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loe bennet和chloe wang,你能看出這倆英文名字的“顔色”不一樣嗎?
看不出來?據說在好萊塢,名字的“顔色”影響可大了。

最近,英國演員艾德·斯克林為抗議好萊塢的“洗白”,退出了漫畫電影《地獄男爵》的拍攝。
所謂“洗白”,指的是由白人演員扮演那些不是白種人的角色。比如斯克林在《地獄男爵》裡,扮演的就是一個日本裔混血,是以遭到很多亞裔美國人的抗議。
“從文化的角度,正确地出演這樣一個角色對大衆來說有着重大的意義,如果忽視這一責任,将掩蓋少數族裔的故事和藝術成就。”斯克林說,經過考慮,他最終決定放棄這一角色。
正當大家為斯克林點贊時,一名華裔女演員的聲音突然“高亮”起來,她就是開頭提到的chloe bennet,中文名叫汪可盈。
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汪可盈對斯克林的行為表示感謝,因為他“對抗了好萊塢對亞裔美國人持續不斷的漠視和輕率”,并盛贊他是個“真正的男人”。
然而,網友們很快就扒出,汪可盈原名叫chloe wang,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白人。為了更好地在美國發展演藝事業,她将自己的中國姓氏wang 改成了bennet。部分網友是以說,汪可盈“沒有資格代表亞裔人群發言”。
面對質疑,汪可盈迅速做出反擊。她首先表示:“改姓不會改變一個事實,就是我有一半中國血統。我曾經生活在中國,說國語,而且是受美國和中國兩種文化的影響長大的。”同時,她對自己改姓的行為也進行了辯解:“好萊塢是種族主義的,因為之前的姓讓他們感覺不舒服,是以我得不到角色。我會盡自己一切力量,讓演員被迫改姓這種事不再發生。”
1992年,汪可盈出生在美國芝加哥。她的祖母在1957年從上海移民到美國,曾在《紐約時報》工作。汪可盈從3歲起就學習舞台表演、唱歌、跳舞,到13歲時已經活躍于各類戲劇表演活動中。
2008年,汪可盈前往上海發展個人演藝事業,第二年發行了個人首支單曲《uh oh》。兩年後,她回到美國,并将事業重心轉向了戲劇領域。
2013年,憑借漫威系列大熱美劇《神盾局特工》中的skye一角,她不僅在美國收獲了超高人氣,也在中國積累了一大票鐵粉。
然而,她之是以能獲得這個角色,就與改姓有關。
汪可盈曾對媒體透露,當她進入美國演藝界後,發現作為一名亞裔很難得到演出機會。她去過很多公司試鏡,最後都沒了音訊。在生存壓力下,她與家人商量後改掉了自己的姓氏。但并不是因為她不認可自己的亞裔血統,而是因為這個行業的歧視不得不這樣做。當她是chloe wang的時候,好萊塢沒有給她任何機會,而變成chloe bennet後沒多久,她就拿到了演藝生涯的首個大角色。
“我換了名字後,第一次試鏡就通過了。在《神盾局特工》試鏡時,從業人員還特意告訴我,我就是他們在找的那個女孩。”汪可盈說,也許很多人了解不了為啥換個姓氏就能改變這麼多,“但這就是好萊塢最真實的一面”。
在斯克林退演的事情發生後,汪可盈接受了美國媒體的采訪,她說,在好萊塢,發生在亞裔美國人身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持白人至上或種族觀念的人會告訴我們,‘你們就是笑柄’。他們刻闆地認為,我們就是書呆子,我們是害羞的女孩,或者說那個男孩不性感因為他是個亞洲人。”
事實上,少數族裔演員在好萊塢改名的案例非常多。在“潛規則”的壓力下,他們不得不把自己的名字“漂白”,還有一些猶太人把自己的名字改得更像基督徒。不過,他們一般不願意承認這一點,總會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做借口,極少有人敢像汪可盈這樣,公開而直接地把原因歸咎于好萊塢的種族歧視。
根據2016年的一項調查,在美國勞動力市場上,非白人如果把履歷上代表他們種族的資訊抹掉,那麼他們得到面試的機會就會增加一倍多,這種做法被稱為“履歷漂白”,在美國非常常見。
至于好萊塢,雖然一直标榜“政治正确”,而且第一條原則就是“反對種族主義”,但“洗白”這種從默片時代就有的習慣,直到今天仍在延續。
電影公司和投資方的理由是,他們需要明星來吸引粉絲,而亞裔演員不那麼受關注。目前,亞裔美國人隻占全美人口的5.4%,而2014 年的資料顯示,美國影視劇中隻有1.4%的主要角色是亞裔。
最近的一次“洗白”,就是派拉蒙公司翻拍的電影《攻殼機動隊》了,這部改編自日本漫畫的作品,扮演主角草薙素子的是好萊塢女星斯嘉麗·約翰遜。當看到心中的日本“禦姐”長了一雙歐式大雙眼皮,亞洲動漫迷們表示實在難以接受。就連約翰遜自己也承認“其實是沒有身份認同的”,“我從未試圖扮演一個不同人種的人”。
無論是迫于生計而改姓,還是為了所謂的票房而“洗白”,都不是一個宣揚機會平等的社會應該存在的現象,汪可盈揭開了好萊塢的遮羞布,她的勇氣值得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