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恒天然周德漢:奶酪市場足夠大,不需要打價格戰

  【進博會時間】專訪恒天然周德漢:奶酪市場足夠大,不需要打價格戰

  中新經緯11月7日電 (闫淑鑫 付玉梅)“中國消費者想看到新東西,也願意嘗試新東西,無論是跨國公司還是本土公司,怎麼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是重點。”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期間,恒天然集團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周德漢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

專訪恒天然周德漢:奶酪市場足夠大,不需要打價格戰

  恒天然集團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周德漢 受訪者供圖

  奶酪市場足夠大,不需要打價格戰

  近年來,随着國産乳制品品牌迅速崛起,市場競争日趨激烈,也加速了外資品牌本土化。

  包括雀巢、美贊臣、惠氏、雅培等在内的外資品牌持續加碼中國市場,在國内多地建立工廠,以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此外,借助第三方代工廠也是外資品牌加速本土化的手段之一。

  據周德漢介紹,目前,恒天然旗下多款産品均是委托國内第三方代工廠生産的,恒天然負責前期的産品研發及後期的市場推廣和銷售。周德漢稱,這是外資品牌本土化的一種新方式。“中國消費者想看到新東西,也願意嘗試新東西。無論是跨國公司還是本土公司,怎麼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是重點。”

  近幾年,國内奶酪行業發展迅速,其中奶酪棒賽道尤為突出。尼爾森資料顯示,2021年上半年,國内液态乳品市場零售額同比增幅9%,嬰幼兒及成人配方奶粉市場零售額同比增幅7.7%,而奶酪市場零售額同比增幅高達35.3%。

  據光大證券測算,2020年,中國零售端奶酪市場規模為87.76億元,其中奶酪棒市場規模約為35-36億元,奶酪棒約占40%。

  中新經緯注意到,目前越來越多的玩家布局奶酪棒市場,既包括伊利、蒙牛、光明等傳統乳企,也包括妙可藍多、妙飛、奶酪博士等新品牌。各路玩家湧入,引發了行業價格戰、産品同質化等問題。

  “當很多廠家進入單一領域的時候,往往就會發生大打價格戰的情況。”周德漢表示,奶酪行業受歡迎的不隻是奶酪棒,還有其他細分産品,比如芝士碎。“芝士碎也分再制芝士碎和天然芝士碎,并不是說哪種更好,而是現在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我們覺得奶酪市場足夠大,大家不需要打價格戰,應該通過産品去區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周德漢表示。

  原料成本上漲是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原料成本不斷上漲是恒天然2022财年面臨的一大挑戰。周德漢指出,目前,幾乎所有原料的價格都在上漲,包括農産品、工業産品、飼料等,部分已經傳導至消費端。

  據媒體報道,最近一段時間,受原料成本上漲、供應緊缺等因素影響,多家知名跨國食品企業相繼宣布漲價,包括卡夫亨氏、雀巢、聯合利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

  在國内,海天味業、洽洽食品、安井食品等多家食品闆塊企業也陸續宣布對部分産品進行提價。近期,金龍魚也披露,公司在2020年底和2021年3-4月份調整了不同油種價格,整體漲價幅度約為10%-15%。

  當被問及恒天然是否也有漲價計劃,周德漢表示,其價格會根據市場情況來定。“乳制品行業有一個權威的定價平台叫gdt (global dairy trade),每兩周會更新部分基本乳制品的價格,我們的産品定價也會參考gdt 的資料。”

  周德漢表示,雖然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越來越強,但其消費情況是否會随着産品價格變動而變化,尚不可知。“如果漲價的話,漲多少消費者能夠接受,或是超過哪個數值消費者是不能夠接受的,這對我們來說可能是一個挑戰。”周德漢稱。(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機關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