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娛。咱們今天接着來講講股市,中國股市沉浮25年,從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中國a股市值從摸索到起步,如今已經穩居世界第二位置,發展之快速令人驚歎。在這25年間,出現了數次大起大落,股市不但真誠地反映了企業和經濟的起起落落,還反映了世界格局的變化。

每個市場誕生初期,都會有這麼一批創業者,他們是市場的“開荒牛”,是後人乘涼的“栽樹者”,在中國股票市場蹒跚起步,急需人來搬起磚塊墊腳時,這些人義無反顧沖進去,成為第一批很“牛”的人,“踩地雷堵槍眼”,為後繼者趟河,為政府尋路,因為在股市發展早期,各方面法律法規還很不完善。
1992年中國證監會成立,标志中國證券市場終于建立了統一監管體制。然而這才是剛剛起步,第一任證監會主席劉鴻儒剛走馬上任之時,就說過一句話,他說自己如同坐在火山口上,指不定股市什麼時候一個“爆發”,就把自己“吞沒”了。劉鴻儒不是在開玩笑,股市既能締造“神話”,也能毀滅“神話”。
在上海和深圳這兩個早期資本市場中,就有幾個曾經叱咤風雲的人物,他們被股市圈内稱作猛人,甚至被尊為“教父”,直到現在,這些人仍然活躍在如今的資本市場上。這其中就包括上海灘的神話,阚治東。1985年他被團中央選中,去往日本研修了一年的證券,那個年代,根本沒有幾個人懂股票,當他學成回到上海後,進入工商銀行下屬的信托公司工作,他這人屬于天賦型選手,他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開辦前,就已經創辦了最早的股價指數,也就是靜安指數,并一手創辦了國債報價資訊網。
1986年申銀證券成立,阚治東任總裁,申銀證券在他手下,沖勁兒十足,利潤幾乎每年都要翻個番,當時的上海,萬國和海通的勢頭同樣兇猛,和申銀證券呈現隐隐的三足鼎立态勢,這其中,萬國和申銀的競争尤為激烈。其實申銀要比萬國略遜一籌,因為它主要依靠背後的工商銀行作支撐。不過他們兩個也不分上下,萬國證券号稱證券王國,申銀則“遍地開花”,國債業務遍布全國。
結果萬國出現了大問題,上期我講了,327國債做空事件,一場豪賭把萬國證券的總裁管金生送進了監獄,萬國證券直接破産。于是阚治東拍闆決定,讓申銀和萬國兩家合并。合并後,申銀萬國重獲新生,在當時的中國,堪稱中國之冠,被稱為中國證券業的第一艘航母。阚治東一手建立了申銀萬國的上海營業網點格局,直到現在,上海的申銀萬國依然有阚治東管轄下的影子。然而,阚治東這個申銀萬國總裁,隻做了一年就結束了。沒錯,股市再次動蕩。
1996年,小娛剛來到這世界上,而在同一年份的上海深圳,已經為争奪全國金融中心的地位鬥得不可開交了。當時全國股價升高,股民們為了搶股票,争先恐後,就怕晚了一步就斷了發财路,甚至有人為了炒股,把家當都變賣精光,證監會為了穩定局面,連發12道檔案穩定行情,卻沒什麼作用,大家已經炒瘋了。為了徹底抑制這種不當狀況,1996年12月6日,《人民日報》發表頭版文章,稱股市暴漲不正常也不理性,需要嚴治。這文章一出,堪稱“一紙雄文震天下”,滬深兩市股價當天跌停。
當這種不當暴漲終于漸穩,政府出手,1997年6月,新華社發出文章,稱有一批金融機構違規擷取銀行資金,采用連續買入賣出和大量對敲的方法,操縱股票行市。而這幕後的操控者,經過一輪輪調查,最終被确認,就是申銀萬國。阚治東的輝煌,在1997年戛然而止。
