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说说民国大侠樊钟秀

作者:佐罗zgz

樊钟秀这个人,充满爱国情怀,毕生追求进步,是民国年间的一位优秀将领。他人品正直,质朴无华,不贪财,不好色,待人宽厚但治军极严,很受部下拥戴。曾经有这么一件事:他的部下孙石磙(即孙世贵)曾因部队纪律败坏被樊怒斥,樊还脱下鞋底子照他头上猛抽,但孙只是求饶而毫无怨言。孙的一些部下看不过去了,大声嚷嚷:“他敢打咱们军长,咱们反了吧!”孙石磙就骂他们:“你们知道个球!你干军队也干不过他,你当土匪也逃不出他的手心,他心好,不会害我们的,只有乖乖的跟他干军队。”

但是,樊钟秀的缺陷也很严重,他性格过于执着,不善变通,一条道走到黑,这让他屡屡吃亏。

樊钟秀一生最辉煌的时刻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广东,孙中山大元帅府受到陈炯明叛军的攻击,在最危急的时候,是樊钟秀率领豫军及时赶到,打败了陈炯明叛军,安定了广州城,因此受到孙中山的夸赞,孙还圈定他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候补监察委员。在当时的广州城,樊钟秀的建国豫军与许崇智的粤军、谭延闿的湘军、杨希闵的滇军、刘震寰的桂军齐名,为孙中山手下的五大主力之一,声望很高,至少比当时的蒋介石名气大的多。如果他不回河南,留在广东这个革命中枢,1926年国民革命军整编时,必然是最早的八个军之一,1935年成为第一批一级上将也有可能。可惜他乡土观念太重,非要回河南,结果成了一股很普通的地方势力,河南人的乡土观念害了他。

第二次是在胡憨大战胜利后,樊的部队得到了极大扩充,如果他抓住机会,活动一番,做个河南省督办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在国民军系统乃至国民党系统里他是声望最高实力最强的河南人,而当时河南是国民军的势力范围。可惜樊钟秀不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死死抓住孙中山授予的建国豫军番号不放,不管是胡景翼、冯玉祥、还是蒋介石、武汉政府,谁收编他都不干。结果,他在军饷和武器装备上得不到任何一方的补给,政治和人事上也得不到帮助,几年时间里只能局促一隅,毫无发展。

不过,这些还不至于造成他的失败,是他的三次重大错误决策,使得这位大侠和曾经显赫一时的建国豫军最终走向毁灭,实在令人惋惜。

第一次是1925年攻打山西。当时阎锡山在山西已经经营十多年,根基雄厚,军事和经济实力都远高于樊军。樊钟秀不了解这些,只听了续桐溪和孔庚的一番忽悠,就盲目出兵,企图以区区数万人马拿下山西,这是注定不可能获胜的,结果遭到惨败。这次失败使他实力大损,从此由辉煌走向衰落。樊钟秀进攻山西失败一事,与三国时期蜀吴之间的夷陵之战颇为相似,是建国军由盛转衰的关键一仗。

第二次是北伐期间他跟李云龙结盟反冯玉祥。当时的国内大局是尽快消灭北洋军阀,完成国民革命。但樊钟秀不明大势,因为私怨而从背后向冯玉祥捅刀子,这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在道义上完全占了下风。当时的冯玉祥正处于一生中最强盛时期,甚至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一股军事势力,双方实力对比差距明显,樊的行动只能是以卵击石。这次失败使建国豫军遭遇了灭顶之灾,老部下死的死,降的降,基本部队消亡殆尽。

第三次是参加中原大战。这次战争是两派军阀为了争夺利益而发动的内战,双方都无正义可言,不管哪一方获胜,受害的都只能是老百姓。樊钟秀明智的话,应该是远避战乱,发展自身,而不参与其间才对。即便参战,也不应该参加跟他有历史宿怨的阎冯一方,而应该参加蒋军一方。不论如何,由于当年广州那一段经历,蒋介石对他怎么都比阎冯更亲近一些。但他非要参加冯阎联军对蒋作战,结果兵败身亡,死的极其不值。

这三次错误都可以算作低级错误。用围棋界常用的说法:有千条获胜之路不去走,非要选择唯一一条失败的路,只能说是命运作弄。

一代大侠,悲剧英雄,这就是对樊钟秀的评价。

说说民国大侠樊钟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