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聊聊當年東單這片兒的館子!

聊聊當年東單這片兒的館子!

來源:老北京城

要說起東單這地界,它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是咱北京的“時尚根據地”,吃喝玩樂一應俱全。

聊聊當年東單這片兒的館子!

您說擱過去,不出東安市場就能吃到多少好吃的。這裡有咱老北京的東來順,還有江蘇風味的森隆餐館、洋氣的西餐館吉士林等等等等。

聊聊當年東單這片兒的館子!

大家夥兒都知道現在的新東安就是過去的東安市場。原先在東安市場北門那有一家名叫豐盛公的小吃店。甜香味美的核桃酪、冰涼軟嫩的杏仁豆腐、江浙風味的栗子肉粽都不錯。尤其是它家的“奶油炸糕”,吸引了好多慕名而來的人。

聊聊當年東單這片兒的館子!

1966年那會東安市場因一些原因改名為東風市場。五芳齋的大包子您還記得麼?真正的薄皮大餡兒!一個大包子下肚,包您半天不餓。

聊聊當年東單這片兒的館子!

把熱騰騰的包子捧在手裡,趕緊咬上一大口那是現在的吃法,放過去可不舍得這麼吃,要不一小口一小口的吃;要不就先吃皮兒,然後再慢慢的吃裡面的餡兒,等都吃完了還得且咂摸味兒那。

聊聊當年東單這片兒的館子!

在過去還有這麼一個流程,去吉祥戲院看電影前,得先去買個包子吃。當然啦,那時候家庭條件都不好,也不是每次看電影都能吃到。

聊聊當年東單這片兒的館子!

過去的東單可不隻有這點吃食。早在民國時期,這裡就聚集了十幾家西餐館子。

聊聊當年東單這片兒的館子!

過去,在北京的西餐派系有英、法、俄、德。東單地區的西餐館基本上都是英法式的,一流的要說北京飯店、六國飯店、西紳總會(解放後叫國際俱樂部)。在東單的孝順胡同還有一家美國風格的“美星總會”,它家的菜品不多,湯和菜也說不上多好吃,但它家的“烤雞”做得特别好,在當時的北京也算是獨一份兒。

聊聊當年東單這片兒的館子!

除了西餐館子,東單三條的“墨蝶林”,外交部街“王家飯店”,還有東單裱褙胡同的“亞細亞”,這三家是當時比較進階又道地的俄式餐館。來這下館子的人基本上都是奔着“牛肉罐”和“紅湯”去的。

聊聊當年東單這片兒的館子!

這些西餐館子在解放後基本上就都歇業了,隻剩下東單三條東口的西餐館一直營業到八十年代建協和醫院研究所院大樓之前才停止營業。

聊聊當年東單這片兒的館子!

解放後的東單大約有十家左右的中餐館子,裡面最有名的就要數東單飯館了,老北京愛叫它東單食堂。每天早上六點多,這裡便開始熱鬧起來,人那叫一個多,經常被擠得都轉不過身,好多人買完早點就隻能站着吃。

聊聊當年東單這片兒的館子!

那時,在東單菜市場北邊有家名叫“星月樓”的清真餐廳,這裡的炸糕特好吃。從東單菜市場出來,都愛上這兒來買個炸糕。

聊聊當年東單這片兒的館子!

開在東單新開路西口的康樂餐廳在當時頗有名氣,它家以江南風味為主,店内隻有三張桌子,英國《泰晤士報》稱它為“三桌飯店”。餐館創始人之一的特級女廚師常靜所制作的桃花泛、炸瓜棗、過橋面、汽鍋雞、翡翠羹、香菇肉餅、蘭花大蝦、紅糟雞丁,還被譽為該店“八大名菜”。

聊聊當年東單這片兒的館子!

早年間,在米市大街路東,東單“金山照相館”的北邊有家益康川菜館。它家的招牌菜是回鍋肉,“螞蟻上樹”也是這裡的特色。像什麼怪味雞、鹽煎肉也都做得川味十足。東單這的川菜館子除了它家就是東安市場裡的峨眉酒家了。

聊聊當年東單這片兒的館子!

小編在老骥伏枥的部落格中看見他老人家提起在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左右,在東單菜市場東門北邊,即東單北大街南端西側有兩家小店,它們是昔日的“華宮冷飲店”和賣春卷的小店,不知道在您的記憶裡有沒有這兩家店?

聊聊當年東單這片兒的館子!

這些年記憶裡的味道越來越少了,整治街道後東單那邊的小髒店也都不在了,雖然它們并不是咱北京的吃食,但也勉強夠解饞的。時光飛逝,最喜歡的還是喜歡過去的東單!

聊聊當年東單這片兒的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