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百年每天都在閱讀,創新學習形式進入耳朵進入大腦更加親密。專科老師為盲人學生創作立體盲文漫畫書,老兵黨員乘坐"紅船"并排學習黨史,50名大學生攜手打造"紅樓"數字樣闆圖書館,深圳首個以中共精神家譜為主題的公園首次亮相...
水晶報第30期《3Q關于黨史》專欄,繼續向大家發送輕松、親民、新鮮的黨史講座"Q方法"
山東德州:特教打造立體盲文漫畫書,創新黨史"開路"
江蘇台州:"紅船"江研究黨史,創新方式更貼心
顔揚州大學:50名學生打造"紅樓"數字樣闆圖書館
深圳市龍華區:深圳第一個以中共精神譜系為主題的公園揭幕
深圳市寶安區:44個紅色地标和21條科研線路,這所國小開展黨史跟蹤研究
深圳北立莫斯科大學:黨史、科學文、黨史故事大會第一站在這裡舉行!
01
特約老師創作立體盲文漫畫書,創新黨史"開路"
為了讓盲人學生更好地學習黨史,山東省德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王曉軒創新了閱讀形式,創作了立體盲文漫畫《少年黨史》,讓學生多感官體驗曆史。
《青年學習黨史》主要講述了中國共産黨百年的光輝曆程,從前期設計到一年完成後期制作。與純文字、無色彩、無插圖的普通盲文書相比,該書不僅結合了漢字和盲文,書中還配備了非常圖形化的立體紙模型。王曉軒在創作過程中親自手繪了每一章的繪畫,并将畫面的輪廓擡高了線條,并添加了星星、海洋、海灘等場景的立體浮雕,讓孩子通過觸感感受到立體影像。此外,書的左上角每一頁都有一個二維碼,掃碼也能給學生一種聽覺體驗。
這些書以中國傳統的折疊方式裝訂,展開長達10米,就像黨史的長廊。《少年黨史》是盲人學生的一種閱讀創新,不僅讓學生親身觸摸曆史,用心感受曆史,更照亮盲童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來源:閃電新聞)
02
"紅船"河研究黨史,創新方式更貼心
"我當過軍人,革命前輩們不怕流血犧牲,拼搏的精神,激勵着我......"近日,江蘇省台州市海陵區南街一位老黨員與大家分享了他的故事。
這是全市南街榮民服務站組織60多名榮民黨員一起乘坐"紅船"開展"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傳統"黨史學習教育的場景。機艙外,陽光明媚。"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的中國......"在"紅船"上,大家唱起了一首革命歌曲,船艙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移動教室"。
本次活動為了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人心,在"現場"字中上下,組織了一次重訪黨的誓言、講紅故事、一路聽黨課、一路唱紅歌等紅主題活動,内容豐富,接地氣, 活力四射,深受廣大黨員的歡迎。
退役軍人乘坐"紅船",一邊探索台州鳳城江沿岸的風景,一邊體驗精心設計的黨史學習與教育課程。小屋就像一個流動的學習陣地,既是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思想的有效途徑,也是深化黨的建設工作、鞏固基層黨建的重要途徑。(資料來源:學習動力台州學習平台)
03
揚州大學50名學生打造"紅樓"數字樣闆圖書館
近日,曆時3個多月的揚州大學建築科學與工程學院工程管理系的50名大學生和研究所學生,利用建築資訊模組化BIM技術,實作了中共代表大會現場等10座具有重要意義的代表性紅色建築的數字模組化。 遵義會議遺址、天安門塔等,并以這種方式回顧從石庫門到天安門的曆史曆程,重溫中國共産黨的光榮奮鬥。
為了追求紅色印記,工程管理系師生策劃了"建築黨史"紅色文化實踐活動,通過"研究書1和1"的方式組建了10個研究團隊,每個團隊由2名研究所學生和3名大學生組成,依托BIM工程中心和智能建築實驗室, 将黨史研究與專業實踐相結合,通過資料擷取和小組讨論,標明中共大會現場等10個具有代表性的"紅色建築"進行數字化模組化。為了還原建築的風格和色彩,團隊不僅建立了建築的外部模型,還專門對室内吊燈、咖啡桌等複雜構件進行了模組化。
