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26歲,從未有過真正的愛情。
作為一個不矮不醜,但天生不擅長運動,學不會“壞”,時而極度理性,時而極度感性的男人。
對我來說,“愛”這個詞看不到詩人筆下的美與善,而隻是世界上最窄的木橋。
曾經,進入大學後,我終于感受到了寬容的氛圍,擁有了夢寐以求的高品質友誼。那時候我有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和自信,以為自己終于來到了寬容的世界。
那時候,我從沒想過談戀愛。可是,沒多久就有朋友告訴我這樣性格找不到女朋友。
那天晚上,我從天堂掉到了地獄。20多年過去了,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都被否定了,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的性格和愛好都是錯的。
我以為他們是平等的愛好,那為什麼突然分成這個“有趣”和那個“無聊”369等等。
我開始陷入抑郁,讨厭這個世界,讨厭自己的性别。
直到2016年夏天,爸媽看到我的狀況,給我介紹了一個女孩。她一開始對我挺滿意的,不太注意開玩笑。我以為我終于可以擁有戀愛的幸福了。但是,當每天晚上微信聊天的話題越來越少的時候,我能感受到的負擔比甜蜜還多。
終于有一天,她失去了耐心,提出了結束。畢竟她沒有等到關系真正确立的那一天,但那始終是最接近愛情的體驗。
經過這次經曆,我擺脫了很多以前對愛情的幻想,終于意識到在真正的愛情中,比起日常的僞裝自己和猜測對方的潛台詞,電視劇中那些浪漫的場景真的隻有九根牛一毛。
是以,我開始理性看待愛情這件事。也許愛情能給我帶來的快樂,真的不等于強行改變自己的性格和愛好,不按照自己内心的标準去生活,整天為了“加分”而不真誠的痛苦。
我不是一個很感性的人。我向往愛情主要是因為我的精神美。但當我理性看待自己的生活時,我發現這些精神體驗并不是愛情的專屬,也不需要改變自己的愛好或戴上面具,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擁有。
故事二:
上大學前一直專注于學習,從未考慮過感情,上了大學,參加學生組織混社團,再加上當時對程式設計的執念,是以也沒有時間認真考慮感情,當時覺得自己不夠成熟,也對感情的事情比較謹慎,不敢輕易承諾什麼。
讀研的時候,沒有遇到讓自己心動的人,而且未來的不确定也讓我不敢考慮這些。其實,單身時間久了,最大的體驗是,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習慣了孤獨。
我不知道該如何關心體貼一個姑娘,也不知道到底怎麼樣才能讓對方滿意,這對我而言是很大的悲哀,和女生當普通朋友感覺很自然,但是稍微想象一下成為情侶就覺得茫然失措,不知道如何相處。
有時候想想未來,隻能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希望能有個了解自己的人與自己相遇,單身久了也有好處,感覺能靜下心來去想事情,習慣孤獨,接受孤獨,獨善其身。總之,希望能有個互相了解,不會嫌棄自己,可以互相包容的人,在某個地方在等我。
真正的愛情可遇不可求,在某個點,一定會有一個愛你的人,等着你,她不會在意你胖瘦高矮,隻是因為你是你而愛你。
是以,25歲沒有談過戀愛,并不丢人,隻要他是對的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