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霍亂時期的愛情》:我用51年等情敵離世,這場愛情長跑不死不休魔幻——愛情猶如“霍亂”死亡——“死亡”與“愛”互為彼此孤獨——人類的宿命

作者:福旭嚴選

那一年,十六歲的郭襄單身出來行走江湖,她心目中的大英雄給了她三根許願金針,從此“一見楊過誤終身”,遠遠的守望在楊過與姑姑轟轟烈烈的愛情之外,長伴青燈......

那一年,參軍回來的蓋茨比發現他愛着的未婚妻已另嫁他人,悲痛難忍的他咬緊牙從非法販賣做起,隻希望能博得财富,可以與心上人站在一個階級......

這些“一個人的愛情”總是讓我們惋惜不已,卻時時都在發生。今天我們要說的仍是這樣一個故事——《霍亂時期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我用51年等情敵離世,這場愛情長跑不死不休魔幻——愛情猶如“霍亂”死亡——“死亡”與“愛”互為彼此孤獨——人類的宿命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文藝青年阿裡薩苦熬51年,從郵差逆襲成老闆,終于熬死了情敵,在生命的最後赢得初戀女神的故事。

書的作者是堪稱哥倫比亞國寶級的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獨》不僅讓他赢得了198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更是帶起了一種文化現象,使拉丁美洲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火極一時!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他得到大獎之後第三年出版的,打破了之前作家們“得獎之後再難出好作品”的魔咒,風頭一時無倆,簡直是“天賦型”選手!

有人說這本書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裡面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忠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放蕩的……

但殊不知這本書的背後是作者通過這些似是而非的“愛情表象”,闡釋了與愛情完全無關的三個主題——魔幻、死亡與孤獨。

《霍亂時期的愛情》:我用51年等情敵離世,這場愛情長跑不死不休魔幻——愛情猶如“霍亂”死亡——“死亡”與“愛”互為彼此孤獨——人類的宿命

《霍亂時期的愛情》劇照

愛情不過是一種瘋。 —— 莎士比亞

當窮小子阿裡薩第一次去富家小姐費爾米娜家送信時,便如郭襄一般對他的女神“一見誤終身”!從此茶飯不思,一生都在為“能與她在一起”而努力,即使她已嫁為人婦,也默默在一旁不離不棄的守護。

直至51年之後,費爾米娜的丈夫死于意外,才終于有機會與女神再續前緣......

在這場長達半個世紀的守護中,“愛情”更像是生命中的一場“霍亂”,一旦沾染便痛不欲生、無處可逃!

這本書号稱“愛情百科全書”,但在細琢磨之後卻發現通篇并沒有愛的影子,那些所謂的忠貞的、粗暴的、放蕩的各式“愛情”,不過是阿裡薩為了轉移自己對“初戀女神”費爾米娜的相思之舉。

也許這些“慰藉”可以短暫治愈寂寞,但卻對“霍亂弧菌”無能為力,霍亂症狀還在繼續!

《霍亂時期的愛情》:我用51年等情敵離世,這場愛情長跑不死不休魔幻——愛情猶如“霍亂”死亡——“死亡”與“愛”互為彼此孤獨——人類的宿命

有的人會感動于,即使阿裡薩有多達622個“露水情人”,并把這些情人一一記錄在冊,但心中依然堅定的“愛”着費爾米娜。

不過這種走火入魔式的等待,在某種角度上更像是一個男人“求而不得”的“不甘”。所有的追逐、守護與痛苦都加重了這種不甘的分量,使他更加不能放棄這個視為生命的目标,不死不休!

這種接近于“偏執狂”的執着如果放在現實中,多半會被女生當做“變态”......

是以,在他終于熬死了情敵,第一時間趕到費爾米娜面前,對着這個剛失去丈夫的女人說:“我一直為你保持童貞!”時,費爾米娜做了所有女人最正常的反應,沖他大聲喊:“滾!”

