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爾·蓋茨公開信:預言未來15年

比爾·蓋茨公開信:預言未來15年

據美國媒體報道,50年前,比爾·蓋茨和他的好夥伴保羅·艾倫寄希望于軟體和個人電腦能改變全世界人們的工作和娛樂方式。下這種賭注并非賭博,而是讓我們有機會使計算機個人化,并通過軟體的神奇力量幫助人們。有人曾認為他們是瘋子,但事實上這種努力結出了碩果。

15年前,我們2人下了類似的賭注。懷着支援醫療衛生和教育領域創新工作的想法,我們在2000年創辦了我們的基金會,以幫助世界迅速減少不平等現象。迄今所取得的進步令人非常振奮——以至于我們将今後15年的賭注提高了一倍,并制定了宏偉的目标。

我們的大願望

今後15年貧困國家人們的生活改善速度将比曆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快,他們生活的改善程度将超過任何人。

我們看到了機會,我們想最大限度地利用這個機會。

我們為此投入了信任、時間和金錢——并請求其他人加入我們——因為我們認為現在正是加快世界進步和發揮重大影響的時候。有人或許會說,我們下這個賭注不理性。懷疑者可能看到世界的各種問題,然後得出事情隻會變得更糟的結論。我們不應該無視一些窮國将持續陷入困境的事實。

但我們認為,未來15年貧窮國家多數人的生活将有重大發展,他們的壽命會更長,衛生條件會更好。他們将有空前的機會享受教育、吃到營養食品和受益于移動銀行。這些重大變化是受技術創新——從新疫苗、耐旱作物到更廉價智能手機及平闆電腦——以及幫助向更多人提供這些東西的創新推動。

富裕國家也将持續獲得令人興奮的新進步,但貧困人口生活的改善要重要得多——這是健康、富裕生活的基礎。更多富裕國家的人能在超高清螢幕上觀看電影,這很好。但如果貧窮國家有更多父母不會再看到自己的孩子死去,則更好。

公平地說,我們預計的進步可能會被氣候變化扼殺,雖然15年内氣候變化不會帶來最戲劇性的問題,但長期威脅依然很嚴重,世界需要更積極地行動起來——就是現在——開發更廉價、按需提供和零排放的能源。未來15年是重要的時刻,需要開發出這些能源,在氣候變化嚴重前準備好部署。比爾将親自參與這項工作(不是通過我們的基金會),并将繼續為此呐喊。

我們很期待看到今後15年世界将變得如何更美好。以下是我們預計即将出現的重大變化。

第一部分:醫療衛生

兒童死亡率将下降,更多疾病将被消滅

直到最近,世界都被一分為二。在一半的世界裡,幾乎所有兒童都接種了免疫疫苗,營養充足,一般的疾病如痢疾和肺炎都得到很好的治療,在這個世界裡5歲前兒童死亡率遠低于1%。

然而還有另一半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接種最多是時有時無,兒童往往營養不良,普通兒童疾病都無法得到治療。15%的兒童在5歲前就死亡,在一些國家比例甚至更高。

當我們創辦我們的基金會,我們希望找到幫助2個世界平等的最有戰略意義的方法。我們認為,如果世界将更多創新放在挽救貧困兒童生命上——例如,接近讓電腦更快、更小創新的數量——我們能取得很大進步。

自1990年後,當我們看世界在過去1代人取得的進步,我們認為全球衛生平等是可以實作的。醫療衛生投資的增長已經提高了可用疫苗和治療技術的覆寫面,加強研發也促進了新疫苗和治療技術的發展。5歲前兒童死亡率降低了一半。

世界挽救新生兒童的進步比挽救其他兒童慢

5種用5美元或不到的錢挽救新生兒童生命的方法

我們預計未來15年将看到這些發展的步伐會更快。全球衛生狀況将獲得空前的進步。以下是世界“另一”半要取得的成就。再次将5歲前兒童死亡率減少一半。1990年,世界1/10的兒童在5歲前死亡,今天為1/20。到2030年這個比例可下降到1/40。幾乎所有國家将在他們的免疫計劃中提供兒童死亡的兩大殺手痢疾和肺炎的疫苗。

