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序言

我在許久之前,有過一篇文章,其中一個觀點就是手機拍攝已經比大部分的相機要好,結果引來的許多人的口誅筆伐。

但是噴我的人幾乎都沒有真正的了解我的意思:相機是一個下限低上限高的工具,而手機是一個下限不低,上限不高的工具。這兩種裝置在大部分人手裡隻能發揮着最低的作用,自然手機要比相機拍的好看。

雖然現在相機的智能化水準越來越高,但是和手機拍攝相比還相距甚遠,要想把相機發揮到比手機還要好的水準,隻有一個辦法:

學攝影

(死路一條)

你要承認一個前提,攝影是一門藝術。

過去的大學給藝術類專業的學生授予的是文學學士,可見文學和藝術這兩者之間的關系。許多名家在世的時候,其作品在市場反應平平,導緻其一生窮困潦倒,但是一旦這個畫家去世,馬上就有人把他的畫奉為經典,并大肆操作,而看起來雜亂的畫工也被說成是一種流派(明明是模仿莫奈的)。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我一直奉行的觀點就是文無第一,所有藝術作品,都是有其專門的閱聽人的,即便它再爛,就如畢志飛導演的《築夢演藝圈》一樣,當時被網友批的體無完膚。在吃過娛樂圈諸多的瓜之後,重新審視這個片子還頗有一些魔幻現實主義的味道。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攝影和其他文學一樣,一定也是一門語言的藝術:隻要能自圓其說,隻要是能讓人信服并且乖乖買單,那就是好作品。

對于其他人的質疑,隻用一句就能回怼:

“你的審美不夠,了解不了。”

事了拂身去,深藏功與名。

是以你要我教你攝影,那是藝術的範疇,我真的不會。但是我能教你照相,怎麼用相機這件事我還是挺擅長的。

1、認識相機

1.1數位單反相機

單反是單鏡頭反光相機的簡稱,單就是單鏡頭,反就是反光的意思,這個結構從膠片時代就有了,由于其沒有視差,在膠片後期基本上成為了最先進的攝影系統。

既然有單鏡頭的單反,當然也有雙鏡頭的雙反,比如海鷗的這個: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隻不過這個結構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後慢慢被淘汰了。

1.2數位無反相機

由于技術的不斷突破創新,我們發現不用反光結構,靠着電子取景器和LCD螢幕取景也能拍攝出沒有相差的照片,于是我們的微單就出現了。微單是索尼注冊的商标,嚴格來說索尼那奶昔那幾個才叫,但是人們叫着叫着就引申了一下,把所有的小型無反相相機都叫成微單了。

索尼A7R4是微單,尼康Z6是微單我還能了解,管富士GFX100S叫微單的我就很不了解了,它一點也不微啊。

于是乎EOSR釋出的時候,我們給它起了一個很應景的名字,叫巨單。 佳能後來的R5和R6體積一點也不小,也屬于巨單家族的。

京東Canon 佳能 EOS R 全畫幅 專微相機 單機身12999元實時價格11小時前已更新去購買

京東Canon 佳能 EOS R6 全畫幅無反相機 單機身15999元20張/秒連拍4K 60P視訊錄制去購買

後來永諾出了一個YN450,帶着安卓系統的M43畫幅無反相機,我們親切的稱之為"扁單”。

永諾YN450M4/3畫幅4G智能相機EF卡口【順豐包郵】永諾 YN450 M4/3 畫幅 4G 智能相機 EF卡口 【順豐包郵】www.yongnuomall.com去看看

但是他們都有一個通用的名稱叫無反,也就是無反光闆相機,嚴格來說叫單鏡頭五反光闆相機,不過目前除了手機還在搞三攝四攝浴霸以外,專業相機都是單鏡頭,是以沒必要特意提,就演變成了現在的無反相機。

由于沒有反光闆結構,無反相機的取景器沒有必要放到和鏡頭平齊,于是相機的形狀開始變得多了起來,這其中就有主打複古的旁軸造型的相機,最出名的是徕卡M和富士XPRO系列,以及索尼的A6K系列。

