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上一篇關于武夷名叢的文章裡,大家已經知道了,村姑陳對于這些日漸式微的名叢,有着天然的憐憫。
比如十二金钗裡的矮腳烏龍,比如前幾天推出的雀舌,比如中秋節即将要面世的金柳條,它們,都是來自于比較久遠的年代的,武夷山的古老茶樹品種。
它們存在的時間,比我們靈長類一輩子能活的時間還要長。
跟它們相比,我們這些喝茶的人,才是滄海一粟,時光中的一粒塵埃。
每年,總是要多方尋找,從這些名叢裡,尋找到香氣滋味韻緻俱佳之品,推介給列位看官。
不為别的,隻為感受武夷岩茶大家庭之美。
當年那種兩千多種品種齊聚一堂的畫面肯定是沒有了。
但至少,還有金柳條,還有雀舌,還有鐵羅漢白雞冠半天妖水金龜,還有石乳,還有一些我們還不知道名字,但卻真實存在的古老名叢們....
因為有它們的存在,我們才可以一窺曾經的武夷茶之鼎盛風貌,把那個神秘的大花園,撕開一角,探出頭去,輕吸一口那迷幻的詫紫嫣紅。
《2》
這一期的主角,是名叢白雞冠。
四大名叢之一,頂有身份的一款武夷茶。
當然,這還不是它最高光的一頂光環。
它最靓麗的一個桂冠,是它成為了道教金丹派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道長的禦用茶。
白真人在打坐修道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喝白雞冠。
曾經為它寫下了詩句:
丹田一畝自栽培,金翁姹女採歸來。 天爐地鼎依時節,煉作黃芽烹白雪。 味如甘露勝醍醐,服之頓覺沉疴蘇。 身輕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無。
在這詩中,白真人是給予了白雞冠極高的評價的:說它味如甘露,說它的功效有如醍醐灌頂,說它喝了之後令身體輕盈若仙,仿佛身上的老病都消失了。
這些感受,都是白真人喝過白雞冠之後,最本真的表達。
時隔一千多年,我們無從去探尋他的表述裡,有沒有誇張的成分。
但我們可以知道的真實曆史事件是,白真人一直把白雞冠,當作自已修行的良友,輔助的佳品。
他一直活到九十五歲,在那個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古代,在那個醫療條件不佳的南宋,一個人能活到95歲,已經是神仙級别的存在了。
他74歲高齡,還受邀去皇宮中講學,皇帝封了他“紫清明道真人”,沒想到第二天,他封印不辭而别,飄飄然遊覽名山大川而去。
白真人如此這般仙風道骨,我們是見不到了。
隻能在武夷九曲溪畔的止止庵裡,瞻仰他的畫像與手迹。
那是曆史上,唯一一個集道派創始人與詩人于一身的,偉大靈魂。
正岩名叢白雞冠《黃芽雪》品鑒筆記
幹茶:
輕火茶,白雞冠隻能做成輕火,火功做高,則香氣與滋味就變了。
條索略緊結,葉片有大有小,色黃綠,黃較綠多。
幹茶香為中藥香+堅果香,十厘清新。
第一沖:
蓋上藥香濃郁,是一股根莖類中藥的香氣,藥香散後,清盈的小花的香氣躍然蓋上。
是在茶山尋茶的時候,在路邊雜草裡邂逅的小紫花,像星星草一樣的小小點綴,于碧綠如茵的草上,遠遠望去,鋪陳得極美。
尾調是一股清淡的草藥香,淡雅,馥郁。
湯水醇、滑、略苦,這股苦味,是這個品種自帶的味道,若是沒有這微苦,還不敢确認白雞冠的身份了。
當然這苦,也不是一味的死苦,苦到絕路上,它的苦是混在稠湯裡的,是稠裡面夾着的苦,是苦一滑而過,迅速泛上回甘來的那種感覺。
回甘是清冽的,生津的,伴着藥香的,極美好的,在岩茶裡獨樹一幟的。
若是沒有白雞冠品種裡自帶的微苦,沒有它的鋪墊,那這回甘,也不會有如此絕佳的表現。