衛生系統的改善——通過手洗等簡單行動以及設計專為貧困地區使用的新廁所等創新——将大幅降低疾病傳播速度。我們将知道如何幫助更多母親學會如正确的母乳喂養,在新生兒童出生1個月裡用皮膚對皮膚接觸防止嬰兒死亡等方法。(新生兒童死亡率的下降速度低于其他年齡段兒童,占所有兒童死亡數的約一半。)很多貧窮國家在過去25年裡建立了很好的醫療衛生系統,未來15年其他國家也将學會這麼做,為新生兒童和少年兒童提供更多護理——和更高品質的護理。最終,這将使數百萬人們免于死亡和茁壯成長。

使産婦死亡率降低2/3。世界各國越來越多的母親在醫療機構而非家裡生産。例如,從2005年起盧旺達在醫院生産的母親比例從31%提高到72%。在高棉,這個比例從20%提高到57%。通過持續確定這些機構的護理人員得到充分教育訓練和充分補充,我們能加快這種全球趨勢,使全世界母親的生産更為安全。此外,産婦死亡率将下降,因為更多的婦女了解如何避孕和有關安全懷孕間隔時間的資訊。随着這些數字的增長,産婦死亡率将下降。

消滅地球上的脊髓灰質炎和其他三種疾病

徹底消滅一種疾病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事實上是如此困難,以至于曆史上隻出現過一次,即1980年消滅了天花。但如果我們不斷努力,我們可以在2030年前消滅4種疾病。我們今年能在非洲消滅脊髓灰質炎,未來幾年在世界任何國家完全消滅。讓患病者痛苦數月并喪失行動能力的幾内亞蠕蟲是一種很痛苦的疾病,這種蠕蟲可能長達數英寸,并從患者腿中長出,不久這種疾病将消失,這主要得益于吉米·卡特爾總統和卡特爾中心的上司。我們也将看到象皮症、盤尾絲蟲病和緻盲性沙眼等疾病消失,這些疾病已經導緻貧窮國家數千萬人殘疾。制藥公司現在可大量生産治療這些疾病的藥品,得益于數字地圖的發展,人們可以知道疾病流行地區的分布,更有政策性地使用這些藥品。去年這些免費藥品已經發放給了8億人。

找到消滅瘧疾的方法。我們不能在2030年前完全消滅瘧疾,但我們将獲得所有所需的工具。這些工具包括防止蚊蟲傳播瘧疾的疫苗,完全清除血液中寄生蟲的單藥劑治療,檢測人是否感染的診斷試驗。這些工具的早期版已經在開發,未來15年我們将為像消滅天花和骨髓灰質炎一樣消滅瘧疾做好準備。

治療艾滋病到達轉折點。當我們在疫苗和治療上取得進步時,撒哈拉以南非洲獲得治療的人數最終将超過新感染人數。當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地區實作這點,艾滋病病例将從30多年前首次被發現後,在全球各個地方首次開始下降。

這個突破目錄(部分)讓我們看到15年裡取得的驚人進步。生活将更快地變好,因為改變貧困人口的創新數量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長。

第二部分:農業

非洲将實作糧食自給自足

喬伊斯·桑迪娅(joyce sandiya)不用天天照顧自己的莊稼,她也可以隔天去教堂做義工。

正因為這樣,當梅琳達在2012年到訪坦尚尼亞時,喬伊斯能夠抱着傳教士般的熱情,向她布道。那一年,喬伊斯頭一回種植了一種新的耐旱玉米種子。幹旱襲來時,她的大部分莊稼都枯萎了,但玉米長得比往年都好。她賣掉了富餘出來的莊稼,為家人買下了豆子、蔬菜以及其他營養食品,剩下的錢還夠交孩子們的學費。“是饑荒還是富裕,全看這種子,”她說。

非洲有成千上萬與喬伊斯一樣的農民,是以農業創新非常重要。

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居民中,有十分之七是農業人口。(美國的農業人口比例是百分之二。)但非洲目前還要依靠進口與食品援助才能滿足人們的糧食需求。雖然非洲是全球最貧窮的大陸,但它每年要花費500億美元從富裕國家購買糧食。

