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功分享」驚豔了千年的“天下第一草書”,到底好在哪?

《自叙帖》乃懷素草書的巨制,

書於唐大曆十二年(公元777年)。

紙本,縱28.3厘米,橫775厘米,

共126行,698字,

現藏于台灣故宮博物院。

《自叙帖》沖破傳統書法體系,

興之所至,一氣呵成。

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随手萬變;

如行雲流水,活潑飛動,筆下生風。

被稱為中華第一草書,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

實在是一篇情愫奔騰激蕩,

“潑墨大寫意”般的抒情之作,

值得大家分享。

「一功分享」驚豔了千年的“天下第一草書”,到底好在哪?
「一功分享」驚豔了千年的“天下第一草書”,到底好在哪?

懷素(737~799)中國唐代書法家。俗姓錢,字藏真,湖南長沙人(一說零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生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立于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因他三家為僧,書史上稱他“零陵僧”或”釋長沙”。

懷素是中國曆史上傑出的書法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和張旭齊名,後世有“張颠素狂”或“颠張醉素”之稱。可以說是古典的浪漫主義藝術,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

他的草書有《自叙帖》、《苦筍帖》、《食魚帖》、《聖母帖》、《論書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四十二章經》、《千字文》、《藏真帖》、《七帖》、《北亭草筆》等等。其中《食魚帖》極為瘦削,骨力強健,謹嚴沉着。而《自叙帖》其書由于與書《食魚帖》時心情不同,風韻蕩漾,真是各盡其妙。

「一功分享」驚豔了千年的“天下第一草書”,到底好在哪?

欣賞這幅天下第一草書,可全局,可微觀。《自叙帖》極富變化,視覺形象極其豐富。

從以下三點表現:

大破大立。

懷素大膽地逾越規矩,但又有一定的出規入矩。

大疏大密。

在布白中對疏密變化安排,正是懷素着力探究之成就。

篇章布局。

既有變化又有統一,《自叙帖》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安排,既有變化,又有統一,有全局觀點。

「一功分享」驚豔了千年的“天下第一草書”,到底好在哪?
「一功分享」驚豔了千年的“天下第一草書”,到底好在哪?

首六行早損,為宋蘇舜欽補書。帖前有明李東陽篆書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後有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邵周、王囗囗重裝題記。钤有“建業文房之印”、“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許國後裔”、“武鄉之印”、“趙氏藏書”、“秋壑圖書”、“項元汴印”、“安岐之印”、“乾隆”、“宣統鑒賞”等鑒藏印。

内容為自述寫草書的經曆和經驗,和當時士大夫對他書法的品評,即當時的著名人物如顔真卿、戴叙倫等對他的草書的贊頌。

《自叙帖》是懷素流傳下來篇幅最長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書的代表作。明文徵明題:“藏真書如散僧入聖,狂怪處無一點不合軌範。”

明代安岐謂此帖:“墨氣紙色精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于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

「一功分享」驚豔了千年的“天下第一草書”,到底好在哪?
「一功分享」驚豔了千年的“天下第一草書”,到底好在哪?

臨寫懷素的大草《自叙帖》,應掌握幾大特點:

一、純用中鋒,筆毫凝聚,

在無數連綿的線條運動過程中,

使線條始終保持一種凝練堅韌、富有彈性的質感,

線型“圓”、“厚”且“通”。

二、用心體悟其線條在回旋的過程中

所凸現出來的節奏和韻律。

三、從微觀的角度出發,

關注其筆勢的翻轉、連帶、

呼應中細節部位的形态、速度、輕重、

角度等各方面因素的變化,

分析領會古人用筆的豐富性,

使學習者的觀察能力和應用能力得到加強。

四、字形結構與章法空間處理上應寬松、疏散,

映射出博大氣象。

「一功分享」驚豔了千年的“天下第一草書”,到底好在哪?
「一功分享」驚豔了千年的“天下第一草書”,到底好在哪?

《自叙帖》用細筆勁毫寫大字,筆畫圓轉遒逸,如曲折盤繞的鋼索,收筆出鋒,銳利如鈎斫,所謂"鐵畫銀鈎"也。通幅于規矩法度中,奇蹤變化,神采動蕩,實為草書藝術的極緻表現。

自唐末五代以來,《自叙帖》一直都是學習草書的最佳範本,在中國草書史上影響深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