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時的黃崖洞兵工廠:6年生産26萬發炮彈58萬枚手榴彈

#抗戰時的“黃崖洞”是生産步槍嗎#

“在高高的山崗上,有我們無數的好兄弟。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這首歌創作于1937年的《遊擊隊之歌》,反映了抗戰時期八路軍在後勤保障、武器裝備上的極度匮乏,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從敵人手中擷取。

抗戰時的黃崖洞兵工廠:6年生産26萬發炮彈58萬枚手榴彈

為了解決槍支彈藥的不足,八路軍陸續設立了一批兵工廠,用土法生産槍支彈藥,為抗日戰争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規模最大的兵工廠當屬黃崖洞兵工廠。

抗日戰争初期,八路軍總部在山西省晉中市榆社縣講堂鄉韓莊村建立了太行山區最早的一家兵工廠——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1939年7月,日軍入侵榆社縣後,八路軍總部韓莊修械所受到了嚴重威脅。為了建立一個長期而穩固的軍工生産基地,八路軍總部決定給韓莊修械所搬家。

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負責為韓莊修械所選擇位址。左權是一位畢業于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的高材生,具有很強的軍事眼光。他在太行山一帶進行實地選址,最終選擇在黃崖洞。

抗戰時的黃崖洞兵工廠:6年生産26萬發炮彈58萬枚手榴彈

黃崖洞位于山西長治市黎城縣城北45公裡東崖底鎮下赤裕村西北的深山之中。這裡的懸崖陡壁都是黃色,東崖半空有一個天然石洞而得名。當時,從外界進入黃崖洞,隻能通過一條狹長的“s”形通道,這條“s”形通道全長約1.5公裡,兩旁壁立千仞。在通道上設定一道關卡,易守難攻,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前面提到的天然石洞,位于太行絕壁的半山腰上,高25米、寬20米、深40米,可以配備200多人的兵力。這裡幹燥涼爽,适宜存放軍火武器,可以作為兵工廠的軍火庫。在黃崖洞附近一片名叫“水窯”的山谷,林木茂密,十分隐蔽,适宜作為生産武器的廠房。

抗戰時的黃崖洞兵工廠:6年生産26萬發炮彈58萬枚手榴彈

當年9月,八路軍總部軍工部長劉鵬、一所所長程明壘、一所總工程師陳自堅來到黃崖洞丈量面積,啟動了黃崖洞兵工廠的建設。由于時間不等人,前線的戰士急需槍支彈藥,他們一邊建設工廠,一邊用機器生産槍支彈藥。

最初,黃崖洞兵工廠從韓莊村搬遷來10餘部陳舊機床、刨床、鑽床和一台三節鍋爐。沒有精密儀器,工匠隻能拿韭菜葉當量具;沒有現代化機床裝置,勞工們隻好用锉刀制造槍支。但是,勞工們生産熱情非常高。當時勞工們口耳相傳着許多順口溜,其中一首說:“全憑一把土锉刀,太行山上出英豪。奪了邊區狀元印,《新華日報》天天飄。”這是稱贊兵工廠裡的工匠、勞工師傅們,克服了簡陋的生産條件,成為邊區的勞動模範。

左權為黃崖洞兵工廠的發展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從外面籌措機器裝置,還從延安調來一台精密裝置。到1940年,這裡已經發展為一家有40多部機器、裝置的大型兵工廠,車、刨、鑽、沖、切、削等機床一應俱全,還有一台10千瓦的直流發電機。水窯谷的廠房有12棟房子,總面積有6000多平方米。其中規模最大的鉗工房,有1000多平方米,分為兩層結構。樓上是勞工的宿舍,樓下是生産工廠中的房間。

抗戰時的黃崖洞兵工廠:6年生産26萬發炮彈58萬枚手榴彈

制作槍支彈藥,需要大量的鋼鐵和火藥。八路軍沒有冶煉鋼鐵的工廠,鋼鐵主要以繳獲的彈殼、鋼盔、鐵軌等為原材料。那時候,八路軍打完一場仗後,戰士們都養成了撿彈殼的習慣。這些收集的彈殼要全部交上去,送到黃崖洞兵工廠,做成我們自己的子彈殼。

當然,光是靠彈殼和鋼盔遠遠不夠規模化生産需要的原材料。怎麼辦?在電影《鐵道遊擊隊》裡,遊擊隊經常扒下敵人鐵路上的鐵軌。一方面可以破壞敵人的交通線,另一方面把鐵軌送到兵工廠,可以作為制造槍支彈藥的原材料。

火藥的原材料主要是木炭。黃崖洞周邊有不少樹林,将這些樹林砍下來,燒制成木炭,再磨成粉就可以了。

抗戰時的黃崖洞兵工廠:6年生産26萬發炮彈58萬枚手榴彈

黃崖洞兵工廠全盛時期,全廠有勞工3000多人,設有廠部,下設3個行政科,分别是總務科、器材科、工務科,還有4個部,分别是車工部、鉗工一部、鉗工二部、鍛工部。在1940年,黃崖洞兵工廠生産走上了正軌後,每年生産出來的武器、彈藥可裝備16個團。

不僅如此,黃崖洞兵工廠還研發出我軍第一種制式步槍——“八一”式步槍,八路軍第一種自産“擲彈筒”等,為人民軍工生産培養了大批優秀技術人員。

抗戰時的黃崖洞兵工廠:6年生産26萬發炮彈58萬枚手榴彈

從1939年到1945年短短6年間,黃崖洞累計生産手榴彈58萬枚、迫擊炮2500門、炮彈26萬多發和1萬多支“八一式馬步槍”,有力地支援了前線。

黃崖洞兵工廠的存在,對于日軍來說是巨大的威脅。1941年11月11日,日軍第36師團出動第4、6混成旅共計7000餘人進犯黃崖洞兵工廠。八路軍以劣勢兵力和簡陋的武器打響了黃崖洞保衛戰,以傷亡160餘人的代價,取得了斃傷敵人近1000人、敵我傷亡比例6:1的輝煌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