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情散文:窯廊的“人物雲片糕”

作者:億聰起名鄉土文學社

文:吳建昌

  窯廊,素有“千窯之鄉”的美稱,她以盛産青磚黑瓦及京磚而著稱。不過窯廊還有過在“嘉湖細點”中享有盛名的“人物雲片糕”,是以又被稱為“人物雲片糕”的故鄉。窯廊的“人物雲片糕”于上世紀二十年代有窯廊“黃永昌茶食店”獨家制作的。1941年“黃永昌茶食店”歇業了,從此“人物雲片糕”就消失江湖了。直到2014年前後,窯廊的“人物雲片糕”才賴窯廊食品糕點徐師傅苦心鑽研試驗才得以複蘇,重見于消費者眼前。

鄉情散文:窯廊的“人物雲片糕”

  嘉興籍畫家、詞壇名宿吳藕汀先生在其《十年鴻迹》一書中,就有關于這款糕點的描述:“我年過十齡,最喜歡是‘人物雲片糕’,至今還是念念不忘。嘉善幹窯地方,有某氏能做‘人物雲片糕’,這糕大至橫三寸,縱二寸許,雪白的糕片上,有五釆(彩)人物,好像舊書上的木刻套印,非常古樸。須眉畢露,制作很是精美。”

  我妻子的外婆家世居窯廊,當年也以窯業為生。據我妻子的五舅(我随妻子也叫五舅)回憶說,“人物雲片糕”上世紀二十年代就已經在嘉興出名了,是幹窯鎮的出了名的糕點,暢銷嘉興各地。1920,糕點師傅黃永濟得祖傳秘方,在幹窯開設了“黃永昌茶食店”,獨家生産“人物雲片糕”。人物雲片糕的配料和制作方法都很講究,一片片薄如紙張的雲片糕,或以糖瓜嵌出“百年好合”、“福壽雙全”等字樣,或以蜜汁制作彩色糖粉、捏成各式各樣的人物形象,經常被鄉裡用作定親、結婚、壽辰的喜慶禮品,送上“讨口彩”的“人物雲片糕”表示敬頌之情。

  很可惜,在日僞統治的時期的1941年,黃永昌茶食店歇業,因為後繼無人,“人物雲片糕”及制作技藝從此失傳。 

  “人物雲片糕,不是尋常人家能吃到的東西。”五舅呷了一口綠茶,繼續說道。

  如今如果你跑去跟80歲以上的老人打聽,他一定會搖着頭告訴你,隻聽說過,并沒有見過。如果你跑去問9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同樣會搖頭告訴你,并沒有吃到過。

  這是窯廊“人物雲片糕”的前世,曾經有過光鮮的歲月。

  現年已逾古稀的糕點制作師傅徐師傅,三代都是點心師傅。他從小就在“面粉糖霜”裡打交道,在“糕餅擔裡”長大。

鄉情散文:窯廊的“人物雲片糕”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當時還在嘉興食品廠做學徒的徐師傅就聽老師傅們講起“人物雲片糕”當年是如何如何地有名;講起當年江南名門望族們,拎着用來待客回禮的“人物雲片糕”那是怎樣的光鮮靓麗。但“久聞其名,不見其糕”,這在年輕的徐師傅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時間到了201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徐師傅在“地方志”裡看到了關于窯廊“人物雲片糕”的記載,于是當年埋下的那顆複蘇“人物雲片糕”的種子便開始在他的心底腦海發芽了。憑着幾十年的糕點制作經驗,憑着現家裡開食品糕點店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徐師傅反複查找資料,反複試驗食材,最後才确定人物雲片糕的基本材料:米粉、糖粉、芝麻粉和核桃。再接着是摸索食材比例、模具造型、烘焙時間……蒼天不負有心人,大約到了2015年的中秋,在用掉了上千斤面粉、試做了上千條雲片糕後,這年的中秋節,徐師傅終于讓這一失傳了近百年的傳統名點重出江湖。

  徐師傅把它稱為“狀元雲片糕”。一塊小小的雲片糕上,有一個胖鼓鼓的小人,戴着一頂用芝麻做的大帽子,穿着一身核桃外衣,圓圓的大眼睛,外加一張燦爛的笑臉。人物形象胖乎乎,肉嘟嘟,栩栩如生。

  這個星期三的下午,因要對以前做過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與鄉裡鄉情”的課題作補充,我來到了位于窯新路上的窯廊徐師傅的“天樂食品”糕點店,因為徐師傅複蘇的“人物雲片糕”已成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了。在店裡見到了徐師傅的女兒,原來徐師傅的女兒竟是我二十幾年前的學生,因為我二十幾年前曾在窯廊中學擔任學校上司。于是我就說明了來意。

  徐師傅的女兒跟我講起了“人物雲片糕”的制作技藝。

  “嘉湖細點”,貴在精巧。它跟用十分鐘就可以制作完成的普通糕點相比,人物雲片糕制作工藝顯得極為複雜,它起碼需要兩小時。它最為複雜和重要的是糕粉入模這一步,稍不注意就功虧一篑。入模時,要将糯米粉、核桃、芝麻粉等材料按照不同的擺放方式放入鐵模具中,這比例決定着雲片糕的“人物”造型的成敗。撒粉的時候要一層一層地把粉撒到對應的位置上。其中分量啊,力道啊,比例啊,如果掌握不好,就做不出人物形狀了,不是帽子歪了,就是眼睛斜了。

鄉情散文:窯廊的“人物雲片糕”

  “這道糕點,精巧就在這裡。”徐師傅的女兒指着陳列的樣品說道。隻見一條長約30厘米的人物雲片糕,雪白的雲片糕中嵌着粉色的九品芝麻官,帶着黑色的烏紗帽,寬大的帽檐,圓滾滾的肚皮,活靈活現。

  因為其制作過程的特殊性,目前隻能是提前預訂制作,還不能像普通糕點那樣批量制作。是以我這次來沒能看到“人物雲片糕”的具體制作過程。但從徐師傅女兒的講述中,我能感覺到所謂的“工匠精神”,盡管隻是小小的雲片糕制作工藝的複蘇;感覺到了那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糕點師傅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一脈情懷。

  願這“人物雲片糕”能盡快進入日常模式的制作而滿足鄉裡鄉親的消費需求,願這一片片薄如白紙的相嵌着“百年好合”、“福壽雙全”等字樣的“人物雲片糕”,能早日重新成為鄉裡鄉親手裡拎着的用作定親、結婚、壽辰的喜慶禮品。

  我想會的,也一定會的。

  本文圖檔來源于網絡,若侵權聯系删除。歡迎文友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本号收錄鄉土、鄉情、鄉愁類稿件。随稿請附作者名,帶圖檔最好,請标注是否原創。鄉愁文學公衆号已開通,歡迎您搜尋微信公衆号:xiangchouwenxue,關注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