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天的马拉松》全国首映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作者:光明网
《春天的马拉松》全国首映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12月10日下午,电影《春天的马拉松》在北京举行全国首映礼,导演夏晓昀,编剧张忌,主演张铎、郑昊、徐百卉、杨昆、赵晓苏、刘扬等主创悉数到场,与观众共同分享影片的创作体会和幕后故事。

《春天的马拉松》被国家电影局列为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重点影片,影片从一场途经乡村的国际山地马拉松赛着手,引出了我国东部农村基层治理和发展振兴中的生动故事,即将于12月14日在全国院线上映。

《春天的马拉松》全国首映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沪浙联手聚焦重大现实题材 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巨变

《春天的马拉松》由夏晓昀执导,张忌、和庆刚编剧,张铎、郑昊、徐百卉主演,杨立新、杨昆特别出演。影片的核心剧情取材于浙江宁海推行《村级权力清单》(简称《36条》)过程中的真实故事,讲述了热情为民的村长方春天,在筹备本村的一场国际山地马拉松分站赛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涉及村级公务、村民管理及氏族关系、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棘手问题,他代表集体和个人所做的选择与坚守。

小村庄里蕴含着大课题和大智慧,电影《春天的马拉松》巧妙切入,选取浙江东部新农村典型范本,跳脱出近年农村电影最常聚焦的扶贫帮困主题,用清新的影像风格将充满时代气息的浙江东部乡村美丽画卷全景呈现给广大观众。影片颠覆了大众对传统农村的固有观念,描述出了制度创新过程中的前进和阻力,展现了富裕起来的浙东农村试点改革的成效。

夏晓昀导演表示:“影片的创作过程中,剧组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乡村治理的各项改革,我们也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感受都汇集在了这部96分钟的电影中。”

《春天的马拉松》全国首映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呈现中国美丽乡村风景人情 讲述振兴路上的梦想与情怀

《春天的马拉松》所表现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巨大的社会变迁和制度创新。影片的主创团队受到时代精神感召,继承和创新了海派电影的风格特点,通过这部影片记录改革过程中的风雨和阳光,讲述乡村振兴路上的梦想与情怀。

由张铎饰演的影片主角方春天是新时代的村干部代表,他生于云顶村,对于这片养育了自己的土地有着深深的爱,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成年后方春天离开了家乡并在城市立足。但当事业有成之时,他没有选择继续在城市打拼,而是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

在首映礼现场,张铎表示参演影片对自己的价值观有了很大的影响,影片中新时代的村长不但要把自己的小家经营好,更要回到家乡带领着大家一起一起把生活过好。在影片中,面对利益的诱惑、亲情的考验、耳畔的质疑,方春天奋力跨过脚下的荆棘,为心中的乡村振兴梦想向前奔跑。

《春天的马拉松》全国首映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影片中,徐百卉饰演的是村长方春天的妻子,对于丈夫的工作一度曾有些不理解。徐百卉认为方春天为了工作忍辱负重,作为妻子会觉得很委屈。她在现场说道:“这部戏不光让大家能够看到全景的现代农村是什么样子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告诉我们在快节奏生活和工作的同时,还有诗和远方。”

在之前的很多影视剧作品中,郑昊都以出演正面角色为主。而在《春天的马拉松》中他饰演了一位在很多事情上站在方春天对立面上的村干部,他也将这个反面角色的私心演绎地入木三分。郑昊认为这部影片无论从题材还是内容都有着很多的看点,“这部戏景色非常好,画面非常好,故事很吸引人。”

《春天的马拉松》全国首映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电影《春天的马拉松》今年6月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宣布启动,7月5日正式开机,历时52天拍摄完成,剧组几乎走遍了宁海全境取景,光是拍摄往返的车程累计就达80多个小时。在接近2个月的紧张拍摄日程中,剧组从炎炎酷暑的汗水里淌过,又在三次台风的侵袭肆虐中坚守,克服了阴雨大雾天气,最终呈现出了新时代美丽的中国乡村风景。

影片将献给观众一场不亚于商业大片的影音盛宴,除了用最先进的无人机航拍和高清摄影机拍摄徐霞客开游地宁海的诗意山水,还有包括当地闻名的十里红妆、泥金彩漆、宁海平调等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都在片中惊喜亮相。

《春天的马拉松》全国首映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