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北人物」抗戰勝利後第一位戰場起義的國民黨進階将領高樹勳将軍

作者:方志河北

點選方志河北關注我們

了解河北省情

抗戰勝利後第一位戰場起義的國民黨進階将領高樹勳将軍

「河北人物」抗戰勝利後第一位戰場起義的國民黨進階将領高樹勳将軍
「河北人物」抗戰勝利後第一位戰場起義的國民黨進階将領高樹勳将軍

高樹勳将軍

「河北人物」抗戰勝利後第一位戰場起義的國民黨進階将領高樹勳将軍

高樹勳(1898—1972.1.19),字建侯,鹽山縣常金鄉高金村人。幼年讀私塾,後因生活貧困辍學務農。1912年後,曾在京津等地當學徒。1915年,進馮玉祥第16混成旅當兵,先後參加了護國戰争、反張勳複辟戰争、直皖戰争、直奉戰争、北伐戰争和中原大戰,曆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1926年,任國民軍第12師師長。1929年,任青海省主席。

1930年,中原大戰後,高樹勳部被蔣介石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6軍27師,高樹勳任師長。1931年,奉蔣介石之命調往江西“圍剿”中央革命根據地。5月,中村一戰,所部損失慘重。1932年8月16日至20日,在第四次“圍剿”作戰中,又連失樂安、宜黃。之後,高樹勳喬裝離隊,經上海、南京傳回天津,蔣介石曾以“棄城潛逃”罪名對他加以通緝。

1933年春,馮玉祥組建察哈爾抗日同盟軍。高樹勳變賣家産,攜資投奔馮玉祥,被任命為察哈爾群眾抗日同盟軍軍事委員會委員、交通司令和騎兵司令,曾指揮部隊在辛莊子、宣化一帶抵禦國民黨軍隊的進攻。抗日同盟軍失敗後回到天津。1936年,應宋哲元之邀,到保定任河北省保安處處長,負責組建抗日武裝。

1937年“七七事變”後,高樹勳在保定發表聲明,參加抗戰。宋哲元撥給他兩個營的兵力,加上河北保安部隊,組建了河北暫編第1師,高樹勳任師長,同時兼任河北遊擊總指。宋哲元率第1集團軍向南撤退時,他曾率部在河北大名以南抵禦日軍進犯,掩護主力撤退。

1938年1月,高樹勳率部以南樂為防線,阻止日軍南進。不久,所部改為國民黨暫編第9師,在沁陽痛擊日軍。第1集團軍番号撤銷後,高樹勳的第9師改為新編第6師,劃歸石友三69軍序列。1938年4月,高樹勳率部赴山東,後進入沂蒙山區,一度與八路軍聯合抗日,不少共産黨員被派往高部。69軍擴編為第10軍團後,高樹勳新編第6師擴編為暫編第1軍。1938年底,高樹勳奉命率部移駐冀魯邊區的樂陵、無棣、鹽山一帶。1939年初,第10軍團又改為第39集團軍,暫編第1軍改為新8軍。

1939年初,在八路軍東進縱隊司令員兼政委肖華的争取下,高樹勳與八路軍密切合作,打擊日軍70餘次。秋後,高樹勳部移駐冀南。石友三在冀南一帶搞反共“摩擦”,三次指令高樹勳向八路軍進攻,高樹勳由于在此之前曾接受了共産黨“堅持抗戰,反對分裂”的統戰政策,在反共“摩擦”中持消極态度,甚至公開拒絕石友三向八路軍進攻的指令。石友三投降日軍的活動,遭到高樹勳的堅決反對。1940年12月1日,高樹勳當機立斷,将石友三處死。此後,高樹勳被任命為39集團軍總司令兼新8軍軍長。高樹勳曾多次指揮部隊奮力抗擊日軍。1942年,39集團軍由鄄城往東明、曹縣,過定陶,越過隴海線到達國民黨統治區河南省項城一帶駐紮。1942年11月,蔣介石命第39集團軍69軍劃歸湯恩伯指揮。不久,又命其親信胡伯翰擔任第39集團軍副總司令兼新8軍軍長。1943年1月,高樹勳奉命赴重慶受訓,在此期間又險遭戴笠暗害。1944年5月,日軍向國民黨軍進攻,湯恩伯部隊不戰自退,而高部則在洛陽、渑池等地頑強抵抗。

豫西戰役後,第39集團軍改為“冀察戰區”,高樹勳任總指揮,轄新8軍和河北民軍。不久,撤至西峽、南召一帶駐防。1945年8月1日,他派中共黨員王定南北上太行山與八路軍聯絡,與129師劉伯承、鄧小平建立了聯系,在南召縣與王樹聲部參謀長陳先瑞舉行了馬石坪會談,達成了共同反蔣抗日協定。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蔣介石指令高樹勳部原地待命,不得擅自行動,而高則置之不理,以冀察戰區司令官名義率新8軍和河北民軍兩個師,從南召出發,星夜兼程,抵達鄭州,然後沿平漢路北上向冀察地區進發,再謀公開舉旗反蔣。不久,蔣介石命孫連仲為第11戰區司令長官,高樹勳為副司令長官,率部前往新鄉與30軍、40軍彙合,沿平漢線北上進犯晉冀魯豫解放區。高樹勳在劉伯承、鄧小平的精心策劃和王定南的幫助下,于10月30日在邯鄲磁縣馬頭鎮宣布起義。11月2日,毛澤東和朱德緻電高樹勳将軍,對其義舉給予高度評價,并任命高樹勳為民主建國軍總司令。1945年12月15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對黨内訓示中寫道:“須從國民黨軍内部去準備群組織起義,開展高樹勳運動,使大量的國民黨軍隊在戰争緊急關頭,依照高樹勳榜樣,站到人民方面來,反對内戰,主張和平。”1946年11月1日,晉冀魯豫版《人民日報》上登載了朱德總司令的文章《祝高樹勳起義一周年》,文中寫道:“在過去的一年中,除了高樹勳将軍的起義之外,還有其他無數次的同類事件,形成了一個潮流。起義軍隊達到蔣介石總兵力的百分之二十。高樹勳運動已經成為國民黨陸、海、空軍中一切有愛國心有良心的廣大官兵的旗幟,成為人民在自衛戰争中戰勝反動派而實作獨立、和平、民主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國共産黨在國民黨軍隊中開展了“高樹勳運動”,促進了國民黨軍事力量的瓦解。1946年,高樹勳加入中國共産黨。但由于晉冀魯豫軍區個别上司的錯誤,1947年6月14日發生了對高樹勳繳械的事件,使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服從黨中央調遣到太原前線協助兵團政治部主任胡耀邦做争取國民黨第30軍軍長黃樵松起義的工作。

「河北人物」抗戰勝利後第一位戰場起義的國民黨進階将領高樹勳将軍

1946年2月鄧小平(左一)、劉伯承(左四)、 薄一波(右一)、楊秀峰(左二)、高樹勳(右三)與邯鄲戰役中被俘的國民黨第11戰區副司令官馬法五(着長衫者)合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高樹勳任河北省交通廳廳長。以後,又相繼擔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等職務,并曾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及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毛主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2次會議決定,授予高樹勳一級解放勳章。

1972年1月19日,高樹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4歲,華國鋒等上司參加了追悼會,骨灰安放于八寶山革命公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所謂民主建國軍“陰謀暴動”的冤案最終平反,高樹勳将軍終能含笑九泉。

「河北人物」抗戰勝利後第一位戰場起義的國民黨進階将領高樹勳将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