雖然他們的取景器都在側面,但是他們是有本質差別的。

徕卡M是純旁軸,優點是直接觀察,沒有延遲和拖影,比較省電,而代價就是視差比較大,尤其是換稍微長一些焦距的鏡頭時。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索尼6K系列是旁軸造型,其實并沒有光學取景器,而是一個電子取景器,優點是沒有視差,缺點是費電。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富士XPro系列就不一樣了, 采用的是光電混合取景器,可以用純光學也可以用電子,可以随時切換,滿足不同條件的拍攝。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1.3 其他相機

可更換鏡頭的相機我習慣稱之為相機,而不可更換鏡頭的相機我喜歡成為大低卡片機,像理光GR,索尼黑卡,富士X100,佳能G系列,松下LX系列這種,他們也有很強的操控性,畫質也不賴,功能也很強大,還是有它自己的閱聽人群的。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1.4 相機的選擇

許多人在買相機的時候都有一個疑問,單反和無反應該怎麼選?而更多人把相機理所應當的認為成了單反。雖然我知道他的意思,但是我還是想杠一下:

“别買單反,買無反。”

單反的優勢在于光學結構的取景器OVF非常省電,待機時間長,而反光闆的結構導緻機身必須要足夠大,進而導緻在用工用料上就不必追求輕量化,轉而追求強度。在惡劣極端環境下單反要比無反相機更可靠。缺點就是目前的單反結構的技術已經挖掘殆盡,你可以買一近乎完美的數位單反相機,但是以後呢?沒有以後了。

9年前我買單反的時候,當時無反相機才剛剛興起,在我看來無反相機比較大的問題就是畫面延遲以及全面電子化帶來的不穩定,經過幾代産品的發展,現在這兩個問題已經基本解決,而電子化帶來的優勢是單反相機不具備的,在未來無反相機變得越來越好。在目前這個節點,除了待機續航和極端環境的可靠性以外,無反的性能名額幾乎全面超過單反,包括成本效益。

目前來看,單反隻剩耐用性這一個優勢了,但若非控制成本,無反一樣可以做成單反的體積和重量,而無反可以将卡口做的更大,法蘭距做的更小,給未來帶來無限可能。

是以我知道你要問什麼:

“不要問,問就是買無反。”

關于相機選購的文章,我寫過許多,在我的個人首頁裡可以找到,不作為本文重點内容,就不展開說了。

2、如何用相機進行拍攝

2.1 使用相機的姿勢

最基本的握持方法是右手握住相機右側握把,左手在下方托起鏡頭,對于變焦頭可以在拍攝過程中擰動變焦環,定焦頭就可以隻采用托舉動作。右手食指放在快門上進行拍攝動作。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許多人會采用下面這種方式,也不是不對,但是一般都是有支撐的條件下才會用這種握持方式。如果沒有支撐的話一般都是第一種。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你要把握持相機想象成持槍的話,就很好了解了。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有的時候左手有其他工作,沒辦法使用,隻能靠一隻手拍攝,此時就需要腕帶作為輔助了。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用一隻眼睛來觀察取景器,這隻眼睛可以是左眼也可以是右眼,不過一般推薦右眼,因為左眼會導緻你的臉右臉貼在手上,而你的鼻子也會貼在LCD螢幕上,恰好你還是個觸控屏的話就很麻煩了,雖然用右眼也有這種情況。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淘寶上有一個外挂的放大眼罩據說很好用,一是能放大,二是防止鼻子蹭螢幕,隻不過我後來換了無反,幾乎很少用目鏡取景了。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在單反裡目鏡由于是實體反光系統,對于近視眼的人很不友好,于是後來人們就發明了屈光度調節,讓輕微近視眼的人也能看清楚,後來這個技術也被保留到了無反時代。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LCD螢幕取景就不需要考慮屈光度這個問題了,對我這個近視眼非常友好,不過碰到戶外強光下,還是容易看不清,以目前來說相機上搭載的最好的螢幕是富士XA7上這塊,又大又亮,但是在強光下仍然有看不清的情況,而且更亮代表着更費電,續航堪憂。

