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孫中山委任為全國總商會副會長,少将軍銜,他的小女婿是正國級

作者:文史茶館2018

在遙遠的雲南宣威,有這樣一個浦姓教書先生,生了4個兒子,3個兒子都按照他的期望,走上了讀書求功名之路,隻有老二浦在廷生性頑劣,脾氣倔強,不喜讀書,喜歡冒險,最讓他生氣。

在14歲那年,浦在廷離家出走,跟着馬幫跑江湖去了。跑江湖是非常辛苦的,需要經常翻山越嶺,風餐露宿,雲南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中,各種猛獸蟲蛇橫行,一不留神感染了瘴氣,就會一命嗚呼。

浦在廷不幸得了惡性瘧疾,高燒四十多度,全身滾燙,好幾天裡沒有喝一口水,沒有吃一粒米,隻剩下一口氣了,同行的人都以為他要不行了,沒想到在最後時刻,他居然戰勝病魔,又活過來了。

被孫中山委任為全國總商會副會長,少将軍銜,他的小女婿是正國級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那些年,浦在廷去過雲南,貴州和四川的很多地方。通過幾年的跑江湖,做生意,他開闊了眼界,有了一些積蓄,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浦在廷決定創辦一家公司,這就是宣和火腿股份有限公司。雲南宣威以盛産火腿出名,是全國“三大名腿”之一,浦在廷充分利用家鄉的資源,加以技術改進,生産出了享譽大西南甚至全中國的宣威火腿。

短短幾年,公司生意越做越大,可時值亂世,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各種苛捐雜稅,盤剝欺壓,公司最終破産了。浦在廷沒有灰心絕望,他重整旗鼓,又創辦了一家屬于自己的公司,即浦在廷兄弟罐頭有限公司。

浦在廷的确是一個成功的商人,短短幾年,公司再度興盛起來。作為當地的一個大商人,浦在廷積極投身軍界。蔡锷發起護國運動,讨伐袁世凱,打仗需要錢,他在宣威設立了兵站,委任浦在廷為兵站負責人,負責籌措糧草等軍需物資。

大軍閥唐繼堯鑒于浦在廷的功績,手書“急公好義”匾額送給他。孫中山發起北伐運動,浦在廷更是積極響應,把家中的生意交給弟弟,跟随北伐軍擔任了軍需處處長。

被孫中山委任為全國總商會副會長,少将軍銜,他的小女婿是正國級

(浦代英和樂少華夫婦)

因為支援北伐有功,浦在廷被孫中山委任為全國總商會副會長,并授少将軍銜。是以現在宣威浦家祖居大門上寫了三個字,叫“少将第”。孫中山還給浦在廷的公司題了四個字,“飲和食德”。

浦在廷不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他有錢,卻并不看重錢。他愛國,想為孫中山的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他悲天憫人,經常周濟貧苦人家,左鄰右舍有了什麼急難事,他總是慷慨解囊,予以幫助。

浦在廷還熱心于公益事業,他捐資為本縣人民修築了幾座橋,他常說一句話,積财給子孫,不如積德給子孫,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

雖然富甲一方,是當地的火腿大王,浦在廷一生卻隻結過一次婚,他和妻子的感情很好,一共生育了3子5女,長子浦承統留在家中照顧生意,次子浦承綱是黃埔一期的學生,三子浦承緒遠赴日本留學。

名氣最大的還是他最小的三個女兒,因為有一個開明的父親,這三個女兒也像哥哥們一樣,勇于走出家門,接受了新思想,她們都走上了革命道路,走出家鄉,去了南京上海,然後再去北京,最後齊聚革命的聖地延安。

被孫中山委任為全國總商會副會長,少将軍銜,他的小女婿是正國級

(浦氏三姐妹,浦石英,浦瓊英,浦代英)

最大的是浦代英,在延安嫁給了樂少華,樂少華是留學蘇聯的“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之一,在中央蘇區的時候,是一員進階将領,擔任過紅七軍團政委。

當時粟裕是紅七軍團參謀長。樂少華的地位在粟裕之上,當然了粟裕對他的評價不高,稱他是蠻橫瞎指揮,給紅七軍團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建國後,樂少華擔任過東北工業部副部長。

然後是浦石英,在延安因為自己的性子慢,是以改名叫雷迅,她的丈夫叫趙文獻,陝北人,當過橫山縣委書記,也是一位黨的進階幹部,老革命,建國後當過甘肅省副省長。

最小的女兒叫浦瓊英,因為最小,也最得浦在廷的寵愛。浦瓊英出生的時候,浦在廷不在家,等他回來,妻子破天荒地給他開了一個玩笑說,生了個女孩,我們家女孩多,生下來之後,我就把她給扔了。

這本是一句玩笑,浦在廷卻當真了,親生的骨肉怎麼能扔呢?他伸手給了妻子一個巴掌,這是他唯一一次動手打妻子,就是為了最小的女兒浦瓊英。當然了,後來浦在廷為此向妻子道了歉。

在衆多孩子當中,浦瓊英最像父親,膽子大,敢于冒險。浦瓊英4歲的時候,和兩位姐姐一起過河,隻有一座破木橋,兩位姐姐都不敢過,浦瓊英大聲說,我敢過,說完真的走上橋,沒走幾步,他也害怕了,撲通一聲掉進了水裡。

浦瓊英嗜好讀書,有時候沉迷于書的世界裡,忘記了周邊的一切。他還生性活潑好動,不讀書的時候就上樹爬牆,是學校裡有名的短跑健将,在她們女中運動會上拿到了短跑項目的冠軍。

1931年,南京舉辦全國性的學生運動會,浦瓊英作為雲南省的學生代表之一參加。運動會結束,讓大家非常不可思議的是,浦瓊英沒有回家,她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要去北京讀書求學。

當時的浦瓊英年僅15歲。父親浦在廷14歲離開家門,跟随馬幫跑江湖,浦瓊英15歲獨自一人闖北京,父女二人都是敢于追求自己夢想,有魄力,有勇氣的好少年。

被孫中山委任為全國總商會副會長,少将軍銜,他的小女婿是正國級

1936年,浦瓊英考入了北京大學實體系,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為了追求革命真理,她去了延安。當時來到延安的很多革命青年,為了不拖累家庭,往往都要改名字。

浦瓊英給自己改了一個好名字,叫卓琳。在延安,她認識了鄧小平,1939年他們喜結連理,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從此相濡以沫,風雨同舟,攜手走過了半個多世紀。

被稱為雲南火腿大王有少将軍銜的浦在廷,當然不會想到,他的三個女兒都那麼有出息,三個女婿更是一個比一個厲害,最厲害的是小女婿鄧小平,他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共和國的掌舵人,正國級上司人。

浦在廷在1950年逝世,享年80歲。浦石英在1970年病逝,享年57歲,她的丈夫趙文獻在1967年病逝,享年59歲。

浦代英在2001年,以90歲高齡逝世,她的丈夫樂少華在1952年被錯誤地處分,自殺而死,後來被平反。浦瓊英最高壽,在2009年以93歲高齡逝世,一代偉人鄧小平在1997年逝世,享年也是93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