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業價值》:大資料下的财務轉型

《商業價值》:大資料下的财務轉型

擁有更多的财務資料後,cfo如何做好企業的“晴雨表”和“預警器”?

《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推出以及全球經濟處于長期波動性和不确定性的影響下,企業的風險管控更加複雜。作為與資料打交道、用資料說話的财務高管,如何在大資料時代,收集、分析、挖掘與财務相關的資料,改進工作效率與效益,獲得業務發展的洞察?

大資料時代下,cfo的職能已經從财務管理延伸到提升企業整體績效,進而企業财務也要随之轉型,即通過高效的财務流程對企業的現金流、收購兼并、資源配置、風險管控等進行管理,利用大資料等分析工具獲得深度洞察,将資源更好配置在增長領域。

據美國最佳實務研究和定量分析頂尖機構cfo 執行委員會(cfo executive board)2011 年調查顯示,30% 的 cfo 表示其公司的績效可能由于不達标的企業績效管理而蒙受損失,一些 cfo 表示這種損失比例高達 80%;财務部門被迫浪費大量的時間在搜集和驗證資料(47%)以及管理流程(50%)上,相反,最為核心的增值分析隻占據 23% 的比例。

“無論是建構有效的财務共享服務平台,還是提升财務組織卓越營運能力,抑或是加強戰略、營運和績效的關聯度,提升預算管理水準,進行有效的風險管控和資金管理,都需要依托強有力的資訊化平台。”埃森哲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财務與企業績效咨詢服務主管李忠寶對《商業價值》記者表示,在這個前提之下,對中國大型企業而言,把财務管理的流程統一化和标準化應作為目前财務管理轉型的重點。

在埃森哲2012年針對15個行業的95家企業cfo的《2012年中國企業卓越績效财務研究》報告中發現,在資訊化方面,中國cfo認為實行财務标準化管理以確定财務管理流程在整個企業内保持一緻是未來2年财務工作計劃的重點。相比而言,國際一流企業的cfo則把實施先進的企業績效管理工具及财務标準化作為工作重點。

“大資料”就是希望打破存儲的壁壘,對企業多年積累的業務、财務、市場和人事等方面的各種資訊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從中找出可以幫助和指導業務發展的洞見。“‘大資料’的興起有可能颠覆既有的企業資訊管理體系。”埃森哲大中華區财務與企業績效管理咨詢董事總經理王承衛表示。此前,企業在推進财務管理資訊化和标準化時,特别強調在内部建立統一标準,以確定财務資訊與業務資訊标準的統一。在大資料時代,因為資料挖掘和分析的工具更為先進,即使資料格式不統一,仍然能夠進行高效的分析,為資訊基礎架構原本較差的企業提供了跨越更新的機會。

大資料為企業管理提升創造了新的機遇,但是也帶來諸多挑戰。大資料的使用需要企業能夠打破業務條線和部門之間的資料區隔,進而全面分析處理企業内部的海量資訊。就财務管理而言,當務之急則是需要将财務資訊與業務資訊高度內建,并在此基礎上依托先進的資訊處理平台進行分析,以支援決策。

一些企業已經深刻意識到相對滞後的資料管理不利于為決策提供支援。在埃森哲的調研中,有受訪企業的cfo表示,所在公司的資訊系統目前隻能部分滿足決策支援的需要,許多财務管理的構想都因滞後的資訊化平台而無法完全實施。而有些企業已經開始緻力于搭建基礎資料平台,下定決心将erp從傳統的會計核算系統改造成為有效的決策支援系統,貫徹大資料分析的思路,充分挖掘和使用一批管理資料和支撐資料。

大資料的興起為推動企業财務組織轉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大資料不應僅僅局限在提升企業資訊化水準上,更應該成為中國企業cfo整合企業内部資料資源的利器。中國企業cfo需要掌握經營分析和經營管理的權力,将資料的供應、分析和資源的配置都納入其管理範疇,推動财務組織從會計核算向決策支援的轉型。

<b></b>

<b>原文釋出時間為:2013-09-21</b>

<b>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