還有一點是我體會比較明顯的,就是用LCD取景也是有相差,倒不是因為相機結構的問題,而是你看到的景象和你在按快門時相機的高度不同導緻的。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至于拍攝時候的動作要領,最簡單的就兩個字:夾緊。

夾緊了就不抖了,實在重的拿不住就找個東西靠着,再不濟就上腳架。

說句題外話,大部分的新手在買回相機之後的半年之内,都會熱情滿滿,是以重量啥的并不是特别在意,甚至為了能端起相機跑去健身。但最多也就是半年時間,熱情退卻回歸理性,對于大重量的相機就會開始變得嫌棄,甚至于是以放棄攝影。

量力而行,這句話知易行難啊~

學到這裡,現在在外面掏出相機,不管拍的咋樣,唬人的效果就基本達到了。

2.2 相機功能的介紹

要想系統學習攝影,就得了解相機工作原理和成像的基礎理論,首當其沖的就是要了解曝光三要素。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專門講曝光三要素的,再往下看之前,請先了解這些。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這就好比乘法口訣一樣,這個如果不懂,你可能就不會明白為啥6*7等于42,不明白為啥7*8等于56,後面講的再多就沒意義了。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數位時代的好處,就是你可以不斷的試錯,相機的使用門檻很低。而膠片時代正好相反,想要獲得更多的實戰經驗都是用真金白銀堆出來的,沒有點經濟實力真的玩不轉。

那些說膠片便宜的,都隻是看到表面,去淘寶看看ISO400卷的價格,看看沖洗的價格就知道膠片多費錢了。如果真想就玩玩,幹嘛不買個拍立得?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攝影這個東西在過去也被當做比較進階的技術,就好比武林中的獨門秘籍一樣,隻有本門派的人才可以手口相傳,而相機廠家有意無意的會把相機的操作邏輯做的很晦澀(也可能是技術不夠),普通人想自學,拍個千八百張也就隻是剛入門而已,而就這樣也是一般人負擔不起的。

現如今網絡發達,知識的傳播媒介多種多樣,許多技術早就揭去了神秘的面紗,變得讓大衆更容易獲得,拍攝上的技術差距可以靠相機功能來彌補,業餘和專業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攝影越來越朝着一個普及型的技能來發展了,就和駕駛汽車一樣。

倘若你能拍上幾十萬張照片,肯定會挑出來幾張比肩布列松的。

“無他,唯手熟爾。”

2.2.1 相機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拍攝模式

一般的相機為了讓人快速上手,都内置了個自動拍攝模式,如果你不想學也沒有興趣,那就用AUTO,保準能拍的清楚。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而A,S,P無非也就是可以手動控制某一個參數的自動擋,并不見得比AUTO進階多少。而重點在于,機器怎麼知道該用多少快門,該用多少光圈呢?這就涉及到一個概念,叫測光。

相機通過一個傳感器感覺外部的光線強度,代入機内參數然後計算出需要它自動控制的參數,然後用這個數值進行拍攝。一般相機的測光模式有中心測光,局部測光,點測光和評價測光。我在使用單反的時候一般用點測光和評價測光,在使用無反之後就幾乎沒用過測光模式。

這就不得不提到無反的先進性了,目前在售的無反都有模拟曝光模式,也就是所見即所得,螢幕參數裡面還有一個直方圖,還有曝光表,能看懂這些基本上機内的測光模式就成了雞肋了,目前許多相機都把原本測光模式快捷鍵改成了其他功能,可見這個問題在現如今已經不算問題了。

2.2.2 相機的直方圖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從上面這個圖就能看出來直方圖所代表意思,左邊是代表暗的像素,右邊代表明亮,在中間的就是中性的區域,而縱向坐标代表着這個亮度的像素的數量。