其中的一個原因是,非洲農民的收成僅僅是美國農民的一個零頭。舉例來說,玉米在非洲的平均産量是每英畝30蒲式耳左右。美國的産量是它的五倍。

由此可以引出另一個問題,即多數非洲人的食物沒有營養,或者是種類不夠多樣,達不到健康飲食的标準。很多非洲人食用的是澱粉作物——玉米、大米或木薯——十分單一。結果就是整個大陸的農民都營養不良,孩子的智力與身體發展也有影響,會出現早夭或是學到的東西不适應在城市工作等諸多問題。

比爾·蓋茨公開信:預言未來15年

美國農民的機關農作物産量是非洲農民的五倍

不過,在未來15年裡,農業創新将解決上述殘酷的問題。市面上已經出現了更好的肥料與莊稼,可以提高收成,增加營養,莊稼本身也能抗旱抗病;使用這些和其他現有的技術,非洲農民的産量理論上可以翻一番。産量更高,農民的食物也就更多樣化,而且他們可以賣掉餘糧,用蔬菜、蛋奶肉制品補充家庭飲食。通過合适的投資,我們可以讓足夠多的非洲人接觸創新産品與資訊,把整個大陸的農業産量增加50%。

農業推廣,即農民獲得資訊的過程——可以種什麼樣的種子,如何輪植莊稼保護土地,如何在市場賣出好價錢——是複雜且耗資不菲的工作。在過去,這一工作需要懂得當地語言、了解當地作物的農業專家才能進行。農業推廣的對象更多是男性(例如,可能更關注男性想要種植的農作物),雖然在非洲至少有一半農業勞力是女性。這便是為何女農民有同樣的種子,同樣的肥料,但産量仍然不如男農民高的原因之一。投資農業推廣,這樣就可以幫助更多地方的更多農民——既有男人也有女人,既有小佃農也有面向商業化的農夫——這是充分獲得創新收益的唯一辦法。一個不錯的趨勢是,随着越來越多的農民使用手機,他們可以收到完整的資訊,從天氣預報到目前的市場價格——隻要靠短信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我們要向盡可能多的農民普及知識,因為他們面臨的挑戰正變得愈發艱難。非洲的人口增長意味着他們還要再養活2億人。而且未來的氣候變化會讓農業更難以發展,會出現更多的幹旱與洪澇。更劇烈的天氣變化意味着農業收成會更差,更需要豐産作物——這就提高了産量要求,也讓糧食存儲變得更為重要。如果農民能種植并存儲更多的糧食,他們就能更好地抵禦荒年。

除了産量,還有其他問題讓非洲無法實作糧食的自給自足。例如,整個大陸缺少基礎設施,這意味着幾乎無法把食物運送到需要的地方(最極端的例子: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面積與西歐相當,人口超過6000萬,但公路還不到2000英裡——僅相當于一座中等大小的西歐小鎮。)本地交易困難導緻從其他大陸用飛機運糧食過來反而更容易,區區幾百英裡路程卻成了天塹。

不過,非洲國家正在建造更好的道路,加納近來就把國内行程的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二。方法很簡單,就是拓寬了連接配接農業核心區域與機場港口的高速公路。塞内加爾這樣的國家則取消了頻繁出現的收費站,減輕了運輸的負擔。

比爾·蓋茨公開信:預言未來15年

在未來15年裡,農業創新可以讓非洲農民的産量增加一半

通過種植更多樣化、更有營養的作物,并且及時将它們送到所需的人那裡,非洲到2030年就可以保證食品安全。在需要的時候它也可以進口食品,但它可以有更多糧食出口,最終實作貿易順差。饑荒發生的頻率會越來越低——而且如果真的發生饑荒,非洲國家自己也可以應對。

