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市融媒體中心
日前召開的市第十六次黨代會深入分析簡陽城市發展的階段特征、面臨的現實挑戰和重大機遇,明确了今後五年的總體要求、發展路徑、奮鬥目标和重點任務。
今天刊發第十六次黨代會精神解讀之四:
培育轉換城市動能 增強城市核心競争力
↓↓↓
市第十六次黨代會提出:
要着眼建構城市發展新動能和競争新優勢,統籌改革、創新、人才、文化四大動力,推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認識、尊重、順應發展規律,準确把握新階段城市發展速度、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的深刻變革,樹立科學的城市發展理念,推動城市高品質發展。城市動力決定城市發展的速度、品質和可持續性。分析我市發展現狀,制度機制活力釋放不足,科技創新支撐作用不強,人才和資源要素聚集度不高,迫切需要形成以創新、改革、開放、人才為主的城市動力結構,提高城市發展的持續性。市第十六次黨代會提出,要着眼建構城市發展新動能和競争新優勢,統籌改革、創新、人才、文化四大動力,推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統籌推進戶籍、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領域改革,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和常住人口市民化,提升較低生活成本、較高生活品質的城市競争力。
建構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政策體系,健全完善财政預算、執行、監督、考核體制機制,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國有企業轉型發展,建立土地資源集約節約高效利用和分類管理差異化供給制度機制,釋放城市發展内生動力。
紮實做好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推進鎮(街道)擴權賦能,強化招商引資、産業發展、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等職能,提升鎮(街道)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水準。
持續深化農業農村領域改革,健全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制度機制,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增強創新發展動能
實施科創提能行動,聚焦主導産業搭建科創孵化平台、共性技術平台,積極推進衆創空間、衆創平台等建設,建構院校企地協同創新機制,聯合開展以需求為導向的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形成、轉移與轉化,落實企業創新研發扶持激勵政策措施,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年均增幅保持在10%以上。
實施創業提升行動,建立青年創新創業“一站式”服務平台,鼓勵引導各類群體踴躍創新創業。
夯實發展人才支撐
建立健全“一把手抓人才第一資源”機制,落實“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推進人才政策創新突破,開辟落戶、住房、子女就學、家屬就業、金融服務等“綠色通道”,努力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态,促進創新型應用型人才成長、集聚和發揮作用。
深入實施“東進英才”工程,聚焦先進制造業、臨空經濟等重點領域,着力培育集聚一批高端領軍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
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建立完善傑出人才榮譽制度,開展“簡陽工匠”“突出貢獻人才”評選,提升高技能人才職業尊榮感和社會認同度。
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推進雄州文化傳承創新,深化以“八大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挖掘闡釋,加強聖德寺白塔、周克芹故居等文化遺址、名人故裡的保護利用,重制“簡州八景” 神韻,建設一批具有鮮明簡陽印記的文化地标、設施和景觀,塑造特色城市風貌、城市文化名片,延續曆史脈絡。
豐富拓展“大道至簡、陽光緻遠”城市精神的内涵載體,增強市民對城市的歸屬感、認同感,為城市發展提供深層次原動力。
大力培育文化文藝人才,實施文藝精品工程,繁榮文化文藝。
做大做強文化産業,培育一批本土文化企業和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形成一批高辨識度的文化品牌,為群衆提供高品質文化産品和服務。
記者 | 曹禮芹
編輯 | 吳潤秋 胡禹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公益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