已知我們的相機像素是固定的,是以無論曝光怎麼變化,在這個直方圖裡的白色部分的面積都是一定的。

一個好的照片,一定是有暗部,有亮部,還有中間調,一般中間調居多,兩邊依次減少,但是都不靠邊。

以下面這張照片為例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整體雖然有明有暗,但是高光和暗部都沒有溢出,最主要的模特面部和皮膚部分的亮度保證在中間偏右的位置。如下圖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這樣的好處就是無論你整體調整曝光向明還是向暗,被攝主體都不會是以損失細節。

下面這個是反面教材,這是我在2013年拍的,當時還在過分的追求膚色的亮度,導緻整體過曝,而仔細看膚色并沒有因為亮度提升有本質改變,但是衣服和頭發的細節已經沒有了。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有人會和我講寬容度,而這個照片是用D600拍的,在2013年,D600的寬容度在DXO上是TOP5的存在。

再好的寬容度也扛不住瞎亂拍,學會用直方圖才是正道。

為啥要推薦大家買無反相機,因為單反沒有實時直方圖這個功能,隻有無反用LCD取景才有實時的直方圖顯示,有人說單反也能用LCD實時取景。

不用光學取景器的單反相機,和無反有什麼差別?

利用直方圖怎麼來控制曝光,簡單一點就是,你看照片直方圖的兩側有沒有溢出,如果高光溢出,那麼朝着減少曝光的方向調整:減少ISO,縮小光圈,增加快門速度,反之亦然。

這個考驗的就是你對曝光三要素的了解,以及對畫面風格的把握能力了。

倘若你想拍一個大虛化的糖水片,那麼此時光圈肯定不能動,但是你ISO已經最低,快門頂到了1/4000仍然過曝,怎麼辦?你可以換一個機械快門1/8000或者可以用電子快門1/32000的相機,或者買一個ND8濾鏡即可。

如果你拍的是活動,恰好還是室内,你的ISO頂到了12800,光圈開到了最大,快門開到了1/100不能再低,再低人就虛了。這時候,要麼你換一台ISO能開到51200甚至更高的相機,要麼帶一個燈。

換相機固然能解決相當多的問題,但是不是所有問題都必須用換器材來解決。

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2.3 相機操控

2.3.1 如何快速調整相機參數。

單反相機傳承的是膠片機,膠片機的感光度取決于膠卷,在沒換卷之前不能改變,是以單反相機在ISO調整上一般都不設定快捷波輪。日常生活中,就算是用全手動檔,在一定的拍攝條件下,肯定是固定光圈拍攝占大多數,也就是我們說的光圈優先。是以一般而言,三要素中,按照調整頻率來說,快門>>光圈>ISO.

無論什麼相機,倘若隻有一個波輪,那麼這個波輪的預設功能一定是調整快門,倘若有第二個,那就是設定光圈。在這一點上佳能和尼康的操作邏輯是反過來的,搖桿上的前波輪佳能是設定快門,尼康設定光圈。而後面尼康一般采用上波輪控制快麼,佳能用大圓盤控制光圈。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佳能5D4後圓盤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尼康D850後波輪

不得不說,索尼在這一點上就做了一個老好人,在新機器上設定了三個撥盤,可以自定義功能,是以無論是出佳為尼,還是滅康投索操作起來都沒有困難。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索尼A7R3有波輪也有撥盤

2.3.2 什麼叫好的相機操控手感

參考遊戲機的搖桿,我們在玩紅白機的時候,左右拇指控制上下左右,又手拇指控制AB,但是遇到熱血系列的遊戲需要AB同按的時候,就需要我們有右手的手指肚去按,非常不友善,于是乎有的搖桿就出了C鍵,就是AB同按。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後來再玩PS和XBOX這類遊戲的時候,由于操作更複雜,原本拇指一下隻能按一個按鍵必然是不能完全滿足遊戲操作的,于是就出現了L1L2和R1R2,用左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也參與到操作上來。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對于相機來說,理論上好的操控一定是要多手指協同,所負責的功能一定是能覆寫日常拍攝的,最好是在不改變手型的情況下就能按到。

