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南首次發現紅腹異蜻

新海南用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31日訊(記者 譚琦 實習生 倪海淮)紅色的腹部、透明的翅膀,這隻美麗的蜻蜓停在樹枝上休息,海口畓榃濕地研究所項目主任袁浪興為它拍下了一張照片,卻不想這是新的發現。7月29日,袁浪興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實施兩栖及爬行類動物監測項目的過程中,發現了紅腹異蜻,這也是海南首次發現紅腹異蜻的蹤迹。

海南首次發現紅腹異蜻

紅腹異蜻。袁浪興 攝

海南首次發現紅腹異蜻

從沒見過的“紅肚腩”蜻蜓

下過雨後的夜晚,是兩爬類動物最活躍的時間,袁浪興和團隊在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内尋找它們的身影。“當時燈光掃過一隻很漂亮的蜻蜓,我就把它拍下來了。”袁浪興說,一般對于蜻蜓的監測都是在白天,夜晚較少,且他對蜻蜓了解不多,并沒有放在心上。

第二天整理照片的時候,袁浪興和同僚一起看到了這張蜻蜓的照片,蜻蜓短而紅的腹部引起了他們的注意。“與我們常見的蜻蜓不太一樣,腹部比較短,整個比例看上去不像普通蜻蜓一樣纖細。”袁浪興翻開了《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圖鑒》,又對比了較為相似的赤褐灰蜻和華麗灰蜻,感覺也有所差別。在《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圖鑒》最後幾頁的“其它類”裡,發現了與照片裡蜻蜓很像的短腹異蜻。

這種蜻蜓在海南從未被發現過,為了得到權威答案,袁浪興聯系了《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圖鑒》的作者——昆蟲學博士張浩淼。在看過袁浪興發過去的圖檔之後,張浩淼給出了答案:“這是海南蜻蜓種類的新發現——紅腹異蜻。”

海南蜻蜓種類的新發現

張浩淼系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從事蜻蜓目的分類學、生态學和系統發育等方面研究的專家,在近20年的野外考察工作中,足迹已經覆寫了亞洲、歐洲和非洲上百個自然保護區。張浩淼在海南持續多了十多年的考察,出版的《蜻蟌之地 海南蜻蜓圖鑒》中展現了海南島常見蜻蜓的形态、習性和特色。據張浩淼的書中統計:海南多元化的淡水生境孕育了165種蜻蜓,其中有22種屬于海南島獨有。

“在海南調查蜻蜓的十多年裡,都沒有發現紅腹異蜻的蹤迹,這是首次。”張浩淼說,短腹異蜻目前已改名為紅腹異蜻,科研人員之前在雲南、香港發現過,考慮到物種有一個自然擴散的過程,此次紅腹異蜻的發現,有可能是氣候變化或自然遷移的結果。“蜻蜓的種類和數量是反映濕地健康狀況的一個很重要的名額。”海口畓榃濕地研究所所長盧剛介紹道,此次在海南發現紅腹異蜻,不僅豐富海南和海口動植物的資源,也說明了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近年來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良好的濕地生境給予許多動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