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荀彧的外孫,跟司馬昭本是好朋友,卻因為一個人的死而斷絕關系

文/格瓦拉同志

司馬懿父子掌權後,尤其是司馬昭執政期間,為加快篡奪曹魏的江山,曾使用過很多的陰謀詭計,是以遭到天下正義人士的唾棄,其中便包括不少跟他很要好的朋友。在這些跟司馬昭斷絕關系的人中,陳泰的身份很特殊,最終的結局也令人扼腕。那麼,陳泰究竟是怎樣一位人物?

荀彧的外孫,跟司馬昭本是好朋友,卻因為一個人的死而斷絕關系

荀彧是陳群的嶽父,陳泰的外公

陳泰字玄伯,是漢末尚書令荀彧的外孫,曹魏司空陳群的兒子,以明敏幹練、嚴肅正派而聞名于世。司馬昭自幼與陳泰交好,某次曾向陳泰的另一位知己武陔詢問陳群父子的差別,武陔回答說陳群通達儒雅、淵博練暢,在以天下教化為己任方面勝過兒子;陳泰嚴明綱紀、簡捷精幹,在為國家征戰建功方面則勝過其父。司馬昭聽後頻頻點頭,對武陔的說法很是贊同。

司馬景王、文王皆與泰親友,及沛國武陔亦與泰善。文王問陔曰:“玄伯何如其父司空也?”陔曰:“通雅博暢,能以天下聲教為己任者,不如也;明統簡至,立功立事,過之。”見《三國志·卷二十二·魏書二十二·桓二陳徐衛盧傳》。司馬景王即司馬師,文王即司馬昭。

陳泰起初擔任散騎侍郎,在魏明帝曹叡身邊充當顧問,在父親陳群薨逝後,襲封颍陰侯的爵位,但一直得不到重用,到魏帝曹芳正始初年(240-243年間),才不過做到遊擊将軍的職位。遊擊将軍屬于雜号将軍,為四品武官,隸屬中領軍,與骁騎将軍分掌宿衛之任,不過是個中級将領。

荀彧的外孫,跟司馬昭本是好朋友,卻因為一個人的死而斷絕關系

陳泰在魏帝曹芳時期才開始得到重用

數年後,陳泰出任持節、護匈奴中郎将,領并州刺史,并加号振威将軍,主管并州的軍、政、法等事務,并負責監視匈奴各部落。陳泰在任期間恩威并施,将匈奴各部落管理的服服帖帖,以此深得朝廷嘉獎。不僅如此,面對京城權貴的饋贈、請托,陳泰一概封存,在回京時又全部退還,為官之清廉可媲美其父陳群。

正始九年(248年),陳泰被大将軍曹爽提拔為尚書,重新回到朝堂為官。次年,高平陵之變爆發,太傅司馬懿要求曹爽交出兵權,并承諾保證其性命安全和榮華富貴。曹爽猶豫未決之際,陳泰和侍中許允一起勸說他接受對方的條件,曹爽平素信賴二人,在他們的勸說下,同意交出兵權,但最終卻被誅滅滿門。

荀彧的外孫,跟司馬昭本是好朋友,卻因為一個人的死而斷絕關系

陳泰奉命說服曹爽投降,卻害的後者被誅三族

曹爽的遇害讓陳泰耿耿于懷,為離開朝堂這個是非之地,自請外調,結果被朝廷任命為雍州刺史,協助名将郭淮對蜀漢作戰。陳泰在雍涼戰場駐守七年時間,連番設奇用險,多次擊敗蜀漢大将姜維的入侵,是令姜維無比頭疼的對手。郭淮去世後,陳泰繼任征西将軍之職,假節都督雍、涼二州的軍事,成為曹魏在西北地區最高的軍事長官。

魏帝曹髦甘露元年(256年),司馬昭執政後的第二年,陳泰回朝擔任尚書右仆射,負責官員的選舉、任命工作,期間曾經兩次參與對吳作戰事宜,并因功增加食邑,子弟一人被封為亭侯、兩人為關内侯,端的是榮耀無比。

陳泰雖然自幼跟司馬昭便是好朋友,但自诩為魏朝忠臣,對于司馬昭攬權專政、削弱皇室的行為很是不認同,漸漸地在心理上跟他拉開了距離。雙方間的隔閡日深,終于在魏帝曹髦遇弑後,迎來關系的徹底斷絕。

荀彧的外孫,跟司馬昭本是好朋友,卻因為一個人的死而斷絕關系

曹髦率衆讨伐司馬昭,結果被弑殺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不甘司馬昭羞辱、挾持,統帥宮中衛兵、奴仆讨伐司馬昭,結果在南阙被司馬昭的心腹賈充率軍阻攔。賈充對曹髦不僅毫不講君臣之道,反而指使部将成濟弑君,一時令天下大駭。事件發生後,陳泰與太傅司馬孚枕着曹髦的屍體号哭盡哀,讓随後趕來的司馬昭倍感尴尬。

司馬昭見叔叔和發小如此“拆台”,心中老大不爽,但又不能公然發作,于是頗為尴尬地向陳泰詢問天下人會如何看自己,自己該怎樣處理此事。陳泰義憤填膺地回答到:“唯有斬殺賈充,才可以謝天下人。”司馬昭試探着詢問是否還有别的辦法,陳泰氣憤地說:“難道非需要我說難聽的話嗎?”司馬昭自讨沒趣,灰頭土臉地走開。沒過多久,陳泰便因過于悲恸,最終竟吐血而亡。

荀彧的外孫,跟司馬昭本是好朋友,卻因為一個人的死而斷絕關系

因為曹髦被弑事件,陳泰與司馬昭決裂

帝之崩也,太傅司馬孚、尚書右仆射陳泰枕帝屍於股,号哭盡哀。時大将軍入于禁中,泰見之悲恸,大将軍亦對之泣,謂曰:“玄伯,其如我何?”泰曰:“獨有斬賈充,少可以謝天下耳。”大将軍久之曰:“卿更思其他。”泰曰:“豈可使泰複發後言。”遂嘔血薨。見《三國志·卷二十二·桓二陳徐衛盧傳》注引《魏晉春秋》。

陳泰薨逝後,被追贈為司空,谥号穆侯。陳泰的子孫在魏晉南北朝擔任顯官者極多,連南陳開國皇帝陳霸先也是他的後代,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