《霍亂時期的愛情》:我用51年等情敵離世,這場愛情長跑不死不休魔幻——愛情猶如“霍亂”死亡——“死亡”與“愛”互為彼此孤獨——人類的宿命
馬爾克斯說“愛情,首先是一種本能,'要麼生下來就會,要麼永遠都不會。' ”

費爾米娜則是那個“不會愛”的人,最初的阿裡薩之于她,無非是一個身在高牆中的小姐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在他倆被強行隔離隻能用寫信保持聯系的三年裡,阿裡薩對她來說更像是一個自己想象出來的“影子”。

是以在她再次見到阿裡薩時,突然發現現實中的他樣貌早已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如意郎君,更重要的是阿裡薩私生子的身份并不能帶給她想要的生活,這是她在高牆之外生活三年之久的結論。

而身為醫生的烏爾比諾優越的家境,高貴的身份可以帶給她世俗中的安全感和幸福,這種“類似愛情”的東西。是以,她選擇了烏爾比諾——這個以“治療霍亂”為己任的醫生,使她身上因愛情産生的“霍亂病毒”間接得到抑制......

這些所謂的“愛情”,說到底都不過是一場魔幻的表演。

《霍亂時期的愛情》:我用51年等情敵離世,這場愛情長跑不死不休魔幻——愛情猶如“霍亂”死亡——“死亡”與“愛”互為彼此孤獨——人類的宿命
世界是客棧,死亡是旅行的終點 ——約·德萊頓

這部描寫愛情的小說,處處充滿着“死亡”的氣息,開篇便是烏爾比諾的好朋友阿莫烏爾用氫化金氣體自殺。

中間因為阿裡薩死亡的女人也不止一個,包括與他有染被丈夫發現而被擊斃的養鴿女,還有因為他與費爾米娜複合,而選擇悄然死在自己家裡的最後一任小情人!

更不用提時常出現在其中肮髒糜爛,屍橫遍野的霍亂場景......

有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的恐懼源于生命本源對死亡的恐懼。當人類的祖先還生活在樹上時,由于需要來回跳躍,背上的小猿人恐懼被摔下而死,隻能緊緊的抱住母親,這種根植在基因裡的恐懼心理,即使是進化了幾百萬年也未能被消除,反而更為豐富。

在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書中,“死亡”與“愛”互相纏繞,甚至可以說是彼此的另一種形式!

《霍亂時期的愛情》:我用51年等情敵離世,這場愛情長跑不死不休魔幻——愛情猶如“霍亂”死亡——“死亡”與“愛”互為彼此孤獨——人類的宿命

在阿裡薩白發蒼蒼時,年僅27歲的小情人用自己的死來證明對阿裡薩的“愛”;而阿裡薩則把“愛”當做一種可以抗争“死亡”的方法:在他看來隻要抓住現實的愛情,就可以超越死亡的威脅。

是以在書的結尾作者讓曆經萬難才在一起的阿裡薩與費爾米娜,選擇登船遠行去體驗他們來之不易的愛情,并讓身為船長的阿裡薩吩咐船員:這艘船永不靠岸!

用“不靠岸的船”來寄托他對虛幻愛情的期望,仿佛隻要他們不靠岸便不會與世俗産生聯系,那麼他們的“愛情”便會永遠存在,甚至超越死亡!

這種把“死亡”和“愛”視為一體的思想在文學并不少見:在《獻給艾米麗小姐的玫瑰》中,艾米麗為了能與心上人長相守,不惜用砒霜毒死對方,用他的屍體來陪伴自己;

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兩個相愛的年輕人陰差陽錯的最後以死來做為愛情的證明、在《梁山伯與祝英台》中,有情人死後化蝶的美好願望延續了無數人對愛的期待......

