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實施了船舶排放控制區政策、國内最早開展岸電試點、浦東機場和虹橋機場近機位全面具備向停靠飛機提供橋載電源和空調的能力……上海在推進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模式中,綠色和低碳成為關鍵詞。
11月3日,在首屆“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綠色與低碳專題論壇上,來自國内外的專家學者圍繞“加強綠色合作,共促航運轉型”的主題,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探讨目前綠色低碳航運的技術創新、管理措施、最佳實踐,分享中國技術和方案,促進國際氣候減緩目标實作,同時就港口環保管理體系、綠色港口建設、大氣污染控制新技術發展的先進經驗進行交流,推動實作全球綠色港口及綠色海洋的共同目标。
國際海事組織海上環境保護司副司長黃天兵表示,航運脫碳需要創新、科研、基建等要素來確定低碳和零碳燃料的推廣和應用。他說,發展綠色航運是國際海事組織目前工作的重要議程,國際海事組織正通過全球海事技術合作體系等工作機制為全球航運業轉向低碳和零碳做出巨大努力。
上海作為世界第一大集裝箱港口和國際航運中心,高度重視港航綠色發展,在政策保障、碼頭岸電設施建設、船舶溫室氣體減排項目實施等諸多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據了解,上海港2016年4月1日起率先實施船舶靠岸停泊期間必須使用硫含量≤0.5%m/m燃油的排放控制區政策。2018年10月1日起,會同長三角核心港口提前實施更嚴格的船舶排放控制區管控措施,即船舶進入排放控制區核心港口必須使用硫含量≤0.5%m/m的燃油。
上海也是國内最早開展岸電試點的城市,2010年就在外高橋二期集裝箱碼頭建成國内首套港口移動式低壓岸電系統。使用岸電可有效減少船舶使用燃油發電,減少排放。僅在2020年,就完成22套岸電設施、38個岸電泊位的建設,目前全市共有68個專業化岸電泊位,覆寫率達到79%。
在推進綠色機場建設中,2019年9月,啟用浦東機場南衛星廳極大提高了飛機靠橋率,減少遠機位的使用。浦東機場、虹橋機場近機位全面具備向停靠飛機提供橋載電源和空調的能力,2020年,浦東和虹橋機場橋載電源使用率分别為98.5%和99.8%。
一系列措施的實施,有效改善了港區、機場環境。2020年,港區正常污染物中,除so2濃度同比持平,其餘均同比下降,降幅為4-15%。2020年,機場空氣環境中,主要正常污染物年均濃度均同比下降,降幅為6-12%。
航運業的高品質、可持續發展需要全球通力合作。交通運輸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李冠玉表示,在發展綠色航運方面,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航運業的減排問題,提出明确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标,并采取具體措施積極推進航運高品質發展。在全球氣候治理的背景下,各方加強溝通與合作,共同為促進航運可持續發展、應對氣候危機等全球挑戰探尋解決方案。
據悉,上海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中已明确提出,将打造低碳環保、智慧高效的航運産業新生态,實作土地岸線資源集約利用、污染物受控、能耗節約和能源清潔。
為此,上海将推動岸電、lng加注站等清潔能源設施建設和使用,推廣船舶新能源、新技術應用,加強港航污染物防治。建設平安綠色智慧機場,強化運作全過程安全管理,統籌機場污染防治配套設施規劃建設,促進空港智慧化發展。
同時,加強長江口航道綜合治理,推進大蘆線東延伸等河海直達通道建設。規劃建設臨港多式聯運中心、外高橋鐵路進港專用線,布局内陸集裝箱碼頭,拓展海鐵聯運市場。
責任編輯 鄧清元
來源 浦東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