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贛南十八縣14大名人,興國縣獨占3席

每每看到故鄉名人,總是心潮澎湃,自豪感油然而生,久久難以平靜。今筆者特此搜尋贛南14大名人以飨讀者,增強文化自信,更加熱愛家鄉……

鐘紹京(公元659年-公元746年),字可大,唐代興國清德鄉(今興國縣長岡鄉上社)人,江南第一宰相。系三國魏國太傅、著名書法家鐘繇的第17代世孫,曆史上把鐘姓這兩個著名書法家,鐘繇稱“大鐘”,鐘紹京稱“小鐘”。江西地方志列“十大鄉賢”之一。官至中書令,越國公。有《靈飛經》等作品傳世。為紀念唐代江南第一宰相鐘紹京,鐘氏後人于清嘉慶八年(1803年)修建的“越國公祠”顯示了江南第一宰相鐘紹京鐘氏家族名望的顯赫與遷徙的源流。

贛南十八縣14大名人,興國縣獨占3席

(紹京字畫妍媚,遒勁有法,誠少與為比。)

鄭獬(1022年-1072年),字毅夫,号雲谷,甯都縣梅江鎮西門人。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生于宋真宗乾興元年,自小刻苦學習,勤奮上進,《宋史》稱其“詞章豪偉峭整,流輩莫敢望。”求學于湖南湘陰縣的笙竹書院,為國子監生,鄭獬宣稱自己“李廣事業,自謂無雙;杜牧文章,止得第五”。皇祐四年(1052年)中湖北鄉試舉人,次年,赴京會試,中進士一甲一名狀元,授陳州通判。治平二年(1065年)知荊南,神宗時為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與王安石政見不合。晚年生活凄苦。神宗熙甯五年卒,生前家貧,無以為葬,靈柩停于寺廟十餘年。周守滕任安州知府時為之落葬。著有《鄖溪集》。有子鄭宣義。

贛南十八縣14大名人,興國縣獨占3席

(田家汩汩水流渾,一樹高花明遠村。——鄭獬)

曾幾(1085年--1166年),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詩人。其先贛州(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于政事。其詩的特點講究用字煉句,作詩不用奇字、僻韻,風格活潑流動,詠物重神似。另外,其詩風格清淡,詞意明白,語言流爽輕快,形象也較為生動,内容多寫個人日常生活,亦有抒寫愛國抗金之作。著有《茶山集》。

贛南十八縣14大名人,興國縣獨占3席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曾幾)

  魏禧(1624年-1681年1月6日),字冰叔,一字凝叔,号裕齋,亦号勺庭先生。甯都縣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散文家。與侯朝宗、汪琬合稱“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與兄魏祥、弟魏禮并美,世稱“甯都三魏”。所著傳記如《大鐵椎傳》、《江天一傳》、《劉文炳傳》、《朱參軍家傳》、《邱維屏傳》等,文筆簡練,叙事如繪。

贛南十八縣14大名人,興國縣獨占3席

(國不幸然後有忠臣,家不幸然後有孝子。——魏禧)

  

郭聲琨(1954年10月-),興國縣人;原江西冶金學院礦業系畢業,中南工業大學管理工程系碩士,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博士,教授級進階工程師(正進階職稱)。197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是中共第十六、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法委副書記。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兼公安部部長、黨委書記,2012年被授予總警監警銜。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武裝警察部隊第一政委、黨委第一書記,總警監。

贛南十八縣14大名人,興國縣獨占3席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

  劉昌明(1962年7月—),上猶縣人。現任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所學生導師(招收碩士研究所學生專業:美術學)。中國著名水彩畫家,油畫家,美術學教育家(主要研究方向:一個教師的工作台(綜合材料水彩畫)西方繪畫及理論研究)。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水彩畫家學會會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贛南十八縣14大名人,興國縣獨占3席

(油畫《花果》——劉昌明)

吳昌德(1952年—),大餘縣人。複旦大學哲學系畢業。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三十一集團軍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等職。2003年1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2007年7月,任成都軍區政治部主任。2008年四川大地震後他曾赴唐家山堰塞湖指揮救援。2011年7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2016年1月,任新組建的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副主任。2017年1月,不再擔任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副主任。1997年7月,晉升為少将軍銜。2008年7月,晉升為中将軍銜。2013年7月31日,晉升為上将軍銜。

贛南十八縣14大名人,興國縣獨占3席

(2013年7月31日,晉升為上将軍銜。)

