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天學一味中藥,糯稻根

每天學一味中藥,糯稻根

01

來源

禾大學植物糯稻的幹燥根及根莖。

02

别名

糯稻根須、稻根須、糯谷根、糯稻草根。

03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稈直立,圓柱狀。葉鞘與節問等長,下部者長過節間,葉舌膜質而較硬,狹長披針形,基部兩側下延與葉鞘邊緣相結合,葉片扁平披針形,長25~60厘米,寬5~15毫米,幼時具明顯葉耳。圓錐花序疏松,穎片常粗糙,小穗長圓形,通常帶褐紫色,退化外稃錐刺狀,能育外稃具5脈,被細毛,有芒或無芒,内稃3脈,被細毛;鱗被2,卵圓形,雄蕊6,花柱2,柱頭帚刷狀,自小花兩側伸出。穎果平滑。粒飽滿,稍圓,色較白。花、果期7~8月。

04

産地分布

我國南部和中部各地均有栽培。

05

采收加工

夏、秋兩季,糯稻收割後,挖取根莖及須根,除去殘莖,洗淨,曬幹。

06

藥材性狀

本品全體集結成疏松的團狀,上端有分離的殘莖,圓柱形,中空,長2.5~6.5厘米,外包數層灰白色或黃白色的葉鞘,下端簇生多數須根。須根細長而彎曲,直徑1毫米。表面黃白色至黃棕色,表皮脫落後顯白色,略具縱皺紋。體輕,質軟,氣微,味淡。

07

性味歸經

性平,味甘。歸肺經、腎經。

08

功效與作用

養陰除熱,止汗。屬收澀藥下分類的固表止汗藥。

09

臨床應用

内服:煎湯,15~30克,大劑量可用60~120克。主治陰虛發熱、自汗盜汗、口渴咽幹、肝炎、絲蟲病。

10

化學成分

本品主要含胱氨酸、組氨酸等多種氨基酸及葡萄糖、果糖、山柰素成分。

11

使用禁忌

尚無。

12

配伍藥方

①治陰虛盜汗:糯稻根、烏棗各60克,紅糖30克,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②治肝炎:糯稻根、紫參各62克。加糖适量煎服。(南藥《中草藥學》)

③治絲蟲病(乳糜尿):糯稻根250~500克,可酌加紅棗。水煎服。(南藥《中草藥學》)

④治鼻衄:糯稻根30克,水車前15克。水煎服。(《福建藥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