紅樓是黨曆百年曆史上最生動的曆史見證,将BIM數字模組化技術與VR模拟現實技術相結合,展現出紅色建築風格,不僅增強了學生全面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也展現了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的偉大精神。團隊指導員表示,未來将更加深入挖掘紅色資源,打造規模更大的"紅樓"數字樣闆庫,帶領大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延續紅精神。(來源:學習動力揚州學習平台)
04
深圳首個以中國共産黨精神譜系為特色的公園揭幕
深圳市龍華街道周邊實施"數字化龍華,城市核心"戰略部署,在龍華區委組織部的有力指導下,打造了深圳第一個以中共精神譜系為主題的公園。"偉大的黨建精神"、"抗疫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特别行政區精神"等第一批融入了中共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被烙印在公園安裝的突出位置,吸引了許多前來公園散步的居民停下來觀看,耳對耳地吸收努力的力量。
以"奮鬥與紅色傳承"為主題的街道,在公園内長約2公裡,占地約5萬平方米,錯放了"中共精神譜系緞帶""百年名言林""奮鬥榮耀牆""黨"等裝置,以及"中共精神光譜的高光沖孔點"等互動街區,将中共精神譜系融入公園。 景觀形式多樣,将這一紅色遺産融入到人民大法人、龍族人的日常生活中。
同時,街道堅持紅色傳承與民生服務相結合,在園區内精心打造為人民群衆和人民黨群服務V站,并根據功能定位設計建造不同風格的主題空間,如奮鬥書吧、商圈廳等。 母嬰房、夢幻時代放映廳、安心小屋、休息間等,滿足居民群衆差異化的需求。(來源:雷丁網)
05
44條紅色地标和21條科研線路,深圳市寶安區鹿崗國小開展黨史跟蹤研究
鹿港國小是深圳市寶安區教育體系中第一所黨建工作示範學校。為深入學習教育黨史,推進"雙減"政策落地和課後,學校決定以課程形式開展黨史學習。
暑假期間,鹿港國小德育部深圳"四史"學習教育實踐基地,如逐一調研,同時考察活動場地的安全性、活動區域、防疫要求等,然後按照主題契合、場地相似、調研出行課程的原則進行整體設計, 内容整理、選址檢查、路線規劃等,標明44個跟蹤站點,設計21條研究出行路線。
近日,寶安區鹿港國小新組建的黨史搜尋組走出校門,沿着21條調研路線和44個重要紅色地标追溯黨史。9月24日,國小生黨史搜尋組首次出發,經過半小時的車程,抵達中共寶安縣第一次黨代會教育基地。他們仔細地聽着叙述者,仔細地做筆記。中國共産黨寶安縣黨組織的成立,工農革命運動的興起,中國共産黨寶安縣第一次黨代會的成功召開......一段曆史,一段轶事,搜尋組成員津津有味地聽着,工農革命軍飛刀,穿過草鞋等文物,讓同學們看得迷戀不已。據悉,鹿港國小計劃組織四、五、六年級學生輪流學習和參觀,推動黨史學習和教育走進心目。(來源:雷丁網)
06
黨史、理學文、大學黨史故事會第一站在墨北深舉行
10月12日,由深圳市委宣傳部(市委講師組)組織的大學黨史故事大會第一場活動在北京莫斯科大學舉行。市委講師組創新開展了講道相結合的招收,邀請上司幹部、理論專家、文藝名人、先進模範等各類嘉賓,以理論、文藝、故事等形式,傾講黨的曆史、思想,實踐初心。大學黨史故事的第一站将放在深北莫,就是以此為契機,探索如何創新,講黨史,生動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激發師生學習曆史、學習曆史信、學習曆史的崇德, 學習曆史。
此次活動,市委講師團特邀了全國模範教師、南方科技大學黨委委員、教授協會主席、海洋科學與工程系黨支部書記、彭瑜烈士孫女、全省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劉青松教授, 原深圳市關愛行動公益基金會秘書長、進階政治工程師彭伊娜,國家級演員,廣東省青年講師團講師,市音樂家協會副會長,羅湖區音樂家協會會長楊樂。
活動期間,嘉賓分别從長征地質科學故事、彭世祿父子、長征父子、深圳聽見我》的主題,從長征路地質科學故事、彭世祿父父子的奮鬥故事中取材, 深圳經濟特區改革發展的故事,以不同形式帶來了豐富生動的黨史。激勵大家在學習和思考的實踐中堅信,并在奮鬥中踐行第一心的使命,才能有一份好的工作。(來源:Deep Talk)
《3Q關于黨的曆史》,更精彩 下期見
來源|水晶應用程式
統籌:黃銳填寫
記者:胡英業
編輯:陳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