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季
攝影|半個月亮
永春,距離海岸線125公裡,對于沿海城市來說,125公裡,可算是遠離海岸線了。北接閩東,西接閩北,對于海邊長大的孩子,内山,是野趣和神秘的,我在永春試圖找到不一樣的閩南。
早期交通不發達的緣故,在閩南地區,隻有看得到海的地方才可以說自己是海邊的,而距離海五公裡以上的,屬于内山。
無窮的山地延緩了當地文明與旅遊的步伐,排斥了山區之外洶湧不息的曆史演變。
當閩南其他地區漸漸被現代化滲透時,永春一帶的村落仍然留駐着過去的生活景觀,還處在一種更加傳統的秩序之中。
那句山不過來,我過去,為山城生活增添了些許浪漫。
每年荔枝季,我都特别希望能有一個永春的朋友,勻我幾顆岵山荔枝。可是沒有,每年那些有永春朋友的人,拼命地在朋友圈曬岵山荔枝,我手裡拿着其他荔枝,饞哭了。
永春人,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沒個幾百年的樹齡,岵山荔枝不好意思自稱岵山荔枝。去找尋岵山荔枝樹王,你得穿過一條古街,再穿過幾排閩南古厝,走着走着,稻田波瀾壯闊地橫在路中間,親像海上的波浪,起伏不定。
一條小河,被兩岸的荔枝樹緊緊地夾在中間,似乎預告着接下來的主角的出現。
農田裡不全是農作物,隻有觀賞價值的美人蕉獨占地頭,開得熱熱鬧鬧但并不喧賓奪主,期待人們去瞻仰神樹的時候,路過能看上幾眼。
人們相信古樹有靈,憑着對樹神的想象,挂上祈福牌,束上紅布條,鄭重地圍上栅欄,盡力打扮得神聖不可侵犯的樹王,閃耀着神性的光芒。
兩兩相望的荔枝樹王,也被向往愛情的人們大做文章,不管樹們同意不同意,反正夫妻樹的稱号是逃不掉了。
永春的醋、蘆柑和佛手茶,長年霸占着福建人的胃。
靠山的永春把靠山吃山的優勢發揮到了極緻。
吃肉,他們吃肉羹湯,
金桔、糯米、綠豆、白糖做成榜舍龜,
金桔蜜餞一定要吃胡須金桔,
蘿蔔,做成米粿熱油煎炸。
其中咯攤、老醋豬腳、石鼓白鴨湯堪稱經典。
永春當地人例行進補,當然選擇咯攤。來永春的第一餐,我就被這裡的物價驚吓到了,居然兩人份咯攤吃到滿倉,隻要36塊!不是96不是69!隻要36!全豬宴,加上鹌鹑蛋、豆腐泡、豆皮、豆腐、套腸、筍……還有兩把誠意滿滿的青菜!嚴重懷疑老闆是做慈善的。
蘸料有且僅有醋,肉片在沸湯中翻江倒海,入口前在醋碟子裡略一浸泡,那就是獨一無二的永春之光的味道。
沒有醋解不了的膩。老醋鹵豬腳,一上桌就一陣撩人的醋香飄來,焦糖色的豬腳線上色誘。咬一口,肥而不膩,豬腳的運動型的筋道完美,配上炒面線,真是永春一絕!
