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莉莉
第一次看到《貓先生和小小人》的故事時,它的名字還叫作《初雪》,故事裡的小小人在初冬時出生,在春天消失,一次生命隻有一個冬天。可是,這個生命注定短暫的、柔弱的小小人,卻能足下生花,用眼淚讓植物在嚴冬蓬勃生長。這是一個有着神奇力量卻并不自知的小小人,她生于懵懂,消失得亦是悄無聲息。

遇到小小人的是一位畫家貓先生,他離群索居,隻熱衷于自己喜歡的畫畫,不大會做飯,也不大喜歡與别人相處,在他心裡,似乎隻有畫畫這一件事。直到貓先生在初冬的薄雪下、枯葉中,發現了一片綠葉和在綠葉下藏身的小小人。
于是,不擅長與他人相處的貓先生收留了小小人。
小小人古靈精怪,看什麼都新奇,也漸漸改變着習慣了孤獨的貓先生。他們變得相親相愛,形影不離……
一個偶然的機會,貓先生發現了小小人竟然擁有讓花草生長的能力,同時他也發現小小人的生命隻有短短一個冬天。
春天來臨。小小人如期離去,貓先生又開始了一個人的生活,隻是這次,他開始期待下一個冬天的來臨——會不會有另一片綠葉出現在薄雪下、枯葉中?綠葉下會不會還有一個小小人?這個小小人還是離開的那個嗎?
這是一個用平靜的語氣娓娓道來的、略帶傷感的故事,圖畫用柔和的色彩、細膩的筆觸,把這種甯靜中的淡淡憂傷表現得楚楚動人,展現了安靜和深情的力量。
作者把冰雪畫得異常寒冷,我們似乎能從畫面上感受到絲絲寒意,但又能在貓先生的小屋裡感到融融暖意。
作者一定是極愛貓的人,才會把貓先生畫得那麼柔軟、溫暖,讓小小人随時可以跳上他的尾巴蕩秋千,坐在他的頭上取暖。
在2017年金鑰匙繪本創作大賽上,評委們一緻認為這本書具備了一本優秀圖畫書的潛質,是以《貓先生和小小人》毫無懸念地進入了最終評審階段。
作為評委之一,我也是第一時間就被這本書獨特的氣質所吸引。
每個人都會帶着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文學體驗來閱讀一本圖畫書,我在閱讀這本書時,除了驚豔于它唯美的畫面,不急不緩的講述風格,作者建構的幾個意象也引發了我的思考。
小小人,來去匆匆,對自己的神奇和美麗毫不自知,不正像是童年的我們嗎?一旦我們真的了解這種神奇和珍貴,那我們所珍視的那份懵懂也就不複存在了。
貓先生,像是一個離開童年很久的大人,他有着紳士的外表,卻如此孤獨,直到他打開心門,接納一個必将會很快逝去的精靈時,他才找回了快樂。他那麼珍惜這種快樂,一刻都舍不得離開,更怕她消失,但她終究還是會消失。
小小人總是出現在冬天,在萬物複蘇時卻會離去,得到的總是和失去的一樣多,隻是每個人得到的和失去的并不相同,春天的到來并沒有讓珍愛冬天的貓先生擁有更多快樂。
注定短暫的東西,似乎更加彌足珍貴,即使百般珍惜依舊無法挽留,那麼可以用怎樣的态度來面對這種注定的短暫和失去呢?
故事裡的貓先生并沒有特别的态度,他隻是在小小人離開之後,總是不經意地想起她,隻是在又一個冬天到來時,期待又一片綠葉的出現。也許,這就是新生代作者想要表達的他們的人生态度:該記住的,不想忘記;該過去的,不想追憶。這個故事隻是在表達作者自己的感受,卻不想告訴讀者什麼道理。就像小小人的到來,足下生花,綠葉蓬勃,離開時卻悄無聲息。正是這種單純而真誠的态度,造就了這本單純美好的書,它用不自知的美好和神奇打動了評委,打動了它最初的讀者們。我想,它也會打動更多人——無論大人還是小孩——所有能感受到那種神奇的相遇和離别的人,感受到作者細膩心思的人,感受到因為短暫而值得永恒珍惜的人。
作者簡介
王宇葳
2017年大學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繪本創作工作室,
同年進入中央美術學院繪本創作方向繼續攻讀研究所學生。
家有一隻名叫可樂的花貓。
可樂是領養來的,當年穿越大半個北京城
帶回來才手掌大的它,然後相依、陪伴,一直到今天。
也是因為養貓的經曆,才有了《貓先生和小小人》的故事。
希望通過繪本中人和貓的位置互換,
讓讀者能夠了解到會有一種不可避免的失去,
但即便是短暫的陪伴,也可以是溫暖一生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