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揚帆起航,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曆史交彙點上,我們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展望“十四五”時期,我們進入怎樣的曆史方位?需要實作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作既定奮鬥目标?本版即日起推出系列評論,與讀者共同探讨這些問題。
——編者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的決議。檔案全文共有19篇65章,第一篇就明确指出:“十四五”時期推動高品質發展,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建構新發展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建構新發展格局,是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邏輯、曆史邏輯、現實邏輯決定的。”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不僅具有科學的理論基礎,還具有堅實的曆史基礎和實踐基礎。
新發展階段明确了中國發展的曆史方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作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之後,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這标志着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需要我們準确把握内外部環境和社會主要沖突的變化。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條成功經驗,就是科學運用唯物史觀判斷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曆史方位和發展階段,并根據這種判斷制定科學的方針、路線和戰略。目前,我們隻有立足新發展階段,才能認識清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的經濟社會基礎和内外部環境,才能辯證地、科學地把握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準确判斷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才能充分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沖突發生的關系全局的重大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帶來的新特征和新規律。
新發展理念明确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科學回答了在新發展階段實作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作發展等重大問題,明确了新發展階段的目标、動力、方式和路徑,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隻有貫徹新發展理念,我們才能成功克服傳統發展模式的各種弊端,才能充分吸收世界各國發展的經驗教訓,才能在創新中實作新舊動力的轉換,在協調中克服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在綠色中實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開放中進一步建構國際合作新平台和新競争力,在共享中達到共同富裕,進而在高品質發展中圓滿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标。
新發展格局明确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是面對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主動作為,是适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重大決策,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準的戰略部署,是發揮比較優勢重塑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争新優勢的戰略抉擇。隻有通過建構新發展格局,我們才能在科技自立自強中突破“卡脖子”問題,實作新發展階段的創新驅動,才能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管理實作國内大循環的重構和提升,才能在國民經濟循環暢通的基礎上建構更高水準的開放型經濟,進而在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基礎上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行穩緻遠。
總的來看,進入新發展階段明确了我國發展的曆史方位,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和建構新發展格局的認識前提和曆史理論基礎;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确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是建構新發展格局的思想指導和理論指南;建構新發展格局明确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是新發展理念在戰略舉措層面的具體展現和行動部署。這三者互相呼應、互相補充,構成了一個有機體系。我們要在融會貫通之中做好貫徹落實,確定“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注入強大動力。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29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