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事:【原創】妻子殁後,自以老鳏終身。他的書法影響當代,追随者衆!【原創】妻子殁後,自以老鳏終身。他的書法影響當代,追随者衆!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于商業,違者必究!

那些書法家們~第360篇

文/盧秀輝

桂馥的曾祖父桂存正,以貢生的資格,考授州别駕。桂馥的祖父桂枝茂,為庠生,早逝。桂馥的父親桂公瑞,幼孤,乾隆三十三年以恩貢例選教谕。桂馨是桂馥的長兄,為優貢生,正藍旗官學教習。

故事:【原創】妻子殁後,自以老鳏終身。他的書法影響當代,追随者衆!【原創】妻子殁後,自以老鳏終身。他的書法影響當代,追随者衆!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于商業,違者必究!

桂馥和他哥哥的名字仍選自屈原《遠遊》:“嘉南州之炎德兮,麗桂樹之冬榮。”贊賞南方炎熱氣候的功德,美麗的桂樹冬天也能盡吐芳馨。

桂馥的曾祖、祖父和父親都是讀書人,受家學影響,桂馥自幼就開始讀書,稍長自束發從師後,于書無所不覽,弱冠之年補為諸生。此時桂馥讀書的方向發生了變化,由博到約,從以前的“高頭講章,雜家帖括”,到專取唐以來文集說部,“泛濫讀之,十年不休”。桂馥與同裡顔崇椝,少時即為好友,終其一生,友情彌堅。倆人少年時代愛好一緻,嗜好金石收藏,喜歡讀書論詩,常常焚膏繼晷、通宵達旦。在畢生的交往中,他們一起抄錄詩歌、賞訂金石。從少年至中歲到老年,從協助阮元編纂《山左金石志》,到籌劃辟建潭西精舍,都有他們友誼交好的身影。

故事:【原創】妻子殁後,自以老鳏終身。他的書法影響當代,追随者衆!【原創】妻子殁後,自以老鳏終身。他的書法影響當代,追随者衆!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于商業,違者必究!

桂馥三十三歲時,以優行貢,得以北上京師充官學教習,留下了沉重的家庭負擔,交給妻子喬氏打理。喬氏原為官宦人家子女,一生為貧寒的家庭操持。而桂馥自三十三歲離家後,很少回家。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十一日,乾隆頒谕,開《四庫全書》館,召邵晉涵、周永年、戴震等人編纂,桂馥得以認識了戴震、周永年,并成為周永年的助手,經濟上略為穩定。

這段時間,桂馥除了為周永年工作,還廣泛交友。羅聘第二次入京時,結識了桂馥。羅聘為桂馥畫《說文統系圖》,桂馥請程瑤田、朱竹君、盧文弨、翁方綱、張埙、王念孫、丁傑、薛壽、李祖望諸君子作題記跋語。羅聘出都時,翁方綱于蘇齋具蔬,焚香雅集,為羅聘送行,同時邀請了桂馥、程晉芳、張埙諸人到齋相陪。諸如此類的活動,成了他在北京的日常狀态。

故事:【原創】妻子殁後,自以老鳏終身。他的書法影響當代,追随者衆!【原創】妻子殁後,自以老鳏終身。他的書法影響當代,追随者衆!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于商業,違者必究!

乾隆五十年,桂馥教習期滿,補為長山教谕,而教谕的工資一般都不能按時給結,有些地方,甚至不能給予支付銀兩,直接換算成糧食發放。而那些家近的教谕可以直接挑糧回去,家遠的或托人順路帶糧或兌換成銀子。而此時,家庭的擔子仍然落在妻子喬氏身上,她領着孩子,艱難地度日生存。而此時桂馥一家已成大家庭,桂馥育有三子一女,而三個兒子皆不治學,是以桂馥常歎“馥所學如是而已,自知鄙陋,不欲存集,每有述造,聽其散佚。昨者偶見故書中舊稿,不禁仰屋浩歎!念兩兒皆武夫,諸孫尚稚齒,一旦先朝露填溝壑,則此丹黃鈎乙者,故紙堆耳!”感慨之餘透着傷心、無奈。

乾隆五十四年,五十四歲的桂馥終于中式鄉試,成為舉人。次年,登第成進士,被選為教授。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桂馥集資修建“潭西精舍”,專為文人學者雅集之所。方世振有《潭西精舍》詩雲:

天然成結構,

曲折使人迷。

花徑窗三面,

茅亭水半溪。

芳林入幽處,

畫壁盡留題。

倚仗橋邊立,

聽泉日向西。

故事:【原創】妻子殁後,自以老鳏終身。他的書法影響當代,追随者衆!【原創】妻子殁後,自以老鳏終身。他的書法影響當代,追随者衆!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于商業,違者必究!