13種中草藥熬煮的白鴨湯,中草藥消解了鴨的土腥氣,在濃郁與清冽之間遊走,時而是中草藥的甘爽,時而是鴨肉的緊實鮮香,味覺打撈起記憶的碎片,關于味覺啟蒙,關于故土情結,關于人情的味道,并駕齊驅,洶湧而來。
永春人很實在,被問及東西為什麼這麼好吃,他們謙遜地說哪裡懂什麼烹饪,全憑食材好。
也是,食材都是農村戶口,沒有理由不好吃。
永春人對醋的偏愛不但寫到了基因裡,還寫到了屋頂的水塔上,房前的燈籠上,似乎醋這個字,能代替閩南最喜聞樂見的春、福、發财、平安。
我對橋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迷戀,橋有着彩虹般的弧線,在清逸的山水之間優美地跨越,橋的兩端住着炊煙袅袅的人家。關東橋是閩南地區唯一的一座廊橋,始建于宋紹興15年。
廊橋融合了閩東、閩南的建築特色,屋頂是閩南的燕尾脊,橋身木結構,在閩東常見的葫蘆,則被安放在了屋頂兩條龍中間,橋中設佛龛,正對着佛龛處開着一扇交叉圓的窗,女人們對着菩薩磕頭敬香,再到窗前喁喁私語,把自己的心事拿出來與空氣密謀。
橋頭的茶桌茶盤提醒着人們,這裡依舊是閩南。
在拜拜上,内山的閩南相較于靠海的閩南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永春,拜拜甚至拜出了産業鍊——産篾香的達埔香都。
侯龍書院藏着永春耕讀傳家、文脈悠長的百年奧秘。
有着300年曆史的書院,古香古色,流水潺潺,庭院中間一口池塘,青苔古橋楊柳錦鯉,古橋長滿了老人斑,這不是做舊就能凸顯的美好,一點一滴的雨水,在水面打出了一個個的同心圓……在廊座椅上坐着,侯龍書院把中國古建築美學都裝了進來。
現在的房子隻是房子,從前的房子都是風景。
神秘力量是永春人的黑科技,在魁星岩我發現了不得了秘密,牆壁上貼滿了考生的準考證号碼和捐款票号,護欄系滿了寫着考生身份證号碼、考生号、求學的願景的紅緞帶,告示上是小升初、中、聯考開運啟智祈願活動,而且還贈送法師開光的文具……妥妥的閩南學子抱佛腳勝地。你以為永春人愛拜拜,卻不知道他們為了追求古老又實際的自性光明有多拼。
13°c,下雨,凍到刷手機的欲望都沒有,竟然不是隻有我們來百丈岩。百丈岩不但有很多來自遠古的傳說,還有現世的信衆得到庇佑的案例,業務範圍比較廣,求财,求學,求偶,求職,求子,求加官晉爵……信衆們忙着抽簽、擲茭、解讀簽文和添香火錢。寺院為寂靜與雨聲所統治,雨若連珠,禅風深處,處處禅,讓百丈岩蒙上了仙氣,原來這場雨,也是為修行而來。
桂花香得都有侵略性了,忍不住掀開口罩猛吸空氣。
人情社會中,中國人習慣托熟人、找關系,而我們閩南人不一樣,閩南人更笃信神明。
永春大山深處還藏着漆籃這樣的非遺絕技,進到龍水村,得在山路上盤上半個小時才能抵達,村裡的人都姓郭,抓個手藝人就喊郭師傅保證不會出錯。大俗大雅的漆籃符合閩南人質樸直覺的審美,迎神、祭祖、婚嫁、壽誕、添丁的名場面,漆籃鎮宅儀式感滿滿。
描金繪彩,龍鳳呈祥,鶴鳴九臯,鳥獸蟲鳴,魚躍飛鸢……勾勒出了對美好生活願景的渴望。在漆籃作坊裡,我看到了竹籃到漆籃的逆襲。
郭師傅的父親的父親的父親都是漆籃匠人,這位矍铄的漆籃匠說:“不過現在的少年郎已經受不了手藝活的髒累苦,後生啊攏進城吃頭路,抹桐油灰、裱褙紗布、塗大漆,堆雕……純手工打造,沒辦法工業化量産,又是粗活又是細緻活,一做就是一輩子,得沉得住氣又得守得住寂寞。”
古早的外賣盒子一定要這麼機關巧妙,才能滿足我們對鐘鳴鼎食的想象,
而内山的姑娘出嫁,一定得用漆籃做箱籠才有排面,
純粹而原始的手工藝,
内山人心中裝滿了萬物與深情。
永春街角會突然出現移民文化交流活動中心這樣的機構,自然而然地就聯想到永春是著名的僑鄉,移居海外的華僑華人逾百萬;
壓實的酒釀米餅配酒釀湯當街售賣,也是一道風景線;
百丈岩寺的門口搭着木偶戲台,佛祖生日看大戲,人們也跟着看熱鬧;
每座村的宗祠,也總是向人們展示最真實的閩南。
永春是閩南限量版的美好。
我敲上了句号,輕輕地點選了發送,
載着篾香和醋香,
手機那頭的你,就能在下一秒接收到這份美好。
more|更多精彩文章
30+,我選擇退休
極地行樂-願一切如你想像的美好
無問西東|我與我周旋久,甯做我
金融街女子圖鑒|你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了麼
三色國|我不急着走完這一生,是以我慢了下來
你得有辭職力
北極點是一場夢,而我是一陣風
别人的尼泊爾之旅都是賣家秀,我的是買家秀
行長的春藥
高球江湖
長大後,我們都成了無臉男
鹭島約泡衆生相
沙坡尾的獨家記憶
親曆:我在日本買口罩
高爾夫給了中年人第二春
這是一座販賣小時候味道的城市
高爾夫是一門玄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