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天的馬拉松》全國首映 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作者:光明網
《春天的馬拉松》全國首映 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12月10日下午,電影《春天的馬拉松》在北京舉行全國首映禮,導演夏曉昀,編劇張忌,主演張铎、鄭昊、徐百卉、楊昆、趙曉蘇、劉揚等主創悉數到場,與觀衆共同分享影片的創作體會和幕後故事。

《春天的馬拉松》被國家電影局列為向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獻禮重點影片,影片從一場途經鄉村的國際山地馬拉松賽着手,引出了我國東部農村基層治理和發展振興中的生動故事,即将于12月14日在全國院線上映。

《春天的馬拉松》全國首映 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滬浙聯手聚焦重大現實題材 展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巨變

《春天的馬拉松》由夏曉昀執導,張忌、和慶剛編劇,張铎、鄭昊、徐百卉主演,楊立新、楊昆特别出演。影片的核心劇情取材于浙江甯海推行《村級權力清單》(簡稱《36條》)過程中的真實故事,講述了熱情為民的村長方春天,在籌備本村的一場國際山地馬拉松分站賽過程中,面臨一系列涉及村級公務、村民管理及氏族關系、家庭關系等方面的棘手問題,他代表集體和個人所做的選擇與堅守。

小村莊裡蘊含着大課題和大智慧,電影《春天的馬拉松》巧妙切入,選取浙江東部新農村典型範本,跳脫出近年農村電影最常聚焦的扶貧幫困主題,用清新的影像風格将充滿時代氣息的浙江東部鄉村美麗畫卷全景呈現給廣大觀衆。影片颠覆了大衆對傳統農村的固有觀念,描述出了制度創新過程中的前進和阻力,展現了富裕起來的浙東農村試點改革的成效。

夏曉昀導演表示:“影片的創作過程中,劇組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鄉村治理的各項改革,我們也将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感受都彙集在了這部96分鐘的電影中。”

《春天的馬拉松》全國首映 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呈現中國美麗鄉村風景人情 講述振興路上的夢想與情懷

《春天的馬拉松》所表現的是改革開放四十年,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巨大的社會變遷和制度創新。影片的主創團隊受到時代精神感召,繼承和創新了海派電影的風格特點,通過這部影片記錄改革過程中的風雨和陽光,講述鄉村振興路上的夢想與情懷。

由張铎飾演的影片主角方春天是新時代的村幹部代表,他生于雲頂村,對于這片養育了自己的土地有着深深的愛,像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成年後方春天離開了家鄉并在城市立足。但當事業有成之時,他沒有選擇繼續在城市打拼,而是義無反顧地回到家鄉。

在首映禮現場,張铎表示參演影片對自己的價值觀有了很大的影響,影片中新時代的村長不但要把自己的小家經營好,更要回到家鄉帶領着大家一起一起把生活過好。在影片中,面對利益的誘惑、親情的考驗、耳畔的質疑,方春天奮力跨過腳下的荊棘,為心中的鄉村振興夢想向前奔跑。

《春天的馬拉松》全國首映 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影片中,徐百卉飾演的是村長方春天的妻子,對于丈夫的工作一度曾有些不了解。徐百卉認為方春天為了工作忍辱負重,作為妻子會覺得很委屈。她在現場說道:“這部戲不光讓大家能夠看到全景的現代農村是什麼樣子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告訴我們在快節奏生活和工作的同時,還有詩和遠方。”

在之前的很多影視劇作品中,鄭昊都以出演正面角色為主。而在《春天的馬拉松》中他飾演了一位在很多事情上站在方春天對立面上的村幹部,他也将這個反面角色的私心演繹地入木三分。鄭昊認為這部影片無論從題材還是内容都有着很多的看點,“這部戲景色非常好,畫面非常好,故事很吸引人。”

《春天的馬拉松》全國首映 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電影《春天的馬拉松》今年6月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宣布啟動,7月5日正式開機,曆時52天拍攝完成,劇組幾乎走遍了甯海全境取景,光是拍攝往返的車程累計就達80多個小時。在接近2個月的緊張拍攝日程中,劇組從炎炎酷暑的汗水裡淌過,又在三次台風的侵襲肆虐中堅守,克服了陰雨大霧天氣,最終呈現出了新時代美麗的中國鄉村風景。

影片将獻給觀衆一場不亞于商業大片的影音盛宴,除了用最先進的無人機航拍和高清攝影機拍攝徐霞客開遊地甯海的詩意山水,還有包括當地聞名的十裡紅妝、泥金彩漆、甯海平調等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也都在片中驚喜亮相。

《春天的馬拉松》全國首映 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