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警惕美麗而危險的“海洋精靈”——水母是如何蜇人的?刺胞動物刺絲囊澳洲箱型水母

hi,潛 水 員 都 關 注 了 ifdiving!

警惕美麗而危險的“海洋精靈”——水母是如何蜇人的?刺胞動物刺絲囊澳洲箱型水母

© pedro szekely /flickr

動物有各種各樣的政策可以抵禦天敵和捕獲獵物。有些動物利用鋒利的牙齒和強壯的下颚;有些動物依靠僞裝;還有些動物分泌劇毒......

我們今天要聊的水母就屬于最後一種。水母是刺胞動物,它們所擁有的刺絲囊既可以釋放毒素,也可以用來捕食、攻擊和防衛。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刺胞動物?

刺胞動物,在分類學上隸屬于無脊椎動物,這意味着它們的背側沒有脊柱。除極少數種類為淡水生活外,絕大多數種類均為海洋生活,大多數在淺海,有些在深海。刺胞動物包括珊瑚、水母、海葵和水螅,現存種類大約有 11,000 種。

刺胞動物的身體呈輻射對稱,體壁由外胚層和内胚層兩層細胞構成,兩個胚層之間填充着它們分泌的膠狀物質。

刺細胞是刺胞動物所具備的一種攻擊和防衛性細胞,看着就像盤繞的微小“魚叉”。刺細胞内有刺絲囊 (nematocyst),這是刺胞動物非常典型的特征,囊的頂端為蓋闆,囊内為細長盤卷的刺絲。根據其排放出的刺絲囊及刺絲的形态,大約有 30 多種不同類型,用以捕食和防衛,有時甚至可以助其移動。

在不受幹擾時,刺胞動物的刺絲會安全地呆在其囊内。一旦受到實體或化學幹擾時,例如一個毫無戒心的海灘遊客撞上了水母的觸手,刺絲就會從囊中被排出。整個過程大約隻需要 3 毫秒,人根本來不及逃開。甚至在刺胞動物死亡或者觸須脫落後,這些刺激仍會被激發。

警惕美麗而危險的“海洋精靈”——水母是如何蜇人的?刺胞動物刺絲囊澳洲箱型水母

© peet j. vaneeden

刺絲囊的功能因物種而異。它們有些分布于體表及觸手外,而有些則含有毒素,可引起嚴重的疼痛,甚至可能緻人死亡。所有水母的毒素都含有一種被稱為“孔蛋白 (porin)”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會攻擊不幸被蟄的細胞。根據孔蛋白的數量和比例,刺痛情況不一,輕者可使皮膚紅腫,産生痛感,重者甚至可導緻死亡。

如果不小心被水母蜇傷,不要驚慌。

首先檢查被蟄處是否留有毒刺,若皮内有刺,應該盡快将其拔出;然後可以用醋濕敷被蟄區域。注意,千萬不要以清水或酒精來處理。

澳洲箱型水母,别名“海黃蜂”,被認為是海洋中毒性最強的動物之一。一個成年的箱型水母觸須上分布着幾十億個毒囊和毒針,足夠用來殺死 20 個人,毒性之大可見一斑。

這種水母的毒液主要損害的是心髒,當它們的毒液侵入人的心髒時,會破壞肌體細胞跳動節奏的一緻性,進而使心髒不能正常供血,導緻人迅速死亡。唯一能夠避免遭受箱型水母進攻的方法就是避免在這種水母出沒的海域遊泳。

幸運的是,大多數的刺胞動物沒有這麼大的毒性,但無論如何,還是需要注意與這些刺胞動物保持距離。

警惕美麗而危險的“海洋精靈”——水母是如何蜇人的?刺胞動物刺絲囊澳洲箱型水母

澳洲箱型水母

水母雖然身體結構簡單,外觀漂亮,卻暗藏着緻命的武器。

下次潛水時,如果看到水母,被它們凝膠狀的身體以及夢幻的顔色所吸引,想想它們的觸手上布滿“魚叉”,如果不小心被蟄,可能會死,你應該就不會輕易觸碰它們了。

距離是一種美,也是一種保護。

有時候隻遠遠觀賞,也挺好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