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際網路沖擊暴露中國經濟的脆弱

網際網路沖擊暴露中國經濟的脆弱

拿到書稿,通讀一遍,我的第一感覺,這本書适于從事傳統行業的讀者,他們中可能有許多人,在而對網際網路大潮的沖擊時,感到迷茫、失落甚至恐懼。

以前與網際網路企業家和傳統行業企業家交往,我感覺他們之間最大的不同,是前者從來不關心宏觀經濟,什麼gdp、cpi、pmi、貨币政策、國際收支等,卻成為後者整天刷屏的規定動作。在過去的兩年,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經濟”,開始與中國的“舊經濟”分道揚镳,這展現在資本市場上,也展現在實體經濟中。中國經濟處于減速通道,傳統行業陷入困境,而網際網路公司卻加速發展,一片繁榮。

更為明顯的是,網際網路開始颠覆傳統行業,并且以比美國更加迅猛的态勢沖擊着經濟,甚至産生了一些破壞性。由于中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還沒有建立起完整的市場經濟體系,國家仍然幹預和壟斷着經濟命脈,網際網路公司高度競争、快速創新、猛烈颠覆、前赴後繼,傳統行業一時間猝不及防,無以應對;這也顯示出中國經濟面對“破壞性建設”的脆弱。

這裡所說的傳統行業,是指那些仍然沒有“網際網路化”的行業,正如19世紀電力進入經濟一樣,并非所有的行業都去從事發電與輸電,但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必須接通電源,才能提供産品與服務,網際網路時代也是同一個道理,如果拒絕網際網路,将被無情淘汰。

網際網路力量的來源,是它能以更高的效率替代線下競争者,一個經典的案例是馬雲當年對做傳統零售的衛哲說,隻用增加幾台伺服器,就能把銷售提高一倍。高速成長吸引了風險資本的進入。在風險資本的“補貼”下,網際網路産品能夠以免費的模式迅速積累起大量的使用者,許多領先公司都能從某一成功産品發展為行業性平台,推行所謂“羊毛出在豬身上”的政策——免費提供搜尋服務,卻向廣告客戶收錢;免費提供硬體,卻從軟體服務收錢;免費提供開網店服務,卻從推廣賺錢;免費提供安全服務,卻從販賣流量賺錢;免費提供社交服務,卻從遊戲收錢。

在移動互聯時代,這一政策向更為複雜的方式進化,免費提供線上服務,卻從線下收錢;免費提供wifi服務,從後續的服務收錢;免費提供社群服務,從交易赢利;免費提供交易服務,從金融服務收錢,如此不斷尋求跨界的機會,在大資料和雲服務日益完善的環境下,形成更加進階複雜的生态系統。書中寫道,其本質是争奪使用者,在pc時代形成最寶貴的流量,在移動時代擷取最寶貴的時間,最終為使用者創造價值。

這種做生意的方式,傳統行業是難以了解的。有些傳統産業注定會被颠覆,服務業首當其沖,從本質上來說,服務業是基于資訊流動的行業,隻是程度不同而已。網際網路當然不會炒出一盤菜來,但它可能決定了使用者張口吃菜之前的一切行為。更不必說傳媒娛樂行業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育和醫療是正在呼喚颠覆的行業。

對于傳統行業來說,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擁抱網際網路。如果說第一階段是傳統行業守住家門,不斷被網際網路颠覆者們“踢門”的話,那麼接下來将會迎來第二階段,打開城門,向網際網路進軍。尤其是服務業要盡快主動擁抱網際網路,制定轉型和創新的戰略。對于制造業來說,還有機會争取主動,先把制造領域的服務環節網際網路化,再把生産過程網際網路化,即物聯網,這個領域的革命,更加可能由傳統行業的軟體工程師們發起。這個過程才剛開始。

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的結合,目前仍是一個比較新的話題,既沒有專家,也沒有理論,大家都在探索。 劉潤先生的這本書從目前網際網路領域的熱門話題切入,收集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案例,初步總結和探索了傳統企業擁抱網際網路、實作轉型的方法和政策,有助于從事傳統行業的讀者了解網際網路,并在實踐中學會駕馭網際網路。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4-08-30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