“非洲崛起”是現在流行的一個說法。改善農業,也就是非洲經濟的脊梁,就能極大程度地減少貧困,改善整個大陸人民的生活。

第三部分:銀行業

手機銀行将改變窮人的生活

窮人的财務狀況非常複雜。“肯亞财務日記”是一個出色的項目,記錄了數百名肯亞人一年中的财務生活。這裡面有很多人放棄了醫療保障,或是讓孩子辍學,僅僅是為了省下一點點錢。

窮人之是以會面對這些痛苦的抉擇,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資産。他們無法獲得銀行的幫助,不能有效地使用自己的資産。舉例來說,如果他們的存款形式是珠寶或牲畜這種沒法分割的資産,就沒法保證日常開銷。

現實情況是,窮人們使用的金融服務是非常低效的。把現金藏在屋裡,或是購買那些會随着時間流逝損失價值的商品,他們就靠這種辦法儲蓄。當他們要接濟朋友或親戚,助其度過難關時,他們要麼就休一天假,親手把現金送過去,要麼就把事情托付給某人去辦。如果他們遇到緊急情況需要借錢,他們就要借高利貸。接觸不到便宜且簡便的金融服務,這讓窮人們過得更為窘迫。

好在在今後15年裡,數字銀行會讓窮人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資産,并幫助他們改善生活。

實作這一目标的關鍵是手機。在已經建起合适基礎設施的開發中國家,人們在手機上儲蓄數字化的貨币,并可以在有借機卡的情況下用手機購物。到2030年,如今尚未在銀行開戶的20億人将可以使用手機存錢并支付。而且等到那時,手機貨币提供商還将提供全系列的金融服務,從帶息儲蓄到信用卡到保險。

比爾·蓋茨公開信:預言未來15年

開發中國家的手機貨币

手機貨币在肯亞起步較早——這個國家的m-pesa服務開通與2007年——這也是為何該國能在當地領先的一個原因。由于成本的緣故,傳統銀行無法向窮人提供服務。這就是為什麼今天還有25億成年人尚未在銀行開戶。在那些借貸面額很小的村子,建立并營運一間銀行是沒有道理的。而且,在提到針對窮人設計的金融服務時,多數人想到的是小額貸款,例如在貧窮國家中貸給做小生意婦女的貸款。事實上,小額貸款已經幫助了數百萬人,但它隻是窮人需要的金融服務之一,而且利率相對較高,隻有一小部分最窮的人才能享受。

手機銀行領域的先驅者發現,為窮人提供服務是有收益的,因為處理數字交易的利潤成本幾乎為零。而且開發中國家有很多人有手機——目前在許多國家中超過70%的成人是手機使用者——交易量也可以非常大。對數億筆交易收取小額費用,移動貨币的提供商就能從窮人身上獲利,就和實體銀行向富人提供服務一樣。隻要這些服務開展起來,就會有競争産品出現,例如與農業或教育挂鈎的特種儲蓄或信用卡方案。

在孟加拉國,發展最快的金融服務公司是一家名為bkash的手機貨币提供商。在成立不到4年的時間裡,這家公司日交易處理量就在200萬筆左右,每月經手的金額接近10億美元。

比爾·蓋茨公開信:預言未來15年

手機可以讓人們充分利用手頭的資金 傳統銀行與手機銀行業務對比

這種美好的未來不會平白出現。這個領域中的人必須要努力工作才能掃清其中的障礙。舉例來說,手機的使用仍然不平等;在孟加拉,僅有46%的女性擁有手機,而男性擁有手機的比例為76%。這意味着女性使用bkash這種服務的幾率較少,也沒有多少機會接觸正在孟加拉普及的數字經濟。

在開發中國家,想讓監管者出台更細緻有效的金融監管規則還需要做很多工作。如果出于監管原因限制了數字銀行的發展,實際上大多數國家都是這種情況,那麼創新者就無法進入這些市場。

大面積使用手機貨币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在于確定有足夠的地方可以讓人們把數字貨币兌換為現金,把現金兌換為數字貨币。沒有這種促成因素,數字經濟就不可能起步。確定每個社群都有足夠的商店提供這種服務,數字經濟才會演化成主流。

