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網際網路界,張向甯是個傳奇人物。他推出的數個産品,包括萬網的域名、主機、天下互聯的中國網絡情報中心、中國商業電訊、窄告、中國總機,都有着異常的生命力,在市場一片空白的情況下紮根發芽,繼而蓬勃發展。
他如何能夠成功推出每個産品?為何每個産品都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這位成功的企業家如何看待産品經理的職責和未來?帶着這一連串的疑問,中國産品經理聯盟走訪了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連環創業家。
聯盟:在大多數人看來,您16歲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學習理論實體,兩年後就主動退學,22歲的時候就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個100萬。繼而又創立了萬網這樣的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并二次創業天下互聯,也取得了巨大成功。您如何看待這段過去的呢?
張向甯:可能是理論實體的學習,讓我對這個世界有了不一樣的看法。我覺得我比較幸運,因為在中國,退學是要冒很大風險的,而我則有幸成功了,是以被人們視為是傳奇。做任何事情都要冒風險,關鍵是你是否能夠考慮清楚。如果沒有比爾·蓋茨棄學創業的先例,我恐怕會被更多人看做是另類。
聯盟:從1995年到現在,您實際經曆過兩次創業,一次是建立了萬網,一次就是建立了天下互聯(verye),可以看出,從這兩次創業過程中,您都是走了一條和其它網際網路公司不同的道路,或者這樣說,您的兩次創業都要比其他人更有先見之明,我相信,這種先見之明不僅僅是個人知識層面上的,更重要的應該是您對網際網路整個行業的準确把握之上的,就如同您的“窄告”,很精确,您能說一下你的這種預見性對您的事業都有什麼樣的意義嗎?
張向甯:對創業企業和創業企業家來說,預見性是非常重要的。不論對什麼企業而言,在一個市場需求旺盛而又沒有競争的環境中從事是最為理想的狀态。是以,創業企業要盡量地迎接市場、避開競争。這就需要創新和創見。
聯盟:我們發現,您在談到企業和産品的時候,都非常強調兩個詞,一個是“預見”,一個就是“創新”,在我看來,預見性是眼光上的,許多人是做起來容易說起來難,創新則是行動上的,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隻有把這兩者都做到的才能稱為行業的翹楚,而您就是這樣的人,您能說一下,您是如何做到這兩者完美結合的呢?
張向甯:您說的預見和創新,一個是眼光上的,一個是行動上的,雖然兩者并非如此絕對,但您點出了重點所在。有了眼光上的預見性,在行動上才有可能做到比其他人快一點、好一點,而創新則是預見的落實。在天下的團隊裡面,我們鼓勵每個人都是發動機,都是接球手。我有一個比喻,好比我們這個團隊是一支排球隊,球要落下來的時候,還能因為站位的不同、分工的不同而互相推讓嗎?每個人都是接球手,每個人也是傳球手、扣球手。隻有這樣,創新才能真正落到實處。是以,企業的創新,一定是組織行為的整體結果,絕對不隻是上司人的一個預見。
聯盟:2000年的時候,您建立了“天下互聯”,首次提出了“窄告”的概念,而我們都知道,2000年的中國網際網路正是處于一個低潮,正是因為您在産品和模式上的預見和創新,使自己依然立于不敗之地,現在,窄告模式已經深入人心,大家更關注的是,在這種模式下,您的産品在新的一年裡将會有什麼樣的發展?有什麼新的産品将要面市,您能透露一下嗎?
