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宋時期的弘文館是幹什麼的機構

唐宋時期的弘文館是幹什麼的機構

中國古代收藏、校理典籍,教授生徒,并參議朝廷制度沿革、禮儀行施事項的官署。東漢至南北朝各代曾有東觀、崇文館、聰明館、士林館等名,皆著述文史、聚集生徒之所。唐宋弘文館由此延續而來,并有所發展,與集賢書院、史館合稱“三館”。

唐高祖武德四年 (621),置修文館于門下省。九年,改為弘文館。唐中宗神龍元年 (705),為避唐孝宗李弘諱,改名昭文館。唐玄宗開元七年 (719),複弘文館舊名。館中藏書20餘萬卷,置講經博士。唐太宗時曾诏京官五品以上者,隸館習書法。唐高宗儀鳳年間,選妙簡賢良官在五品以上者任學士,掌校理圖籍,訂正謬誤。下設直學士、文學直館,皆由他官兼領,無定員。武後垂拱以後,以宰相兼領館務,号館主,由判館事一人輔助辦理館務。校書郎、校理官專習校理典籍。另設令史、楷書手、供進筆、典書、折書手、筆匠、裝潢、亭長、掌故若幹人,辦理校理典籍的各項事務。館中有學生38人,選自皇族、勳臣子弟,習經史書法,凡教授、考試,如國子監之制。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 (978),創立昭文館、集賢院、史館三館書院,賜名崇文院,官職皆沿唐制之名。同時設三大書庫,東廊為昭文書庫、南廊為集賢書庫,西廊為史館書庫。宋太宗端拱元年 (988),于崇文院中殿建秘閣,收藏“三館”真本典籍、書畫。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就“三館”藏書編成《秘書總目》。 元代和明太祖洪武初,曾設弘文館,不久即廢,明宣宗宣德間複設,後并入文淵閣。關注 中國大百科全書資料庫 微信公衆号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