對數字金融創新來說,一個有意思的特點是一些創新率先出現在貧窮國家。如果我們等上幾十年,發達國家的銀行就會發明數字銀行工具,最終也會發展到開發中國家。但是因為窮人對銀行業的需求強烈,也因為窮人的确可以成為一種可以從中盈利的客戶群,是以說開發中國家的企業家做的是項有前景的工作——假以時日,其中的一些業務則會“反哺”發達國家。

第四部分:教育

更好的軟體将變革學習方式

去年秋天,蓋茨在亞利桑那州見到了一些通過網校攻讀大學文憑的學生。其中一位名叫肖恩·李(shawnlee)的學生此前當過建築勞工,為了給年幼的兒子創造更好的生活,他選擇來攻讀大學學位。肖恩告訴蓋茨,自己過去在傳統學校學習感到吃力,目前的線上學習可以讓他更輕松地平衡學習和工作之間的關系。

然而,如果我們到貧困國家,詢問街上的小販是否願意線上學習,他們隻會一笑置之。這種想法似乎很荒唐,但其不應當如此。未來的某一天,情況将發生變化。

在美國,我們的基金會對教育的捐贈比其他事業要多,這是因為我們知道教育是讓每個美國孩子最大限度追求絢麗生活的最佳途徑。我們資助的某些項目隻關注美國的學生和教師,但該工作的核心部分——線上課程将成為全球資源,任何智能手機或平闆電腦使用者都可以獲得這些資源。

随着高速移動網絡的發展,以及智能手機變得和功能手機一樣便宜,線上教育将會繁榮起來。對于富裕國家的人來說,線上教育将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對于其他國家而言,特别是那些經濟增長愈發需要高素質勞工的地方,線上教育将成為一場革命。

回想15年前,線上教育剛開始興起,當時的線上教育隻是簡單地将錄影機對準大學講師,再按下“錄制”按鈕。學生無法參加線上測驗,或者和他人溝通,那時的線上教育完全沒有互動。

技術如今已經取得長足的進步,就像現在能夠看到的可汗學院(khan academy)這樣的網站,未來15年技術将取得更大的進步。孩子在上國小之前就能用媽媽的智能手機來學習數字和字母,這使得她赢在了起跑線上。軟體将能夠識别孩子在學習哪些内容上遇到困難,并根據孩子的進度作出調整。她将通過更多的方式和教師以及其他學生一起學習。當孩子學習語言時,她能夠大聲練習口語,軟體将針對她的發音給出回報。(現在有些網站已經實作了這樣的功能,但是技術還有提升的空間。

目前,許多線上課程和職業發展脫節,但這種情況将得到改變。假如你想成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你将可以了解數學、化學和其他學科掌握到什麼程度才能達到要求,并且你可以線上完成大部分的學習。針對不同的地點和語言,部分内容需要進行本地化。不過基本的思路不會改變,代數走到哪原理都一樣。

有一件事軟體永遠做不到:取代老師。即便是最上進的學生也需要學習指導和支援,但軟體的關鍵作用在于幫助教師之間互相聯系。他們可以上傳自己的教學視訊,獲得同行的建議,觀看全球頂尖教師的講課内容,從學生那裡實時獲得回報。這些進步對于美國來說很重要,而對于哪些入學率高但成績不好的開發中國家來說,這些進步将會對教師産生更大的影響。

為了讓這些創新發揮最大的作用,我們需要消除性别之間的鴻溝。在非洲,女性有手機的可能性比男性低24%;在南亞,這個數字是37%。梅琳達在旅行中親身看到,差距不僅僅展現在技術上。去年,她和我們的女兒妮弗(jennifer)在坦尚尼亞的一個農戶家中住了一段時間。這家人13歲的女兒格蕾絲(grace)到晚上10點半才能開始寫作業,在那之前她要忙着劈柴、挑水、洗衣、做飯和洗盤子。她的孿生兄弟卻有充分的學習時間,而且他當時已經通過了繼續學習所要求的考試。當梅琳達和詹妮弗離開時,格蕾絲問到:“能把你們的手電筒送給我嗎?”她想在夜裡用手電學習。

