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15年1250億美元大資料分析市場的6點預測

2015年,全球大資料和分析市場的規模将達到1,250億美元。國際資料公司(idc)和國際分析協會(iia)在不同的網絡廣播中,都談到了它們對2015年大資料和分析市場的預測。以下是其中一些要點:

安全軟體将成為大資料分析的殺手應用

大資料分析工具将是第一道防線,它結合了機器學習、文本挖掘和本體模組化,提供整體及綜合性安全威脅預測、檢測、阻止和預防程式。(iia)

物聯網(iot)分析将大熱,五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0%

物聯網将成為資料/分析服務的下一個重要關注點。(idc)在物聯網潮流側重于資料生成和生産(傳感器)方面時,“物分析”則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大資料分析,往往涉及異常檢測以及“将資料帶給分析”。(iia)

采用技術手段連續不斷地分析事件流,這種趨勢将在2015年加快——它的重點就在于速度和較小的資料機關。随着各大公司——包括亞馬遜、ibm和微軟——繼續将更多類型的平台即服務(paas)服務結合在一起,物聯網後端即服務(baas)的形式将出現,包括流處理、資料觸發器、索引和同步以及通知,形成更緊密整合在一起的服務和産品,直接面向不斷壯大的物聯網開發者群體推廣。(idc)

購買和出售資料将成為新的業務收入來源

70%的大公司已經在購買外部資料,到2019年,将有100%的大公司購買外部資料。同時,更多公司将開始銷售資料或提供增值内容,利用自己的資料創收。(idc)

各公司将把它們用在生成獨家新資料方面的投資增加一倍。“如果你沒有能讓你差別于競争對手的獨家資料,你是無法進入資料業務領域的。”2015年将是生成獨家新資料并從中創收的主流公司進行有意向投資的拐點。(iia)

公司将投資于自助服務、自動化和增強技術,以解決高技能員工短缺的情況

高技能員工短缺的情況将持續。單在美國,2018年就将有181,000個深度分析職位,要求在資料管理和解釋領域擁有相關技能的崗位數量是這一數字的5倍。(idc——注意這并不是為供應方提供的資料。)可視化資料發現對提供終端使用者自助服務非常重要,其增長将比市場上的其它服務快2.5倍,到2018年将成為所有企業必須具備的服務。(idc)

2015年将迎來自動化決策時代,這對公司的影響将是深遠的。随着普通工作流經由分析而實作合理化,這一年公司自身的營運群組織規劃方式将受到質疑。成功的關鍵在于自動化系統的透明度以及讓管理人員形成“不時透過既定模式和算法的表面深層次看待問題”的意識。

谷歌上周二宣布了一項自動化統計研究項目,其目标是打造一種“用于資料科學的人工智能。”但增強而非自動化技術可能是知識工作者的更好選項。2015年,各公司将開始考慮如何增強知識型工作,而非對其實行自動化——從人工智能轉向智能增強。分析、機器學習和認知計算将越來越多地接管知識工作者的工作,我們在2015年将對此有更多認識。(iia)

2018年,半數顧客将定期與基于認知計算的服務進行互動。目前的個人服務,比如蘋果的siri,微軟的cortana和谷歌的google now将提高員工對于在企業内獲得類似服務的預期。2015年,paas業務的競争對手将付出更多努力,在認知計算領域展開競争。(idc)

圖檔、視訊和音頻分析将普及

2015年,富媒體分析将至少增長三倍,并成為大資料技術投資的主要推動力。在北美,已經有一半的大型公司表示正在大資料分析項目中使用富媒體(圖檔、視訊和音頻)資料,并且所有的大型組織都将在五年中對富媒體進行分析。(idc)

溝通将成為分析領域的一種熱門新工作

大資料分析工作中,雇主希望應聘者具有的最重要品質就是溝通技能。當組織在了解和采用分析方法的過程中遇到障礙時,它們很正常地會更加側重于溝通,這并不是大多數分析師的長項。各公司将日益認識到把一位經驗豐富的溝通人才置于此種情況下的價值(iia)……或許,他們會從大量失業的新聞記者中尋找合适人選來填補這些職位空缺?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4-12-21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