跟着年輕學生啃法文,經常問得舅舅不耐煩,又去找媽媽,媽媽厭倦了,再去找舅母。外婆最後甚至能用法文對話和閱讀法文報刊。”葛健豪每晚還帶着蔡暢、向警予一起刺繡。她的刺繡工藝精湛,一件可賣幾十甚至上百法郎,換來的錢,供全家勤工儉學。

李特特的生命幾乎是外婆給的。1923年,蔡暢與李富春在法國結婚不久,便發現懷孕了。“為了革命,媽媽堅決要做人工流産。但外婆極力反對,甚至說她甯願放棄做工,也要撫養外孫女。後來,母親才同意生下我。革命意志堅決的母親,在産床上便做了絕育手術。”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生命,李富春夫婦為女兒取名“特特”。

1938年,中共中央将一些烈士遺孤和上司同志的子女送往莫斯科國際兒童院,李特特也在其中。和她同行的還有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毛岸青,劉少奇的女兒劉愛琴,朱德的女兒朱敏等等。“我感覺太幸福了,這裡吃喝都不用管,到了禮拜天,洗澡、換衣服,簡直是天堂般的生活。”

然而平靜的日子沒過多久,1941年蘇聯衛國戰争爆發了。李特特和國際兒童院一些較大的孩子被安排參加軍事訓練,準備作為後備軍參加戰鬥。17歲的李特特每天要負重二三十公斤,完成八九十公裡的滑雪行軍任務。她還獲得了“輕機關槍手”榮譽證書。

李特特還在醫院護理傷員,除了每天幫他們換藥、喂飯,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将一筐筐斷胳膊、斷腿收集起來埋掉。“我護理過一個年輕的士兵,他長得很英俊,但被截去了四肢,隻剩下一個軀幹被擺放在草墊子上。小夥子請我給家人寫信,告訴父母不用挂念,他一切都很好,戰争結束後就能回家了。我寫着寫着,淚水就止不住往下流。”在零下40℃的天氣裡,她與莫斯科人民一起挖反坦克戰壕。“泥土凍得比石頭還硬,血從棉手套裡面滲出來,後來就幹脆不戴手套,任憑血和泥土混在一起。”

戰後,李特特重回莫斯科校園。24歲時,她與一位俄羅斯小夥結婚了。1年後,她生了一個漂亮的混血兒男孩。

1952年,李特特從莫斯科季米裡亞捷夫農學院畢業後回國。“和走前一樣,父母還是異常忙碌,很少見面。”李特特沒有享受到什麼特權,反而在父母的鼓勵下,帶着僅3個月的二兒子到北大荒開荒,一待就是3年。“孩子的父親不習慣,他不懂中文,來北京後被配置設定在電信局工作。很多人議論,說我們長久不了。文化背景差異大,生活習慣也不一樣,再加上那時候我們黨内的要求也很嚴格,他和我的交流越來越少。”

作為革命子女,李特特的人生似乎注定與潮起潮落的革命洪流、國際局勢緊密相聯。20世紀60年代,随着中蘇關系的惡化,在各種壓力的包圍下,李特特的丈夫與她離婚,傳回蘇聯。之後,李特特進入北京華北農業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前身)工作,直至離休。其間,李特特再婚,并生下小女兒。

責任編輯:鐘煜豪

校對:徐亦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