教育是消除不平等的偉大力量。然而,如果阻礙女孩學習的因素得不到解決,每個人不能平等地接受教育,那麼教育将成為造成不平等的另一種因素,而非解決問題的良藥。

這點很重要,因為當年輕女性接受教育後,會産生強大的連鎖反應。成年後的她将賺到更多的錢。如果她有孩子,她的孩子活過五歲的可能性将提高一倍。她的女兒能夠上學的可能性也将提高1倍。我們無法回避的事實是,更多的女孩需要進入好的學校,學習更久。線上教育會為那些有辦法運用以及有動力運用線上教育的女孩提供新的機會。

随着成本的下降和收入的上升,更多的人會擁有這樣的條件,我們将更順利地為每個人提供高品質的教育。

結語

世界公民行動起來

那麼,要確定貧困人口的生活在未來15年中得到更快改善,人們需要做些什麼呢?

正如前面所說,這需要科技創新,需要有辦法将科技提供給最需要的人,這也正是我們基金會所緻力的工作。

還有另外一個關鍵因素:有見多識廣、激情洋溢的個人齊心協力,推動有效的變革。樂善好施的人幫助全球最貧困地區的人改善生活。我們把這些人稱為“世界公民”。從這封信起,我們開始努力,招募成千上萬的“世界公民”。

成為一名世界公民并不代表你必須為幫助窮人奉獻終身,而是意味着你要關注一個重要的全球性問題——或者是我們在這封信中提到的,或者是其他類似人權或治理的問題。你要偶爾花上幾分鐘,了解一下那些境遇不如你的人的生活。(實際上,如果你能讀到這裡,你應該已經是一名世界公民了。)你要勇于發揮你的激情,無論是多認識一點、拿出一些時間,或是捐出一點錢都可以。

有充分證據證明,人是會關注受難同胞的——當他們親眼所見時。隻要想想海嘯或地震成為新聞,全球便鼎力協作就能知道這一點。問題在于,緻命的疾病與貧窮,這些持續發生的悲劇無法成為新聞。對我們很多人來說,這些是看不見的悲劇。是以數百萬人的同情得不到利用。

我們希望能改變這種現狀。通過我們參與的努力,我們想讓這些問題得以顯現。我們想要給予世界公民一種方式,發出他們的聲音,敦促政府、公司、非營利機構以更緊迫的方式處理這些問題。

這就是“世界公民”活動,你可以在網站globalcitizen.org上簽名。你可以獲悉自己要如何出力,分享何種所學以及如何聯系那些關心同樣問題的人與機構。不過,成為一名世界公民不僅僅是要成為一個組織的一分子;而是要成為一項運動的一部分,這項運動由許多有力的機構發起,包括公民參與聯盟(civicus)、救救孩子(save the children)、統一行動(the one campaign)、行動援助(actionaid)、樂施會(oxfam)以及綠色和平,還有從斯裡蘭卡到南非的諸多小型國家性機構。我們希望這一努力可以幫助這些組織發展,打造世界公民運動。這些組織的數百萬成員也是世界公民,在解決各式各樣的全球性問題。

世界公民今年有一個重要的角色。聯合國在今年9月将準許一系列關于未來15年如何扶貧的目标。在2000年時聯合國曾做過類似的事情,那是我們所見的最好的理念之一。這項活動關注的是大衆如何過上基本的、積極的生活,如何從關鍵名額上衡量這一切:即身體健康、獲得教育機會以及擅用經濟機遇。

我們希望這些目标在今年得到繼續推行。130個國家中的近1000家組織走到一起,開展一項名為“行動/2015”的活動,確定人們做到這一點。我們還需要更多的聲音——通過加入“世界公民”,你可以發出你的聲音。和其他組織一起,“世界公民”會要求成員讓國家上司人對9月将簽署的這些目标負責,尤其是那些與婦女兒童健康相關的目标。

世界公民的數量越多,他們的互動越積極有效,世界就會發展得更好。我們希望你簽名,支援我們的行動,因為我們堅信,人類可以也必定更加齊心協力,打造一個更平等的世界。事實上,我們的未來正是基于這種理念。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5-01-23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