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乡情散文:窑廊的“人物云片糕”

文:吴建昌

  窑廊,素有“千窑之乡”的美称,她以盛产青砖黑瓦及京砖而著称。不过窑廊还有过在“嘉湖细点”中享有盛名的“人物云片糕”,所以又被称为“人物云片糕”的故乡。窑廊的“人物云片糕”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有窑廊“黄永昌茶食店”独家制作的。1941年“黄永昌茶食店”歇业了,从此“人物云片糕”就消失江湖了。直到2014年前后,窑廊的“人物云片糕”才赖窑廊食品糕点徐师傅苦心钻研试验才得以复苏,重见于消费者眼前。

乡情散文:窑廊的“人物云片糕”

  嘉兴籍画家、词坛名宿吴藕汀先生在其《十年鸿迹》一书中,就有关于这款糕点的描述:“我年过十龄,最喜欢是‘人物云片糕’,至今还是念念不忘。嘉善干窑地方,有某氏能做‘人物云片糕’,这糕大至横三寸,纵二寸许,雪白的糕片上,有五釆(彩)人物,好像旧书上的木刻套印,非常古朴。须眉毕露,制作很是精美。”

  我妻子的外婆家世居窑廊,当年也以窑业为生。据我妻子的五舅(我随妻子也叫五舅)回忆说,“人物云片糕”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已经在嘉兴出名了,是干窑镇的出了名的糕点,畅销嘉兴各地。1920,糕点师傅黄永济得祖传秘方,在干窑开设了“黄永昌茶食店”,独家生产“人物云片糕”。人物云片糕的配料和制作方法都很讲究,一片片薄如纸张的云片糕,或以糖瓜嵌出“百年好合”、“福寿双全”等字样,或以蜜汁制作彩色糖粉、捏成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经常被乡里用作定亲、结婚、寿辰的喜庆礼品,送上“讨口彩”的“人物云片糕”表示敬颂之情。

  很可惜,在日伪统治的时期的1941年,黄永昌茶食店歇业,因为后继无人,“人物云片糕”及制作技艺从此失传。 

  “人物云片糕,不是寻常人家能吃到的东西。”五舅呷了一口绿茶,继续说道。

  如今如果你跑去跟80岁以上的老人打听,他一定会摇着头告诉你,只听说过,并没有见过。如果你跑去问9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同样会摇头告诉你,并没有吃到过。

  这是窑廊“人物云片糕”的前世,曾经有过光鲜的岁月。

  现年已逾古稀的糕点制作师傅徐师傅,三代都是点心师傅。他从小就在“面粉糖霜”里打交道,在“糕饼担里”长大。

乡情散文:窑廊的“人物云片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还在嘉兴食品厂做学徒的徐师傅就听老师傅们讲起“人物云片糕”当年是如何如何地有名;讲起当年江南名门望族们,拎着用来待客回礼的“人物云片糕”那是怎样的光鲜靓丽。但“久闻其名,不见其糕”,这在年轻的徐师傅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时间到了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徐师傅在“地方志”里看到了关于窑廊“人物云片糕”的记载,于是当年埋下的那颗复苏“人物云片糕”的种子便开始在他的心底脑海发芽了。凭着几十年的糕点制作经验,凭着现家里开食品糕点店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徐师傅反复查找资料,反复试验食材,最后才确定人物云片糕的基本材料:米粉、糖粉、芝麻粉和核桃。再接着是摸索食材比例、模具造型、烘焙时间……苍天不负有心人,大约到了2015年的中秋,在用掉了上千斤面粉、试做了上千条云片糕后,这年的中秋节,徐师傅终于让这一失传了近百年的传统名点重出江湖。

  徐师傅把它称为“状元云片糕”。一块小小的云片糕上,有一个胖鼓鼓的小人,戴着一顶用芝麻做的大帽子,穿着一身核桃外衣,圆圆的大眼睛,外加一张灿烂的笑脸。人物形象胖乎乎,肉嘟嘟,栩栩如生。

  这个星期三的下午,因要对以前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里乡情”的课题作补充,我来到了位于窑新路上的窑廊徐师傅的“天乐食品”糕点店,因为徐师傅复苏的“人物云片糕”已成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在店里见到了徐师傅的女儿,原来徐师傅的女儿竟是我二十几年前的学生,因为我二十几年前曾在窑廊中学担任学校领导。于是我就说明了来意。

  徐师傅的女儿跟我讲起了“人物云片糕”的制作技艺。

  “嘉湖细点”,贵在精巧。它跟用十分钟就可以制作完成的普通糕点相比,人物云片糕制作工艺显得极为复杂,它起码需要两小时。它最为复杂和重要的是糕粉入模这一步,稍不注意就功亏一篑。入模时,要将糯米粉、核桃、芝麻粉等材料按照不同的摆放方式放入铁模具中,这比例决定着云片糕的“人物”造型的成败。撒粉的时候要一层一层地把粉撒到对应的位置上。其中分量啊,力道啊,比例啊,如果掌握不好,就做不出人物形状了,不是帽子歪了,就是眼睛斜了。

乡情散文:窑廊的“人物云片糕”

  “这道糕点,精巧就在这里。”徐师傅的女儿指着陈列的样品说道。只见一条长约30厘米的人物云片糕,雪白的云片糕中嵌着粉色的九品芝麻官,带着黑色的乌纱帽,宽大的帽檐,圆滚滚的肚皮,活灵活现。

  因为其制作过程的特殊性,目前只能是提前预订制作,还不能像普通糕点那样批量制作。所以我这次来没能看到“人物云片糕”的具体制作过程。但从徐师傅女儿的讲述中,我能感觉到所谓的“工匠精神”,尽管只是小小的云片糕制作工艺的复苏;感觉到了那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糕点师傅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脉情怀。

  愿这“人物云片糕”能尽快进入日常模式的制作而满足乡里乡亲的消费需求,愿这一片片薄如白纸的相嵌着“百年好合”、“福寿双全”等字样的“人物云片糕”,能早日重新成为乡里乡亲手里拎着的用作定亲、结婚、寿辰的喜庆礼品。

  我想会的,也一定会的。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愁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