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康熙後妃的事迹,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在影視劇裡,都着力渲染康熙對宜妃活着良妃的感情,但是仔細對照曆史你會發現,在康熙的生命裡,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妃子的存在,那就是德妃。從一個小小宮女,到妃位,再到後來的太後,德妃這一生,也很傳奇了。

康熙
都說良妃是辛者庫出身,地位卑微,其實,一直被人忽略的是,雍正的生母德妃,也是包衣出身,并不比良妃好多少。德妃烏雅氏,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其原是隸滿洲正黃旗包衣,其本是内務府包衣 。
在康熙十二年,烏雅氏通過内務府選拔入宮,剛開始因為出身低,是以隻是一個小宮女身份。但是烏雅氏長的漂亮,人又知情識意,這樣的女子,隻稍得到皇帝的注意,就很容易出頭了。而烏雅氏苦熬了幾年,确實也等到了那一天。
康熙十七年,十九歲的烏雅氏生下了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這是她的第一個孩子,原本是要如珠如寶的疼寵着的,隻是,彼時的烏雅氏,身份還太低,她雖然生育了皇子,但是沒有位分,還屬于宮女級别。而按照慣例,她是沒有資格撫養皇子的,于是,四阿哥滿月後,就被送給佟佳氏撫養,佟佳氏是康熙的表妹,也是康熙的貴妃,後來還成為了康熙的第三任皇後。總是,地位很高。
圖檔
是以雍正從小就是在佟佳氏身邊長大的,和生母德妃關系也較為生疏,這也為他們母子日後的不和,埋下了禍根。四阿哥的出生,讓烏雅氏有了受封的理由,康熙十八年,她被封嫔位,成為德嫔。
德嫔是個善解人意的女子,對于成天被國事煩身的康熙來說,她就是一朵解語花。也是以,康熙很喜歡她,頻頻寵幸。康熙十九年,德嫔又生下皇六子胤祚,連續生下兩個康健的皇子,母憑子貴,又得到康熙的恩寵,烏雅氏在後宮中的地位逐漸穩固。
這也表現在了在康熙二十年的封妃大典中,22歲的烏雅氏與惠嫔、榮嫔、宜嫔四人一同晉升為妃,在這四個妃子當中,烏雅氏的身份最低,是包衣出身,在清朝極為重視出身的後宮,烏雅氏算得上是特例了。從康熙十七年的宮女,到康熙二十年的德妃,烏雅氏的晉封速度,可以說是非常快了。
德妃
不再是宮女的烏雅氏也終于可以撫養自己的孩子了,是以她對胤祚格外疼愛,隻是,胤祚沒多久就夭折了。當然,她極受聖寵,她沒了孩子,康熙反倒更心疼她,康熙二十一年,德妃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德妃生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康熙二十五年,德妃生皇十二女;連續生了三個公主,卻隻有皇九女活到了成年,其餘兩個公主都在幼年夭折。
如果隻到這裡,那麼德妃能夠依靠的,也還是隻有第一個兒子四阿哥了。但是,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時候,讓人意外的是,德妃居然再次生下了阿哥,就是皇十四子胤祯,也就是後來的大将軍王,是雍正奪嫡時的一大對手。
生十四阿哥的時候,德妃已經三十歲了,在不乏新人的後宮裡,德妃這個年紀,其實真的算是比較高齡了,然而康熙舍棄年輕美貌的妃子不寵,反而獨獨眷戀德妃,可想而知,德妃抓住康熙的,一定不僅僅是年輕美貌,還有一種精神上可以共鳴的東西。她以30歲的高齡誕下皇十四子,已經是康熙後宮裡産齡最大的妃子了。
在康熙的後宮裡,德妃一直是個内斂安靜的人,然而在親兒子雍正登基的時候,她的反應卻異常激烈。不僅拒絕雍正給的太後封号,甚至不惜與雍正反目成仇,其實德妃的種種反應,都隻是因為她偏愛小兒子胤祯,如果給她太後之位的是胤祯,恐怕她會歡歡喜喜的接受;是胤禛給她的,她卻異常憤怒,覺得雍正搶了弟弟胤祯的皇位。
母子這般僵持,到最終,誰也沒有讨到好,雍正登基沒有多久,德妃就郁郁而終。十四阿哥失去母親的庇護,又被兄長更加忌憚,也一直被幽禁,直到乾隆登基才被放出來;而雍正自己呢,一方面母愛缺失心裡憤恨,另外一方面,也在後世中留下了逼母的罪名。終究,他們母子三人,都成了輸家。
雍正
其實,宮鬥來說,德妃真的很厲害了,幾年内就從宮女升為德妃,為康熙生下六個孩子,十年間聖寵不衰。據說當時妃嫔年過五十就不再侍寝,而德妃年過五十的時候,康熙還經常和她在一起,可見康熙是真的很喜歡德妃,德妃讓他覺得很舒服了。但是,以一個母親的身份來說,德妃卻實在是不合格,沒有做到對孩子一碗水端平,讓兄弟阋牆,反倒沒有給兩個兒子帶來什麼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