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瓶梅》的飲食譜,豈能少了她

一部《金瓶梅》,記錄了人世間的種種故事。

其内容是洋洋大觀,不同的人從中看到的故事迥異,美食家專注于飲食,而社會學家關注的是社會生态。今天來看,其價值的豐富多元,一樣不可忽略。

《金瓶梅》,是一座文化寶庫。

《金瓶梅》的飲食譜,豈能少了她

世情小說《金瓶梅》不知迷了多少人,記得以前是遍尋不着,有位朋友找了一冊盜版的,也大緻翻了一下,後來看電子版的,還是覺得其故事和寫法在今天也還有值得借鑒的地方。雖然《金瓶梅》是一部通俗小說,裡面提到的飲食不少,在邵萬寬、章國超的《金瓶梅飲食譜》裡記錄下了形形色色的飲食,“金瓶菜肴不但代表着明時期的飲食風貌,而且有它獨具的制作風格”,可稱得上是明代市井中的“食譜大全”。

這份“食譜大全”中,即包括美馔佳肴,也有面點雜食,也有幹鮮果品,更少不得酒與茶,多達200多種。這其中的面點就有壽面、豬頭鹵面和鳝魚面。

《金瓶梅》第五十回中有句雲:王六兒生日,請西門慶過去坐坐。晚間,玳安來韓家接西門慶,馮媽媽道:“安官兒,你韓大嬸隻顧等你不見來,替你留下分兒了。”就向櫥櫃裡拿了一盤驢肉,一碟臘燒雞,兩碗壽面,一素子酒,讓玳安吃了。

這壽面原是過生日要吃的,以面祝壽,這在明代還是蠻流行的。據《大明會典》記載:宣德年間,東宮千秋節,有壽面(此處的“千秋節”是對壽辰的尊稱);正統年間,皇太後壽誕,有壽面,想來,那一定是龍須面了。而玳安所吃的壽面,當是普通的面,應該不會太豪華的。

豬頭鹵面在今天已經是很少見到的了。在第五十二回,有西門慶陪幫閑、把兄弟應伯爵和謝希大在家吃豬頭鹵面的場景:

不一時,琴童來放桌兒。畫童兒用方盒拿上四個小菜兒,又是三碟兒蒜汁,一大碗豬頭鹵,一張銀湯匙,三雙牙箸。擺放停當,三人坐下。然後拿上三碗面來,各人自取澆鹵,傾上酸醋。那應伯爵與謝希大,拿起箸來,隻三扒兩咽,就是一碗。兩人登時狠了七碗。西門慶兩碗也吃不下。

其味正如應伯爵道:“今日這面,又好吃,又爽口”。這豬頭鹵面乃是一種“醬汁鹵面”,其流行于北方的一種面食。面條先經煮熟,盛入碗内,都不帶湯水,再澆上不同的汁、醬、鹵和配料,拌和而食。

《金瓶梅》的飲食譜,豈能少了她

鳝魚面是出現在第四十九回裡。那天正是李瓶兒的生日宴會上,上了若幹道菜之後,“随即又是兩樣添換上來:一碟寸紮的騎馬腸兒,一碟腌臘鵝脖子,又是兩樣豔物……一碟子癞葡萄,一碟子流心紅李子。落後,又是一大碗鳝魚面,與菜卷兒,一齊拿來。”

鳝魚面的做法跟今天相比,也有些差異,據考證,那時的鳝魚是切成鳝絲,而今天的則是鳝段。鳝絲很顯然是要更入味一些,隻是時下的講究飲食的快捷,倒忽略了這些小細節,真是不該。

有意思的是,西門慶的兩份宴席菜單中,均不見面條的出現,想來此時的面條也是毫不鮮見,隻是普通飲食當中的一種,難以顯示出其身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