不過他的故事沒有結束,5年以後的2002年,深圳的南方證券經營不善,因為證券投資和實業投資失誤連年虧損,阚治東就在這個時候,被當作救火員安排到了南方證券,南方證券已經有不少資金窟窿需要填補,于是阚治東拆了東牆補西牆,将客戶交給券商的保證金挪用,填補資金漏洞。除此之外,阚治東重新殺回股市,企圖再次操縱股價,打一場翻身仗。
然而阚治東這種做法,将南方證券的馬車直接帶跑偏了,挪用客戶保證金的數額不斷擴大。阚治東也操縱股價,讓南方證券分别成為哈藥和哈飛的第一和第二大股東,結果高度持股的後果就是南方證券的資金鍊進一步惡化。在這種情況下,阚治東提出辭職,并在兩個月後自動離職,2004年1月,證監會和深圳市政府接管了南方證券。
在查清阚治東做出的事後,2006年3月,阚治東被逮捕,南方證券正式宣布破産。這就是當年的上海灘著名股市“教父”,以一己之力,連續“搞垮”了兩家著名券商,也是一種本事。
除了這位上海灘教父,深圳也有一個教父,他在證監會還沒有成立的年代裡,就憑借自身能力成為證券市場的監管者,那時的深圳股市我上期也講了,要麼狂起要麼狂落,起起伏伏跌宕不平,而他卻是這場股市“遊戲”的維護者。證監會成立後,一切開始步入正軌,三大國有銀行都相繼成立了自己的券商,于是張國慶也“下海”了,創辦了一個小券商,名叫君安證券,說到這,大家應該清楚我說的是誰了,沒錯就是張國慶。
他尋找到的合辦人都是不到30歲的年輕人,于是君安證券那時候雖然不成規模,但是機制效率高,精神氣兒也足,君安出道即巅峰,快速創造了财富神話,君安所在的長城大酒店,當時被稱為“中國證券業的黃埔軍校”。很快君安證券就做到了總資産和利潤全國第一,于是張國慶開辦了香港分公司,生意辦得那是越來越紅火。1997年,他給副手發的獎金2000萬。97年的2000萬,這着實令人驚羨不已。那個時代的君安,如同王者登頂,那時候的中國股市甚至被稱為君安時代。
張國慶為了最終實作對君安的控制,開始考慮股改,想要通過管理層回購方式進行,然而就在張國慶進行這件事的同時,君安内部一封舉報信把張國慶推上風口浪尖。在張國慶18個月的運作下,君安中的國有股份已經被大大稀釋,成為了一家私人占大股的公司。這種操作放在今天,那是再正常不過了,但在那個年月,這就屬于侵吞國有資産,是要接受司法調查的。一代深圳“教父”,最終以虛假注資罪名入獄。1998年7月,監管機構宣布國泰和君安兩大證券公司合并,張國慶的時代被終結,令人唏噓不已。
除了這兩位股圈大佬,股市還有一個草根傳奇,楊百萬。這個人大家應該都有聽說過,本名楊懷定,家境貧寒,不念學後成為一名勞工,結果受人誣陷,說他偷盜工廠,是以成為失業青年。1988年4月21日,上海開放國債市場,楊百萬認為這是個機會。提着5萬元現金站在了櫃台前,先嘗試着買了兩萬,發現,哎,賺到錢了。
當時開放國債買賣的城市有6個,但是價格不一樣,楊百萬這人也是腦筋靈活,當時就想到可以利用城市之間的差價來賺錢,他當時查到安徽的開盤價96元,比上海低了不少。楊百萬當即找親友湊了14萬,到合肥全買了國庫券再連夜趕回上海,全部抛出,一次倒賣就賺了2000多。這之後,楊百萬晝夜奔忙,來往于各地賺差價,不到一年賺了100萬,楊百萬就是這麼來的。
他震驚了整個上海金融界,但是當時所有人都認為楊百萬是個投機者,是不務正業。于是楊百萬為了證明自己,來到市政府自證合法。确認合法後,楊百萬自立工作室,從炒股到投資家,楊百萬完成了身份的轉變。
股市,讓中國的上海和深圳獲得新生,也讓中國資本發展的速度超乎想象,如今的中國股市仍在發展中,換手率高、投機性強,波動性較大,牛短熊長,仍然是我們股市的特點,這些都需要時間去沉澱,去證明。如今中國股市市值已經僅居美國之下,但不以股票搞霸權,就是我們和美國最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