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秦賦》之後的曆史:秦亡之後,善戰的秦軍都去哪兒了?

熱播電視劇《大秦賦》終于步入尾聲,楚國、齊國、燕國相繼滅亡,秦國完成了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次真正的統一,然而,在統一之後,僅僅15年的時間,秦帝國便分崩離析,死灰複燃的各路諸侯在項羽和劉邦的帶領下攻入鹹陽,赢氏子孫四散奔逃,七世餘烈的基業轉眼間毀于一旦。

《大秦賦》之後的曆史:秦亡之後,善戰的秦軍都去哪兒了?

那到這兒肯定就有人想問了,秦帝國滅亡了,那勇猛善戰的秦軍都去哪了?在上一篇介紹巨鹿之戰的文章中曾經說過,從邊境抽調回來的秦國邊軍在巨鹿的大決戰中,被項羽和諸侯軍徹底擊潰,王離以及其殘部一同在新安被項羽軍殺降,而章邯的20萬大軍應當完好無損,并且在之後成為三秦王的主力,直到劉邦沖出蜀地,進入關中消滅三秦(項羽三分關中,立秦三将:章邯為雍王,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都栎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

《大秦賦》之後的曆史:秦亡之後,善戰的秦軍都去哪兒了?

而攻滅三秦的過程是較為順利的“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複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 二年,漢王東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陽皆降。”可見除了章邯之外,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以及河南王申陽(此人為楚國将領)都沒有進行抵抗,直接向劉邦投降,由此可以略估,之前的這20萬軍隊以及其他的舊秦軍,大多數都被已經吞并秦國舊地的劉邦所吞并,成為後來漢軍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秦賦》之後的曆史:秦亡之後,善戰的秦軍都去哪兒了?

大量的舊秦軍人加入漢軍,從其他地方的記載也可見一斑,比如“楚騎來衆,漢王乃擇軍中可為騎将者,皆推故秦騎士重泉人李必、駱甲習騎兵,今為校尉,可為騎将。漢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軍不信臣,臣原得大王左右善騎者傅之。”灌嬰雖少,然數力戰,乃拜灌嬰為中大夫,令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将郎中騎兵擊楚騎於荥陽東,大破之。”《史記樊郦滕灌列傳》舊秦軍再次重拳出擊,把項羽的西楚騎兵在荥陽東打的大敗而歸。

《大秦賦》之後的曆史:秦亡之後,善戰的秦軍都去哪兒了?

在彭城戰敗之後,蕭何也在關中組織了大量的後備兵員“至荥陽,諸敗軍皆會,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荥陽,複大振。楚起於彭城,常乘勝逐北,與漢戰荥陽南京、索間,漢敗楚,楚以故不能過荥陽而西。”《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也有類似的記載“是時九江王布與龍且戰,不勝,與随何間行歸漢。漢王稍收士卒,與諸将及關中卒益出,是以兵大振荥陽,破楚京、索間。”

《大秦賦》之後的曆史:秦亡之後,善戰的秦軍都去哪兒了?

在廣武澗時間之後,劉邦“西入關,至栎陽,存問父老,置酒,枭故塞王欣頭栎陽市。留四日,複如軍,軍廣武。關中兵益出。”秦人俨然已經成了劉邦漢軍的最主要的兵源。

《大秦賦》之後的曆史:秦亡之後,善戰的秦軍都去哪兒了?

在對項羽的最後一戰中“(漢軍)王翳取其頭,馀騎相蹂踐争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其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這五個人都曾經在舊秦軍中服役過。劉邦稱帝之後在漢五年曾經釋出過《罷兵賜複诏》按軍功爵制賜田,同時複“故爵田宅”并且給沒有獲得軍功爵的士兵将士賜爵,并且給七大夫以上的軍功貴族免除徭役,很明顯這裡說的爵位都屬于秦制的軍功爵,也就是說劉邦自攻滅三秦之後,已經占領了原先秦國的舊疆,并且讓自己原先的軍事機構和秦地的軍事系統進行融合。

《大秦賦》之後的曆史:秦亡之後,善戰的秦軍都去哪兒了?

等到項羽滅亡,劉邦成為漢朝的皇帝,雖然在滅秦之前,劉邦是一個極富地域色彩的人,其政權也是極富楚文化的色彩的,但是在滅亡項羽之後,這個極富楚文化色彩的政權已經和秦地的軍事和法律進行了完美的融合,舊秦國的法律、軍隊、制度成為了建立立的大漢王朝的一部分。

《大秦賦》之後的曆史:秦亡之後,善戰的秦軍都去哪兒了?

秦帝國的軍隊在經過了長達十年的統一戰争,以及秦朝滅亡後長達三年的混戰,再一次被納入了一個輝煌的,大統一的王朝—大漢王朝。

《大秦賦》之後的曆史:秦亡之後,善戰的秦軍都去哪兒了?

當然,漏網之魚也不是沒有,秦始皇當年兵發數十萬人征讨越地,戰争結束之後大量的秦軍留在了當地,秦末大亂開始之後,時任龍川縣令趙佗襲擊殺死了秦朝的官吏,封閉橫浦、陽山、湟谿關等地,自立為南越武王,不久稱帝,建立了南越國,這個政權一直持續了93年,到漢武帝劉徹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才被西漢政權滅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