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法國出版
畫冊順序,精華版
徐淳剛 | 文
他是瑪格南圖檔社前主席;他是國際攝影中心終身成就獎得主;他被譽為“人性幽默攝影大師”,但作品總流露出苦澀的傷感,表現出對現代人性的敏銳觀察。
艾略特· 厄威特(elliott erwitt,1928—),父母為俄羅斯人,童年在米蘭度過。1939年随家人從法國移民美國。因為少年時代生活在好萊塢,他漸漸對攝影産生了興趣。在進入洛杉矶城市學院學習攝影前,他曾在商業暗房中工作過。1948年,他搬到紐約,結識了美國攝影大師愛德華·史泰欽,戰地攝影大師、瑪格南創始人之一羅伯特·卡帕,還有美國聯邦農業安全管理局負責攝影的羅伊·斯特賴克。1949年,在遊曆拍攝了法國和意大利之後,他回到紐約,開始了職業攝影生涯。
1953年,厄維特應羅伯特·卡帕邀請加入馬格南圖檔社。從那時起,厄維特以他平中見奇、笑中藏悲的攝影風格而聲名鵲起,成為瑪格南攝影的中堅力量,并多次擔任主席。半個世紀以來,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覽出版,獲得了國際性的聲譽。2002年,厄維特被皇家攝影協會授予百年紀念獎章和榮譽進階會士。2011年,國際攝影中心授予他攝影無限獎的終身成就獎。
在中國,提起艾略特·厄維特,人們首先想到他是一位“幽默大師”,這是一種醒目的标記,但真正的艾略特遠遠不止于幽默。正如亞當戈普尼克所說:“他有卓别林式的風格,在情緒上卻更接近于巴斯特基頓。他的幽默自然地形成了一種冷淡憂郁的詩意。每一幅照片都在定格的瞬間成為一首挽歌,不是源自任何深刻的形而上學思考,而是和任何曾曆曆在目卻已不複存在的事物一樣。厄維特那些突如其來的傷感瞬間與他的雙關語似乎隻有一道快門的距離,這也是它們之是以偉大的佐證。所有好的笑話最終都變成悲傷的想法。”從幽默到傷感,是艾略特凝視的過程,也是觀者凝視、感覺、認識的一個過程,而這就是人生,就是攝影。
厄威特長期生活在紐約,喜歡周遊世界,四處拍照。他鏡頭下最著名的畫面除了赫魯曉夫、夢露和那些可愛的孩子,就是狗了。他以更低的、仰視的、動物般的視覺來拍狗,瞬間讓人感覺到世界的異樣之美,既幽默率真,又讓人在歡笑中思考人與動物的差別或意義。“能展現人性的照片就是好照片。在我看來,狗是一種充滿人性特點的動物。我喜歡狗,它們是非常棒的拍攝對象,而且你完全不用擔心肖像權的問題。”
黑皮書《艾略特·厄維特》收錄了厄維特1950年代至1980年代的諸多作品:拍電影時的夢露,一系列夏日裸照,孩子的笑臉,狗和孤單的老人,一隻狗和一群人,寂靜而又迷離的海灘……這些畫面,除了對都市社會的細膩觀察,更多的是對人性、人生的真實寫照。所有的場景都司空見慣,但所有的畫面都讓我們享受到視覺藝術的非凡。如何從平庸的生活中提煉不平庸的畫面、有價值的思想,這本書會帶給我們很多思考。
ussr. russia. moscow. 1959.
france. saint tropez. 1979.
chateau de versailles. yvelines, france, 1975.
russia. siberia. bratsk. 1967.
reno, nevada, 1960.
us. las vegas. nevada. 1954.
usa. colorado. 1955.
wall street, new york, 1955.
lyndon johnson investiture. washington d.c., 1965.
north carolina, 1950.
hollywood, california, 1956.
usa. florida. miami beach. 1984.
usa. east hampton.1976.
california, 1955.
攝影聖經:法國原版黑皮書
——最具收藏價值的世界攝影經典叢書
“黑皮書”(photo poche)是世界攝影經典系列叢書,素有“攝影聖經”之稱,入選的攝影家均為攝影史各時期中最為璀璨的攝影巨匠,如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羅伯特·卡帕、羅伯特·杜瓦諾、約瑟夫·寇德卡等。這是一套印刷精美、便于攜帶與翻閱的袖珍攝影叢書。從1982年編輯出版至今,已經出版近200本,依然在編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