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說說民國大俠樊鐘秀

作者:佐羅zgz

樊鐘秀這個人,充滿愛國情懷,畢生追求進步,是民國年間的一位優秀将領。他人品正直,質樸無華,不貪财,不好色,待人寬厚但治軍極嚴,很受部下擁戴。曾經有這麼一件事:他的部下孫石磙(即孫世貴)曾因部隊紀律敗壞被樊怒斥,樊還脫下鞋底子照他頭上猛抽,但孫隻是求饒而毫無怨言。孫的一些部下看不過去了,大聲嚷嚷:“他敢打咱們軍長,咱們反了吧!”孫石磙就罵他們:“你們知道個球!你幹軍隊也幹不過他,你當土匪也逃不出他的手心,他心好,不會害我們的,隻有乖乖的跟他幹軍隊。”

但是,樊鐘秀的缺陷也很嚴重,他性格過于執着,不善變通,一條道走到黑,這讓他屢屢吃虧。

樊鐘秀一生最輝煌的時刻有兩次。第一次是在廣東,孫中山大元帥府受到陳炯明叛軍的攻擊,在最危急的時候,是樊鐘秀率領豫軍及時趕到,打敗了陳炯明叛軍,安定了廣州城,是以受到孫中山的誇贊,孫還圈定他為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候補監察委員。在當時的廣州城,樊鐘秀的建國豫軍與許崇智的粵軍、譚延闿的湘軍、楊希闵的滇軍、劉震寰的桂軍齊名,為孫中山手下的五大主力之一,聲望很高,至少比當時的蔣介石名氣大的多。如果他不回河南,留在廣東這個革命中樞,1926年國民革命軍整編時,必然是最早的八個軍之一,1935年成為第一批一級上将也有可能。可惜他鄉土觀念太重,非要回河南,結果成了一股很普通的地方勢力,河南人的鄉土觀念害了他。

第二次是在胡憨大戰勝利後,樊的部隊得到了極大擴充,如果他抓住機會,活動一番,做個河南省督辦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在國民軍系統乃至國民黨系統裡他是聲望最高實力最強的河南人,而當時河南是國民軍的勢力範圍。可惜樊鐘秀不審時度勢,随機應變,死死抓住孫中山授予的建國豫軍番号不放,不管是胡景翼、馮玉祥、還是蔣介石、武漢政府,誰收編他都不幹。結果,他在軍饷和武器裝備上得不到任何一方的補給,政治和人事上也得不到幫助,幾年時間裡隻能局促一隅,毫無發展。

不過,這些還不至于造成他的失敗,是他的三次重大錯誤決策,使得這位大俠和曾經顯赫一時的建國豫軍最終走向毀滅,實在令人惋惜。

第一次是1925年攻打山西。當時閻錫山在山西已經經營十多年,根基雄厚,軍事和經濟實力都遠高于樊軍。樊鐘秀不了解這些,隻聽了續桐溪和孔庚的一番忽悠,就盲目出兵,企圖以區區數萬人馬拿下山西,這是注定不可能獲勝的,結果遭到慘敗。這次失敗使他實力大損,從此由輝煌走向衰落。樊鐘秀進攻山西失敗一事,與三國時期蜀吳之間的夷陵之戰頗為相似,是建國軍由盛轉衰的關鍵一仗。

第二次是北伐期間他跟李雲龍結盟反馮玉祥。當時的國内大局是盡快消滅北洋軍閥,完成國民革命。但樊鐘秀不明大勢,因為私怨而從背後向馮玉祥捅刀子,這是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的,在道義上完全占了下風。當時的馮玉祥正處于一生中最強盛時期,甚至可以說是當時中國最強大的一股軍事勢力,雙方實力對比差距明顯,樊的行動隻能是以卵擊石。這次失敗使建國豫軍遭遇了滅頂之災,老部下死的死,降的降,基本部隊消亡殆盡。

第三次是參加中原大戰。這次戰争是兩派軍閥為了争奪利益而發動的内戰,雙方都無正義可言,不管哪一方獲勝,受害的都隻能是老百姓。樊鐘秀明智的話,應該是遠避戰亂,發展自身,而不參與其間才對。即便參戰,也不應該參加跟他有曆史宿怨的閻馮一方,而應該參加蔣軍一方。不論如何,由于當年廣州那一段經曆,蔣介石對他怎麼都比閻馮更親近一些。但他非要參加馮閻聯軍對蔣作戰,結果兵敗身亡,死的極其不值。

這三次錯誤都可以算作低級錯誤。用圍棋界常用的說法:有千條獲勝之路不去走,非要選擇唯一一條失敗的路,隻能說是命運作弄。

一代大俠,悲劇英雄,這就是對樊鐘秀的評價。

說說民國大俠樊鐘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