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上鋼琴師》:天才的傲慢,應該被原諒

1927年6月2日,國學大師王國維在北平頤和園昆明湖自沉而死,終年50歲。

不知怎的,深夜看完《海上鋼琴師》,想起的,是《人間詞話》的作者王國維。

1900生于1900,如果世間真的有這樣一個天才鋼琴家,他的宿命,他的抱負,他的“甯死不屈”,在某種程度上,在西邊弗吉尼亞号生了又死的這個人,和東方的王國維,似乎産生了靈魂的同頻共振。

但其實,無論他們中的誰,對對方,或許都不屑一顧。

放眼世間,或許無人有資格去試圖了解他們。

《海上鋼琴師》:天才的傲慢,應該被原諒

分不清是時代的原因,還是個人的緣故,總之,1900決絕地選擇了與船同生共死。

人們說,他割舍不下的,是他的精神家園。

那麼,有沒有可能,如果他出生在陸地,彈奏鋼琴在陸地,他就會變成一個終生不會上船的人呢?還是說,大海才能孕育他的絕世才華,除此之外,沒有一片土壤,能夠長出他?

固定數量的琴鍵,每一次不超過2000人的乘客,是否,1900想要的,是小國寡民?

我們凡人有權去要求活在怎樣的世界,怎樣的時代,怎樣的場景中嗎?

不,我們沒有。

但是,1900有。

因為,他不僅有對抗的勇氣,還有自毀的天分,無論是他說的,他的音樂永遠不會離開他,還是,他随手就把錄制好的唱片扔進垃圾桶,他所擁有的才華,和他要以一種非常純粹非常濃烈的精神潔癖去守護才華,這勇氣,是旗鼓相當的。

《海上鋼琴師》:天才的傲慢,應該被原諒

麥克斯上船,麥克斯演奏小号,麥克斯下船,麥克斯又再上船去尋找1900,麥克斯被馴化了嗎?心甘情願?

是的,也不是。

麥克斯隻是一個沒有那麼奪目的才華,也沒有那麼高強度精神潔癖的人,即便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他已經是少數的存在,但是和1900相比,1900是世間那個唯一。

讓上帝的歸上帝,撒旦的歸撒旦。

或許,我們終其一生,都是上帝和撒旦中間的凡人,愛恨離愁,名利财富,塞滿我們,我們腦滿腸肥,心擁堵而廢棄物一般存在着,是以反而覺得與世間羁絆深,糾葛多,是以戀戀不舍。

但1900,他隻是偶然遊蕩世界,而後無故失蹤的小孩。

他的音樂是他渡世的舟筏,一葉扁舟,帶着他來,帶着他去,他也曾有過眷戀,也曾想過下船,在人世巨浪與海洋深邃之間,他明白他隻能魂歸大海深處,重新回到天上,因為,如果他下船了,他就沒有腳了,他會變成凡人——在他看來,無比可怕的凡人。

如果隻是行屍走肉地活着,生有何歡?

如果可以至死靈魂與自我高度統一,死有何懼。

1900的傲慢,是他對凡俗的喧嘩與熱鬧不屑一顧。

并堅持了天才的這一傲慢于死亡來臨前。

《海上鋼琴師》:天才的傲慢,應該被原諒

麥克斯的哭泣和眼淚在于,他知道了天才為何是天才,也明白了天才注定會是天才,他愛天才,也恨天才。

愛是愛他曾在人世短暫停留,點亮過光明在表黑暗在内的時代,恨是恨他不肯為這寂寞的,繁華的,空無的人世屈尊纡貴,再施舍一星半點光。

麥克斯是哭1900不曾擁有過凡俗的幸福,名聲,财富,家園,溫暖和愛嗎?

不是。

麥克斯哭的,是鄙薄的社會,留不下一個1900。

而麥克斯和我們,不斷失去1900,最終,徹底失去1900。

如果1900下船,一切會不會好?

不知道。

但1900,的确是永遠不可能會下船的。

這是天才的宿命。

就如張愛玲, 在人生越獄而去。

《海上鋼琴師》:天才的傲慢,應該被原諒
《海上鋼琴師》:天才的傲慢,應該被原諒

我們含淚悲傷,扼腕歎息的,于天才而言,不過塵埃。

那麼,我們又何須哀傷?

不如尊重他們的選擇。

如果不選擇尊重,又能怎樣?

天才應該被原諒。

或許應該這麼說,我們連原諒都不配說起。

他們是流星劃過夜空,我們有幸看見,就已足夠。

談何責怪流星不肯長久停留夜空,又談何原諒流星短暫如煙火。

我們隻可保持沉默,不是嗎?

《海上鋼琴師》:天才的傲慢,應該被原諒
《海上鋼琴師》:天才的傲慢,應該被原諒

文字原創,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