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英雄故事
普通一兵:中國人民志願軍
特級戰鬥英雄 黃繼光
讀紅色故事,銘記曆史
知英模事迹,心有榜樣
編前語:每周一個紅色故事,帶你重溫峥嵘歲月。新時代的蜀少年們,讓我們繼先烈遺志,承革命精神,傳紅色基因,為黨的新航程貢獻新的四川力量!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紅色故事是《普通一兵: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
人物簡介

黃繼光
(1931—1952)
黃繼光,四川中江人。曾是村裡的兒童團團長,也是村裡第一個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人。1952年10月19日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時年21歲。後被追記特等功,追授“特級戰鬥英雄”稱号,追認為中國共産黨黨員。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追授他“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号和金星獎章及一級國旗勳章。2009年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9年被評為“新中國最美奮鬥者”。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70年前,100多萬中國人民志願軍指戰員唱着這首歌,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7653名志願軍英勇捐軀。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黃繼光正是這衆多英雄中的一員。
一
2015年的一天,在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黃繼光紀念館裡,黃繼光生前戰友李繼德老人抱着黃繼光的半身雕塑,老淚縱橫。在這位志願軍老戰士的記憶裡,戰友黃繼光……
黃繼光他個頭不高,黑黑瘦瘦的,肩膀也不算寬闊,但人看起來很機靈。他比我大5歲,喜歡叫我“小李子”。打仗的時候吃不好飯,一旦有了好吃的,他總是一邊笑,一邊往我的碗裡夾菜:“小李子,你正長身體,多吃點。”其實,他個子還沒有我高。
上甘嶺戰役前夕,部隊為鼓舞士氣,安排電影隊到基層連隊慰問,在坑道裡給大家放蘇聯電影《普通一兵》。這個電影講的是蘇聯衛國戰争時期,紅軍戰士馬特洛索夫為了勝利,用身體堵住敵人從碉堡裡射出的子彈,壯烈犧牲的故事。看完電影,他問我:“小李子,你看了電影有什麼想法?”我說:“這個戰士真勇敢!”他說:“換成是我,我也這麼幹。你想想,犧牲一個人能救出多少人來!”這時,他抓着我的手,嚴肅地說:“小李子,咱倆說好了,如果這次戰争我犧牲了,你就給我家寫信,到我家看看;如果你犧牲了,我就給你家寫信,到你家看看。”我們就這樣立下了一個生死約定。
“我的好戰友、老哥哥,我來看你了……”李繼德喃喃低語。
看着這一幕,黃繼光紀念館的講解員、黃繼光的侄子黃擁軍也哽咽了,在自己的記憶裡,三爸黃繼光……
那是1951年3月,三爸頂着寒風去趕場,看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志願軍征兵點,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回到家,三爸把自己第二天就要上前線的消息告訴了母親,也就是我的奶奶鄧芳芝。奶奶沉默許久,一句話也沒有說。當晚,奶奶匆匆出門,向鄰居借了一件棉衣回來。因為家裡就隻有一件破得不能再破的棉衣,奶奶怕北韓太冷,便為兒子準備了這件棉衣。第二天,三爸就出發去前線了,奶奶一直望着兒子穿着棉衣出征的背影漸漸遠去,卻沒有想到這是三爸留給她的最後的背影。
(圖檔源于網絡)
二
上甘嶺,其實不是山,而是一個小村莊,位于北韓半島中部的五聖山南麓。在上甘嶺的兩側,有兩個小山頭,右邊是597.9高地,左邊是537.7高地,這兩個山頭的面積加起來隻有3.7平方千米,但它們互為犄角,北靠五聖山,是五聖山前沿的重要支撐點。
1952年10月14日,美軍突然向上甘嶺發動進攻,企圖奪取五聖山,迫使志願軍後退,以求得談判桌上的有利地位。震驚世界的上甘嶺戰役就此打響,美軍在第一天就向這片隻有3.7平方千米的區域發射炮彈30餘萬發,投擲炸彈500餘枚,平均每平方千米傾瀉炮彈和炸藥達45噸。
19日晚,黃繼光所在營的六連奉命奪取597.9高地,死戰兩小時,損失大半。營參謀長張廣生帶着通信員黃繼光和一個排前來支援。六連又攻下一處陣地後,受阻于零号陣地。零号陣地有美軍的3個火力點,要攻上山頭,必須首先打掉這些火力點。張廣生連續派出3批爆破組共9名戰士去實施爆破,但9名爆破手都犧牲了。時近20日拂曉,如不能迅速消滅這3個火力點,奪取零号陣地,将贻誤整個戰機。而六連傷亡巨大,能夠參加攻擊的隻有幾個人了。
關鍵時刻,黃繼光挺身而出:“我去!”接着,同為四川人的吳三羊、肖登良也報名:“我也去!”
連長萬福來當即任命黃繼光為六班班長,吳三羊和肖登良歸入六班。六班是六連的尖刀班,稱“大功六班”。在這次戰役中,六班第一個拼光。萬福來幾次抽調人員重組六班,固執地保留着六班的番号。
随後,黃繼光、吳三羊、肖登良在機槍手的掩護下,開始向敵人的火力點前進。在他們奮力打掉兩個火力點後,吳三羊不幸犧牲,肖登良也負了重傷,不能前進。黃繼光在最前面,離最後一個火力點已經很近了。
當時,美軍打着照明彈,把晚上照得跟白天一樣亮。此時,黃繼光的左臂已經負了傷,但他仍利用爆炸的煙霧,繼續匍匐前行。接近火力點後,他用力甩出最後一顆手雷,将火力點炸掉半邊,美軍的機槍頓時停止了射擊。
志願軍部隊立刻發起沖鋒。但是,很快,美軍火力點内殘存的機槍又響了起來,向着志願軍部隊瘋狂掃射。部隊攻擊再次受阻。
在敵人機槍的轟鳴聲中,在照明彈和爆炸的亮光中,戰士們看到,已經爬到火力點射擊死角的黃繼光動了——那個并不強壯的身影猛然躍起,張開雙臂,如大鵬展翅,撲向了正在噴射火舌的機槍槍眼,用并不寬闊的胸膛,嚴嚴實實地堵在了射擊孔上……
戰士們抓住黃繼光用生命換來的戰機,沖上前去,徹底打掉了最後這個火力點,零号陣地被拿下了!