人們對“死亡與愛”的态度,在書中借阿裡薩舅舅之口說出:“我對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便是不能為愛而死。”

《霍亂時期的愛情》:我用51年等情敵離世,這場愛情長跑不死不休魔幻——愛情猶如“霍亂”死亡——“死亡”與“愛”互為彼此孤獨——人類的宿命

如果隻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那這個詞一定是:孤獨!即使是令他聲名鵲起的“魔幻現實主義”寫法的核心也是一種刻骨的孤獨。

《百年孤獨》是他的成名作,書中他創造了一個布恩迪亞的家族,這個家族中的每個人之間幾乎都沒有信任和了解,即使有人為此做出嘗試也最終會以失敗告終,然後大家依然像一盤散沙,對彼此都是孤立的存在。

這個家族的情形就如同他們所在的小鎮“馬孔多”一樣:這個古老的小鎮試圖融入新的文明世界,卻受到對方侵略吞并的威脅,最後隻能在一個文明開放的世界中“孤獨百年”......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筆下有各種各樣的“孤獨”:夢境中的、困境中的、恐懼中的等等,《百年孤獨》隐喻的是拉丁美洲在整個文明世界中厚重的孤獨,而《霍亂時期的愛情》更偏向于人與人之間“愛裡的孤獨”!

《霍亂時期的愛情》:我用51年等情敵離世,這場愛情長跑不死不休魔幻——愛情猶如“霍亂”死亡——“死亡”與“愛”互為彼此孤獨——人類的宿命

小說的時代背景是時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哥倫比亞,當時整個世界都不太平,中國的甲午戰争剛過,俄國的十月革命正在爆發,而哥倫比亞要面對的更是三大災難:霍亂、戰争和人為破壞。

生活在這個環境下的人們在内憂外困中颠沛流離,随時都有喪命的危險,末世的恐懼籠罩在每個人的頭頂。

惡劣的社會環境使得人和人之間的信任幾乎降為冰點,隔閡愈加加大,這本書中幾乎每個人物都在想盡辦法逃離孤獨:

烏爾比諾因得不到了解,轉而出軌排遣婚姻中的孤獨;費爾米娜表面幸福卻内裡空虛,面對丈夫的背叛,隻能選擇離家出走來逃避他對自己帶來的傷害,婚姻中看起來有兩個人,但他們依然孤獨!

而阿裡薩更是一個人孤獨的守望了51年,雖借622段露水情緣不斷來轉移相思之苦,但仍是在激情過後不得不接受放縱的反噬。

這種“愛裡的孤獨”映射着當時整個社會的心态,在這種社會孤獨感面前,生命的意義與自我價值都顯得虛幻無比,這個世界的一切幾乎都變得對立起來,人類社會仿佛被上帝放逐了......

但作者并非隻是在灰色的宣揚孤獨,相反他希望可以藉此來喚醒人們對社會現狀的反思,改變人與人、社會、自然這三者的關系,而這正是源于他對這個世界的熱愛!

《霍亂時期的愛情》:我用51年等情敵離世,這場愛情長跑不死不休魔幻——愛情猶如“霍亂”死亡——“死亡”與“愛”互為彼此孤獨——人類的宿命

反觀我們現在,雖離小說中所展現的19世紀已很遙遠,但這種社會孤獨感好像并未改善太多,有句話這樣說:“電視這一娛樂傳媒雖然可以讓無數的人同時為同一個笑話發笑,卻依然讓人備感孤獨。”

其實不止電視,還有手機、電腦以及越來越“人性化”的服務,使得人們足不出戶的生存成為可能,人與人之間的聯系降至曆史最弱,甚至連婚姻、伴侶都成為可有可無之選,文明越來越進步,人們卻越來越孤獨......

孤獨無論何時都貫穿人類始終,成為人類的宿命。

《霍亂時期的愛情》這部幾十年前的小說,在今天讀來也依然很有意思。有的人在其中看到了愛情,有的人看到了淫穢,有的人看到了悲憫,有的人看到了熱愛,這些截然相反的态度都同時出現在這本書中。

你在這本書中看到了什麼?

參考資料:

《霍亂時期的愛情》加西亞·馬爾克斯

《從女性主義視角看霍亂時期的愛情》諸惜時、漆舒琴

《愛情的烏托邦》談清妍

《愛的悖論》張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