這苦與甜,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第二沖:
七分像鴛鴦藤,三分像當歸的一種混合藥香,呈現在我們面前,是一種帶着絲絲的甜,又帶着絲絲的苦的氣息,沖突極了,又該死地和諧極了。
又苦又甜的藥香之後,清淡飄渺的花香,接踵而來。
但花香存在的時間不長,不久就散去,隻留下一點水墨畫般的影子。
彩雲易散琉璃碎,便是說的這種場景吧。
湯水是鮮活的,這是極少在武夷岩茶裡喝到的味道,除了胡歌家的茶之外的,意外之喜。
湯中的滋味是極妙的,有鮮、有甜、有苦、有藥香、有花香、有炒堅果香……像一款武夷名叢版的提拉米蘇,每咬一口,都有不同的滋味在爆炸,滿腔滿口,盡被覆寫。
突發奇想,摘了幾顆龍眼,剝了,一顆龍眼一杯茶湯,這樣的吃法,龍眼結合了白雞冠的藥香,白雞冠中暗含了龍眼的果香,這滋味,竟然莫名地好。
果香、藥香、花香;甜味、苦味、鮮味,相融在一起,在這個炎熱的初秋,不失為極好的去燥佳點。
第三沖:
蘭花香超越了其它所有的香氣,在蓋子上探出頭來,這香氣輕盈、空靈,是蘭花所獨有的皎潔與玲珑。
蘭香若雪灑落後,繼之而起的是那股熟悉的味道——白雞冠的品種香,中藥香。
鴛鴦藤,紫蘇,百花蛇舌草……它們連花帶梗煮水後的香氣,藥香裡夾着花香,花香裡孕育着甜香。
湯色更深了,呈現出深黃綠的色澤,透光看去,朦胧似月。
不知道是張愛玲筆下沉香屑第一爐香開篇的那輪月亮,還是杜工部唯一一首略帶香豔的詩裡面那輪令玉臂寒的“清輝”。
又或者,是南派五祖之一的白玉蟾真人,閉關在九曲溪畔修道的時候,晚課完畢時,擡頭所見的那輪明月。
這一沖湯中的滋味更濃郁了,更醇厚了,更綿長了。
入口苦,而回甘快,生津迅猛不說,回甘裡,藥香、花香、玉米香交織,混合成一道極美的彩虹。
第四沖:
蘭香淡去,中藥的氣息再一次泛了上來。這藥香輕盈,不濃不澀不重,仿佛蝴蝶,散得開,而聚得攏。
有趣的是,在藥香飄揚間,還殘留着幾分花香的影子,花香甜美,藥香輕盈,合起來,是一副寫意的暮春郊遊圖。
蓋香尾調上有極淺的煮玉米香浮起,亦帶着幾絲清甜的味道。
湯水更濃了,三沖四沖是精華,這一沖的湯水,較第三沖更加濃一些,更加深沉一些,但内質更飽滿一些,層次亦更加豐富一些。
水中的藥香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濃、郁、沉,幾個表現深度的詞全占了。
入口微苦,而漸化甜,像烏雲散開而彩雲出現一般,令人隻想好好回味這守得雲開見月明的通透與歡暢。
藥香在舌上浮遊,花香在舌上激蕩,玉米香在舌上碰撞,各有各的美妙之處!
這種感覺,奇妙之極,從未在别的武夷岩茶身上見過,聞過,喝過,感受過。
喝白雞冠,仿佛泡了一場酣暢淋漓的藥湯浴,那種全身每個毛孔都被泡開了,從内到外散發着熱氣和藥香的感覺。
又新鮮,又接地氣,又美好。
【後記】
武夷岩茶裡著名的四大名叢,這次隻推了白雞冠。
因為,隻有白雞冠才能做成輕火茶, 鐵羅漢,水金龜,必得中足火以上,才可以喝,才對得起它們名叢的身份。
故而,它們要到中秋前後才會出場,現在的時間段,隻能讓白雞冠專美于前了。
當然這也是好事。
讓我們可以不必辛苦地等到中秋,再捱30天的寂寞時光。
在七夕,就能喝到傳說中的武夷名叢。
來個先聲奪人。
嘗個鮮。
武夷岩茶難解,四大名叢難選,這四款岩茶挑掉了村姑陳大把的頭發
三缺一:武夷岩茶四大名叢,總是湊不齊
武夷岩茶四大名叢,這裡有一份了不得的私密檔案!
新手入門岩茶建議先喝四大名叢,再去喝肉桂?不,方向錯了啊
武夷岩茶的盛宴,别隻關注水仙、肉桂、大紅袍,還有這些四大名叢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