綦毋潛(生卒年不詳),字孝通,虔州(南康區)人,唐代著名詩人。約開元十四年(約726年)前後進士及第,授宜壽(今陝西周至)尉,遷右拾遺,終官著作郎,安史之亂後歸隐,遊江淮一代,後不知所終。綦毋潛才名盛于當時,與許多著名詩人如:李颀、王維、張九齡、儲光羲、孟浩然、盧象、高适、韋應物過從甚密,其詩清麗典雅,恬淡适然,後人認為他詩風接近王維。《全唐詩》收錄其詩1卷,共26首,内容多為記述與士大夫尋幽訪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選入《唐詩三百首》。

贛南十八縣14大名人,興國縣獨占3席

(生事且彌漫, 願為持竿叟。——綦毋潛)

陳恕(約公元945年—1004年),字仲言,北宋石城縣人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進士,任澧州通判。後被召入朝,升為工部郎中、知大名府。陳恕政紀嚴明,辦事果斷,按期完成了城防工程,抵禦了契丹兵。因功升為戶部副使;再升為右谏議大夫,知澧州。後改任河北東路營田制置使,再升為鹽鐵使。陳恕整頓賦稅,疏通貨财,使國家财政收入顯著增長。太宗十分器重,親自在殿柱上題寫“真鹽鐵陳恕”五個大字,以示褒獎。991年、(淳化二年)升為參知政事,位居副相。他主管國家财政,前後達十餘年之久。卒時,年僅五十九歲。真宗曾為之廢朝舉哀,贈吏部尚書。《宋史》贊其“能吏之首”。

贛南十八縣14大名人,興國縣獨占3席

(可謂知人之明,且他善理财,精吏治,亦頌他能吏之首)

徐思莊(1793—1865),龍南縣人。字柳臣,号孟舒。清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曆任戶部福建司主事、翰林院庶吉士等,官至山東按察使(正三品)。公居官之餘,精于書法,采歐、趙等衆家之長,自成一家,京都人稱為“徐派”,時有石印徐帖流行于世,時人能藏徐氏墨迹為殊榮。

贛南十八縣14大名人,興國縣獨占3席

(時有石印徐帖流行于世,時人能藏徐氏墨迹為殊榮)

羅牧(1622-1705)字飯牛,号雲庵、牧行者、竹溪。甯都縣釣峰人。工書畫,得魏書 (石床)傳授,又繼承黃公望、董其昌畫法。其畫筆意空靈,林壑森秀,被譽為 “江西派英才”。當時江淮間畫家,多受其影響。

贛南十八縣14大名人,興國縣獨占3席

(彩筆常懸夢裡思,十年古道見頁眉)

郭大力(1905年—1976年),男,南康區三江鄉斜角村人。中國經濟學家,教育家。1923年入廈門大學學習化學,後轉學上海大夏大學攻讀哲學,并開始研究馬克思主義。30和40年代,除從事著譯外,還在廣東文理學院,廈門大學任教。1949年後,在中共中央馬列學院,進階黨校任教。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57年參加中國共産黨。曆任全國政協第二,三,四屆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贛南十八縣14大名人,興國縣獨占3席

(他在光明中獲得了永生)

古柏(1906-1935) 男,漢族,尋烏縣人,中共黨員,客家人。192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中國工農紅軍進階指揮員。 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古柏留下堅持鬥争,任閩粵贛邊遊擊隊司令員。1935年2月,被派往贛粵邊開展遊擊戰争。1935年3月6日在廣東龍川上坪鴛鴦坑被國民黨軍隊包圍,在掩護同志們突圍的戰鬥中英勇犧牲,年僅29歲。 古柏犧牲的噩耗傳到延安後,毛澤東親筆題詞:“吾友古柏,英俊奮發,為國捐軀,殊堪悲悼。”

贛南十八縣14大名人,興國縣獨占3席

(吾友古柏,英俊奮發,為國捐軀,殊堪悲悼)

肖華(1916年1月21日~1985年8月12日),男,又名肖以尊,興國縣潋江鎮肖屋村客家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階将領,解放軍的優秀政治工作者。參加過土地革命戰争、長征、抗日戰争、解放戰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曆任空軍政委、總政治部副主任、總幹部部部長、總政治部主任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将軍銜,同時獲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肖華譜寫的《長征組歌》被評為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作品之一。

贛南十八縣14大名人,興國縣獨占3席

(興國平川中學——肖華)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