戰友們看到,黃繼光趴在射擊孔上,兩手緊緊抓着周圍的麻袋包,他的胸腹被子彈洞穿,留下一個碗口大的窟窿……
“堅決完成上級交給的一切任務,争取立功當英雄,争取入黨。”這是黃繼光戰前在決心書上寫下的話語。
三
黃繼光壯烈犧牲10天後,接任的六班班長呂慕祥再次演繹了撼天動地的壯舉——多處負傷後,沒有力氣扔手雷,這位23歲的戰士就把自己和拉了弦的手雷一起扔進了敵人的地堡……是役,六連再一次拼光血本,張廣生犧牲,萬福來身負重傷……是役,拉響手雷、爆破筒與敵同歸于盡,舍身炸碉堡、堵槍眼的英雄,留下姓名的就有38位!
1953年4月,傷愈的肖登良重返抗美援朝戰場。2007年,他在和黃繼光共同的家鄉——中江去世。生前,他做了200多場黃繼光事迹的報告,将那個他親眼目睹的悲壯一幕一直講到了臨終前半個月。
1962年,黃繼光生前所在班被命名為“黃繼光班”。此後幾十年,“黃繼光班”為黃繼光保留着床位,每天都有戰友打開和整理這張床鋪。
“黃繼光!”“到!”在黃繼光生前所在連隊每晚的例行點名中,當點到黃繼光時,全連官兵用最有力的回答表達英雄的存在。2008年,黃繼光生前所在連隊扛着“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的紅旗參與汶川特大地震救援。2009年,黃繼光生前所在連隊被授予“黃繼光英雄連”榮譽稱号。
黃繼光精神像一座永遠屹立不倒的豐碑,激勵着中華兒女繼續不懼生死,奮勇向前。
注:本文載于《少年時代》2021年第6期(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特刊),作者為謝徽,小少。
勿忘他們
邱少雲(1926—1952),四川銅梁(今屬重慶)人。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1952年10月12日,在敵陣地前沿執行潛伏任務時,被敵人投擲的燃燒彈所引發的烈火燒身,為免暴露,為確定潛伏部隊的安全和戰鬥任務的完成,他放棄自救,忍痛不動,直至壯烈犧牲。時年26歲。1953年被追認為中國共産黨黨員。2009年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9年被評為“新中國最美奮鬥者”。
胡修道(1931—2002),四川金堂人。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1951年6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在上甘嶺戰役中,創造了志願軍戰士一人一天殲敵280餘人的紀錄。195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
塗伯毅(1931—),四川雲陽(今屬重慶)人。中共黨員。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一級傷殘軍人。1949年入伍。1950年10月随部隊赴北韓戰場,是首批入朝參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1951年被敵人投擲的凝固汽油彈嚴重燒傷面部、手部。時年20歲。經曆了8次修複、整形手術後,傷情才有一些好轉。1954年回到四川,兩年後正式退役,住進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現在是休養院的愛國主義教育主講人,每年做革命傳統教育報告上百場。先後被評為“成都好人”“四川省最美老人”“四川省優秀退役軍人”“全國模範退役軍人”,成為傷殘軍人的楷模。
周全弟(1934—),四川南部人。中共黨員。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一級傷殘軍人。1950年随部隊入朝參戰,是被世界軍事史上稱為最為慘烈的戰役——長津湖戰役“冰雕連”的親曆者和幸存者。為了完成阻擊任務,部隊要隐蔽起來,在指令下達之前,誰也不能動。在零下40攝氏度的氣溫下,身着薄棉服的戰士們趴在雪地裡,一動不動……16歲的周全弟在雪地裡埋伏3天3夜,四肢被嚴重凍傷而不得不截肢。1953年,住進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多年來,他克服傷殘,用兩隻斷臂抱着毛筆練習書法,其抱筆書法自成風格,受到專業書法家的好評,并多次參加各級書法作品比賽、展覽并獲獎。
劉文學(1945—1959),四川合川(今屬重慶)人。1957年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1959年11月18日晚,為維護集體利益不幸被害。時年14歲。2009年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羅光燮(1941—1962),四川樂至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湧現出的黃繼光式的戰鬥英雄。1958年11月加入共青團。1960年8月入伍。在1962年中印邊界自衛反擊作戰中,舍身滾雷,英勇捐軀。時年21歲。被追認為中國共産黨黨員,被授予“戰鬥英雄”光榮稱号。
陳紹光(1936—1969),四川宜賓人。195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69年3月在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光榮犧牲。時年33歲。被授予“戰鬥英雄”光榮稱号。
徐澤貴(1954—1979),四川雲陽(今屬重慶)人。1976年3月入伍。1979年2月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光榮犧牲。時年25歲。被追認為中國共産黨黨員,被授予“戰鬥英雄”光榮稱号。
圖文整理 | 陳玥伶
排版校對 | 陳玥伶
初審 | 黎霜
複審 | 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