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塑造未來,阿斯特羅•泰勒鮮有對手。他的正式頭銜是谷歌 “登月隊長”——一個頗具谷歌風範的稱謂;他的日常工作是負責google x實驗室的營運,谷歌将其稱為“登月工廠”。在這裡,谷歌正在開發無人駕駛汽車、谷歌眼鏡、loon項目(通過高空氣球提供上網服務)、makani項目(通過高空風輪機發電)以及用于檢測癌症和其他疾病的納米膠囊。在工作上和泰勒密切配合的有谷歌首席執行官拉裡•佩奇(《财富》雜志2014年年度商人),以及谷歌聯合創始人、管理着google x和其他一些專業項目的謝爾蓋•布林。最近,泰勒接受了《财富》雜志的采訪,介紹了google x如何擷取突破性創新。
《财富》:google x的“登月”項目是怎麼來的?
事先聲明一下,這并不簡單,但我覺得在看待那些難以企及的事情時我們至少有幾條原則。
要從概念上成為“登月”項目,得具備三個要素。這并不是說有了這三個要素我們就一定會去做這件事,它的意思是如果沒有這三個要素我們就一定不會去做。
首先,它得是一個重大問題。這看上去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但實際上這一概念模糊的令人難以置信。
其次,得有人提出某種激進的解決方案。這種産品或服務聽起來得像是科幻小說裡的東西。顯然,它聽起來是否真的像來自艾薩克•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不能步别人的後塵,因為覺得自己比以前那些人聰明,擁有更好的資源,或者付出更多努力的想法一點也不靠譜。
最後,我們有理由相信它不是空中樓閣。我們将其稱為突破性科學或技術。
這種科技可能來自于谷歌,也可能來自于他人。它可能已經在某個領域發揮了作用,但從未移植到其他領域。在很多情況下,我們最終都會恍然大悟,進而意識到這件看起來近乎不可能的事也許并非不可能。
《财富》:這三個要素不會一下子都出現,對吧?
是這樣。是以,在某些情況下找到其中一個要素比較容易,而找到另外兩個比較困難。有時候我們覺得已經找到了其中兩個,甚至三個要素都已具備,但一段時間後,其中一個就會消失。
以loon項目[通過高空氣球在全球範圍内提供網絡連接配接]為例,這三個要素非常明顯。全球有50億人上不了網。就促進世界和平、繁榮而言,還有什麼事業能夠與為50億人提供上網管道相比呢?
非常籠統地講,用氣球而不是衛星來實作這個目标可以算是一種激進的解決方案。
是以,在近一年的時間中,我們的工作并不是證明“這行得通”,而是證明“這行不通,以及我們怎樣才能盡快發現為什麼它行不通?這樣就可以放棄它,然後轉向别的項目。”我們努力嘗試了一年,連續失敗了很多次,然後才開始認真對待這個項目。
《财富》:你有一個快速評估團隊。能介紹一下它是如何運作的嗎?
[就處理“登月”項目來說,]這就像一個統一體的兩端。你可以把其中一端稱為“專家”模式。它的做法是挑幾件事來做,而且從一開始就決心一幹到底。你得做出正确的選擇,因為你已經下定了決心。對于另一端,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漏鬥”。在漏鬥頂部有大量的項目,我們并不打算去特别認真地對待,而且我們也希望在排除這些項目時投入較少的精力;然而,越接近漏鬥底部,排除就越費力。
這個團隊大約有八個人,他們大都博學多才,而且在衆多領域都頗有建樹。他們更願意動手參與,是以制作原始模型對他們來說不是什麼難事。該團隊的負責人是裡奇•德沃爾。他們的工作方式類似于室内合奏——當有人在從事某一項目時,其他人都會為其提供一臂之力。
裡奇•德沃爾還負責我們的design kitchen項目,這是個加強版的技術工作室。它能迅速制作出原始模型,是以讓裡奇同時掌管design kitchen和google x是合情合理的。
《财富》:有了拉裡•佩奇,你也就有了自己的專家。
我們有兩位專家,不是嗎?我們非常幸運,作為這個星球上公認的專家,拉裡和謝爾蓋都在這兒。有時候他們會說:“在這個問題上要相信我。”而這确實能幫我們省略一部分“漏鬥”工作。但這并不意味在其他時候我們不開展這項工作。
《财富》:有辦法讓這項工作成為制度或者擴大規模嗎?它的規模能有多大?
很明顯,我們已經擴大了規模,因為和兩年前相比,現在我們這裡進行的項目要多得多。我确實相信,建立一個創新工廠,也就是“登月”工廠,是可行的。這并不是說到現在為止我們的工作已趨于完美,但我真的認為它是可行的。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5-01-25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