乾隆五十八年,阮元任山東學政,積極支援桂馥修建“潭西精舍”。并稱贊桂馥所學為“焚華秀,采枝葉,以至根柢”,“于經史、聲音、文字諸大端,皆能博觀精疑。”

潭西精舍建成後不久,桂馥便接到朝廷的任命,桂馥已經六十一歲,才遠放為雲南永平縣知縣。臨别之時,桂馥作《别潭西精舍》詩一首:

夢裡難抛潭上屋,

眼前又作路旁人。

秋風不肯留行客,

先到燕南易水濱。

故事:【原創】妻子殁後,自以老鳏終身。他的書法影響當代,追随者衆!【原創】妻子殁後,自以老鳏終身。他的書法影響當代,追随者衆!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于商業,違者必究!

他知道遠方的雲南,舉目無親朋,他難以割舍家鄉、難以割舍自己的人文環境、難以割舍有書有詩有的泉城。這一去,意是十年。臨行時,天上下着雨,而報道的時間在即,不忍他等待,老妻送他至中門,幾次欲言又止,萬般不舍。而他給八口大家庭留下的僅有一月餘糧,夫妻作别,一時雨滴淚滴,盡注心頭。嘉慶四年,妻子死訊傳來,桂馥想起當日之景,後悔道:“古人多以期功辭官,吾亦欲為君解組,特以道遠,治裝匪易,少待秋風,決計歸田,為君相墓井椁,尚能經理盡善,寡女撫之,諸孫婚之,四媳旅梓葬之。君所未了,皆為了之。 自以老鳏終身,不再娶,不置姬,衣食不過于君,借以報君,此君身後之慰安也。”家庭之難,難到兒媳去世都無法安葬。

桂馥刻苦追究學問,翁方綱、阮元對他的考據之學,極力推崇。桂馥詩書畫印文皆通,他暮年始好寫生,下筆就别饒古韻,在陳道複、徐渭之間。尤工篆刻、漢隸,與伊秉绶齊名,被稱為“中國文字學雙子星座”,雅負盛名。他在金石、六書及《說文解字》方面的研究,造詣很高。他對八分書的論述,可以說是百餘年來第一人。對金石、文字的研究、熱愛,也促成了他在書法、篆刻方面的卓越成績。

故事:【原創】妻子殁後,自以老鳏終身。他的書法影響當代,追随者衆!【原創】妻子殁後,自以老鳏終身。他的書法影響當代,追随者衆!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于商業,違者必究!

桂馥有一女兒,尤擅書法。桂馥嘗作《摹帖與女兒》一詩:

癡兒善改金根字,

名帖猶存筆陣餘。

老向池邊捉毛穎,

雙鈞新樣付官奴。

桂馥在詩中囑咐女兒:臨摹是學習書法的基本方法。

桂馥專精漢隸,也工篆書,他在隸篆書上影響巨大,直至當代。桂馥的篆書與洪亮吉、孫星行、錢玷皆稱雄當時,他的《缪篆分韻》也一直被篆刻界奉為經典工具書,桂馥篆刻和他的書法當時人以為在伯仲之間。他對篆字的造型、源流都了如指掌,被稱為“說文四大家之一”。

故事:【原創】妻子殁後,自以老鳏終身。他的書法影響當代,追随者衆!【原創】妻子殁後,自以老鳏終身。他的書法影響當代,追随者衆!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于商業,違者必究!

他長期浸淫于漢碑,盡得漢隸風神,他的漢隸愈小愈精,和當代人愈寫愈大不同,古人更注重把玩欣賞,對視覺沖擊力不感興趣,此是以古人書法耐賞者原因之一。桂馥更是碑學書法的興起,從理論轉向實踐的先行者。桂馥也自負地感歎到“海内幾人通隸法?”桂馥的隸書更多表現的是學者的理智和謹嚴,他的書作應規入矩、工穩平實,更講究内涵和書卷氣。對當今淺嘗辄止、急功近利的學書心态與浮躁之氣,不失為一劑清心良藥。但也正因為此,被人诟病為有失生氣靈動。

桂馥(1736-1805),字未谷,一字東卉,号雩門,别号蕭然山外史,晚稱老苔,一号渎井,又自刻印曰渎井複民。山東曲阜人。

故事:【原創】妻子殁後,自以老鳏終身。他的書法影響當代,追随者衆!【原創】妻子殁後,自以老鳏終身。他的書法影響當代,追随者衆!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于商業,違者必究!

盧秀輝作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