張向甯:也會是圍繞個性化的資訊與服務來做,産品還在市場測試中。
聯盟:您在網際網路界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身份,就是“天使投資人”,我知道,現在中國産品經理聯盟的會員中有許多具有創業潛質的會員,并且有的人已經開始了創業,您的創業經曆就是最好的教材,但是,我還是希望您能對這些即将或者已經開始創業的朋友們談一談您的創業心得。
張向甯:不要腦袋一熱就去創業。當決定創業後就要去争取成功, 不要很快的就中途放棄。第一, 如果自己有經驗, 就要進行仔細的策劃, 不要抱着玩一把或賭一把的心态,也不要把它當作一個個人事業來對待, 要把它當作一件“生意”去面對。第二, 如果自己沒有經驗, 就需要請一些有經驗的人來給你做參謀, 把你的創業計劃與他們共同探讨,相信會給你很多的建議。創業可能成功,但更大的可能是失敗。作為一個認真的創業者,隻要他找準了方向,遲早會取得成功的。創業之初要把準備工作做到家,并且要制訂階段性的目标,不要好高骛遠, 還要明白“生意”是一點一滴做起來的, 是一種積累, 絕不是一蹴而就的。
聯盟:您作為天使投資人,您所奉行的投資原則是什麼呢?是否對投資領域有所要求呢?我想,如果要是那位朋友感覺他的項目有價值,說不定會去找您呢?呵呵。
張向甯:隻買入有市場價值的資源,而不是單純資本導向的資源。有一些創業的朋友,在創業的時候不談别的東西。隻談目前資本在什麼地方投資?如果做這個項目的話,能不能拿到錢?他們的思考就是,如果能拿到錢我就做這個項目,如果拿不到錢這個項目我就不做了。這種狀況非常明顯。實際上到現在。這個形勢仍舊沒有改變,恐怕一直也不會改變。
我覺得創業者應該明白一個問題,和資本方隻是短期戀愛,跟消費者才是長期婚姻。創業企業應該創造資本的追逐方向。讓資本跟着企業走。這種企業家可能遇到的困難會多一些。阻力會大一些, 但是他們做的事情往往會更加激動人心。對社會的推動作用會更大一些。
而談到市場價值導向,創業的朋友自己一定要有清晰的認識和堅持,想清楚,第一,你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怎麼把一進制錢變成兩元、三元甚至更多。第二,你的顧客到底是誰?你怎麼賣給它們?第三,你需要買入什麼樣的資源?包括團隊、技術、上遊的資源。
如果這些回答都非常清晰了,我歡迎他們和我聯系。
聯盟:我和聯盟的許多朋友交流過,大家普遍的認識是産品管理人最好的兩條職業路線是,一就是成為一名真正的職業經理人,二就是自己創業,成就自己的理想,您認為,年輕的産品管理人應該如何來選擇這兩條路呢?
張向甯:客觀地計算一下,兩條路可能給你帶來的3年、5年、10年的現金流,再做決定。這也是看個人,有的人在一個優秀的環境立面更能發揮才能,則他适合做職業經理人。有的人在一個惡劣的環境下也能白手起家,則可以創業。
而對于創業來說,不一定非常自己幹才是創業,加入一家創業公司做,也是創業的一個過程。
聯盟:聯盟提出過一個口号,就是“創新,從我們開始”,我認為,作為一名産品管理人,首要的工作就是不但要有創新的思想,還要有創新的勇氣和行動,這是這個職位的最終價值所在,您能為大家總結幾點您的創新心得嗎?
張向甯:1、貼近使用者2、貼近主顧3、貼近同僚
聯盟:在國外,對産品管理人有一種說法,就是“沒有權利的小ceo”,我也相信,在這個人群中,肯定會走出一批優秀的職業經理人或者創業者,您作為行業中的前輩,事業的成功者,您對這些後來者有什麼建議呢?
張向甯:國外和國内的情況是有些不太一樣的。國内的産品經理的權利往往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是以,需要他們能夠更深入的了解市場、銷售、技術,并和這些部門流暢地進行溝通,靠leadship而不是lead的位置來驅動整個項目和産品的發展。中國的确非常需要一批職業的産品經理人,他們需要精通銷售、技術、市場、産品等各個環節。是以,在年輕的時候,不妨多多嘗試自己在企業中扮演的角色。我在窄告上市的初期,就要求每個産品人員都嘗試性地去銷售一下,不是為了他們能夠拿回多少銷售額,更關鍵地是讓他們真實地了解一些市場的想法,顧客的真正評價。是否願意掏錢,往往是一個産品能否通過檢驗的最有效的标準。
聯盟: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能接受中國産品經理聯盟的專訪,最後,聯盟有一個私人的要求,請您為聯盟的發展說幾句話,提些希望,謝謝!
張向甯:中國産品經理,為中國品牌負責。祝“中國産品經理聯盟”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