具體來說,由于相機最主要的操作都是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來完成,控制按鍵的距離一定要保證在拇指能夠到的正常範圍之内。食指主要負責按快門,在快門附近設計幾個快捷鍵,在不改變手型的前提下,也是可以協助快速設定的。而右手中指雖然負責抓握相機,但是也有控制按鍵的能力,在手指握持的附近安排一個自定義快捷鍵也可以,無名指和小手指一般人的鍛煉不夠,基本不能獨立完成動作,是以就隻負責抓握。

左手除了在鏡頭上控制變焦和對焦,并起到托舉穩定的作用,在拍攝間隙還大拇指還是可以靈活活動的,是以一般帶機内閃光的機型,有不少閃光燈開關是開在左手拇指能夠到的地方。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在附近多設定一個自定義快捷鍵。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尼康D780側邊按鍵

像這樣,一個相機在拍攝的時候動用了四個手指進行操作,就算每個手指控制一個快捷鍵,就是4個快捷點外加三個波輪,就能同時控制七個參數,倘若再把左右手的組合鍵算進去那能控制的就更多了。

不過受制于機身體積以及機器自身的定位原因,非旗艦機型或多或少的都在快捷鍵數量上有閹割,但是總會以其他形式找補回來,比如說觸控屏。

這中間有個誤區,有些人總說單反的操控好,但是我看了一下入門級單反也僅僅是單波輪,快捷鍵也少的可憐,何來操控好一說?後來我仔細想了想,大概是因為單反的可控參數少的緣故。

2.3.3 适合放到快捷鍵上的參數

曝光模拟/白平衡模拟

這個功能好用,但是也要一分為二來看待,如果你拍日光片,打開這個功能,模拟曝光所見即所得非常好,如果你拍夜景,用閃光燈,那你有可能在螢幕裡漆黑一片,都對不上焦。

人臉識别/人眼識别/狗臉識别

這個比較重要,拍人像的時候,尤其索尼這種以自動對焦為主要賣點的,如果你左手是在騰不出來(左手在幹嘛?)的話,用人臉識别的方式可以解決你拍人像的對焦問題。但是如果遇到人多的情況就有可能識别的不是你想拍的人,或者幹脆你壓根沒想拍人,那你就把這個功能關了,就索尼那個迷宮菜單,放一般新手要找到得挺久的,放到快捷鍵裡還是很實用的。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白平衡模式/色溫

目前我們能接觸到的色溫所表現的顔色,從低到高依次就是紅,橙,黃,白,藍,也就是色溫越低顔色偏暖,色溫越高,顔色越冷。一般相機都會有幾種常見的模式,按照當時的天氣以及光源的情況來調整就好。大部分時候自動就可以,如果光源穩定,建議調成一個固定值,以便後續保持色彩一緻。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對焦區域

這就是我經常要調整的功能,拍特寫近景的時候為了保證焦點清晰,對焦框調整到很小。拍攝全景的時候,小對焦框有可能導緻脫焦,是以就會把對焦區域放大。在日常拍攝中需要經常變換,是以一般相機都有專門的快捷鍵來控制。(單反是另外一種實作模式)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畫面風格/膠片模拟

有一些攝影師會直接用機内調整的方法來做一些濾鏡,友善合适的題材快速使用,而相機廠家一般也會有風景,人像,鮮豔等自設的風格供使用者選擇,其中做的最好的就是富士了,有時候沒有思路的時候,切換一下畫面風格,可能就會突然有靈感了。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2.4 相機的對焦

一張照片裡,清晰的主體是底線,下面這部分來講講相機的對焦。

2.4.1 對焦模式

目前新的相機的對焦模式一般有三種,分别是手動M,單次自動AF-S,和連續自動AF-C,從對焦面積來說有單點區域和全局三種(個别機器是4種)。

其中比較難了解的就是單次自動AFS和連續自動AFC,一般拍攝固定不動的物體,使用AFS單次對焦之後焦點就不變了,如果目标一一直在移動,則選擇AFC模式。過去的相機在連續對焦方面反應不快,是以連續對焦并不是特别準,而且有延遲,一般都是采用AFS模式。能采用AFC模式且好用的單反相機也都是主打運動的旗艦機型了。

旗艦機一般四年一個大更新,都是在奧運會前一年推出,原因不言而喻。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對焦區域就比較好了解,一般都是對在區域内最靠前的地方,适合沒有前景遮擋的照片,區域的大小跟你拍攝的主題大小相關。如果有前景遮擋,就需要縮小對焦區域讓過前景,或者幹脆手動對焦。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對于人像拍攝來說,評價照片有沒有失焦的的重要名額就是看臉,如果半身像或者特寫,就看眼睛,至于是左眼還是右眼就看照片的構圖來決定了。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現在相機的廠家一般都有面部識别和眼部識别的功能,拍攝單一人像建議開啟。

2.4.2 另類對焦方法

所有拍娃黨面對的一個大問題,孩子亂跑,對不上焦怎麼辦?

在無反時代,索尼的新機器對焦非常強大, 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我也說了,不是所有問題都必須換機器解決。

對于無序的運動,你可以用縮小光圈來獲得大景深,來應對前後移動帶來的虛焦。對于能預先判斷出行動軌迹的情況,還可以采用“陷阱對焦”的方法,在行進路線上預先對焦,待到物體到達“陷阱位置”之後再進行拍攝。、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在當年單反隻有單點對焦堪用的時候,還衍生出了其他方法,比如你想把主體放到照片的一側,但是恰好這個位置沒有對焦點,你就可以先用中心對焦,合焦之後進行合焦鎖定,在把主體放到邊緣然後拍攝,這叫做焦點平移,雖然精度上可能會差一些,但是隻要不是光圈特别大,就沒啥問題。合焦鎖定的功能有些機器是自帶的,更多的機器就是用AFS模式半按快門不松手即可。

随着無反相機的發展和對焦技術的進步,現在幾乎所有的相機的對焦都已經能覆寫全螢幕了,這種技術就幾乎消失了。

2.4.3 手動對焦

之是以單獨吧手動對焦拿出來是因為現在的國産手動鏡頭規格高,價格便宜,成為了許多囊中羞澀朋友的第一選擇,我一直覺得所有給新手推薦手動鏡頭的人都是耍流氓。但是後來無反對于手動鏡頭也有一些優化,手動鏡頭廠家也優化了對焦的手感,是以在某些焦段,比如微距和超廣角端用手動鏡頭并沒有對拍攝效率有什麼太大影響。目前手動對焦的方法有下面幾種

直接對焦

老式數位單反都用直接對焦的方法,合焦提示是選取的對焦點的合焦情況。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你看這個位置如果變成了圓形,那就是這個點合焦了,是以你在拍的時候又要注意構圖又要注意下面的合焦提示,一心二用非常麻煩,是以在數位單反上我幾乎不用OVF自動對焦

裂像屏對焦

這是屬于膠片機的對焦方式,不過也有個别手工達人把數位單反的取景器改裝成了裂像屏。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優點就是相比于之前的直接對焦,精度和效率都能高一些,缺點就是隻能中心點對焦。不過說起來數位無反相機也有這種方式,一般都有放大功能,是以要比數位單反更好用一些。而無反相機全屏都是對焦區域,不存在隻有中心可對焦的情況,使用起來更友好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無反非合焦狀态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無反合焦狀态

黃斑對焦

黃斑對焦我幾乎沒用過,隻是有幸在我朋友家玩的時候見過一次,體驗不怎麼好,累眼睛。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峰值對焦

峰值對焦是無反相機特有功能,在焦點邊緣用高亮的顔色标記,焦點在哪一目了然,也是目前最好用的手動對焦的方式。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我最近體驗了裂像屏的膠片機拍娃,深深的感受到了世界的惡意,如果你不想自讨苦吃,千萬别用手動對焦拍人。

自學照相黑皮書(上)---學會用相機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系列文章《自學照相黑皮書》的第一部分,在學習完這一部分之後,如果你可以拍出明亮清晰的照片,那麼恭喜你,你入門了,但是攝影并不僅僅是到會用相機就完結,想學習攝影還需要不斷的去實踐。

下一篇我想我想來講光線色彩和構圖方面的知識,敬請期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