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10月18日,第三季度經濟資料公布,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8%。環比,一季度同比增長18.3%,第二季度同比增長7.9%。第三季度同比增長4.9%。按月計算,第三季度GDP增長了0.2%。受新冠反複爆發、房地産調控、電力生産調控等一系列因素影響,第三季度我國經濟動能明顯下滑,經濟增長下行壓力明顯加大。影響第三季度經濟資料的主要因素是什麼?第四季度經濟将如何發展?中國将如何應對"投入通脹"壓力的加大?針對上述問題,Observer.com 采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原副所長丁一凡。
采訪/觀察員.com劉輝
第三季度經濟資料主要受能源目标影響
觀察家網: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8%,第三季度同比增長4.9%。這種影響可能會持續多久?
丁轶凡:第三季度資料下滑背後的主要因素是能源供應,限制了工業生産,下降了,GDP也下降了。

漫畫:中國經濟前三季度同比增長9.8%,保持穩步複蘇。圖檔來源:Vision China
能源目标的影響是短期的,因為我們的政策已經開始調整,比如工業電價開始浮動,保證居民有電,在價格機制上也進行了調整,是以電力限制的影響隻是短期的,不是長期的。
當然,我們現在正面臨能源轉型,是以我們需要鼓勵加快投資和開發新能源。目前,新能源也是光伏、風能不穩定和儲能問題難以解決,現在各種核能技術齊頭并進。我仍然同意,我們既有能源需求,又有綠色、更安全、更穩定的核能是未來真正解決能源問題的關鍵。
中國目前也在研究新的核能技術,我國已率先完成了第四代核電機組的臨界試驗,此後核能将對能源轉型和供應産生意想不到的影響。
觀察者:除了能源目标的影響外,還有傳言稱房地産改革可能是一種影響。
丁轶凡:房地産改革已經開始,應該不是第三季度經濟下滑的主要原因。所謂房地産改革不是我們想象的京滬房價高企,這些一線城市房地産風險不大,風險主要是三線四線城市,尤其是東北地區,比如黑龍江人口嚴重外流,房地産泡沫非常大,如果不采取行政指令收縮, 未來是一顆金融定時炸彈。
我們不能僅僅因為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而放松市場,讓房地産市場重新站起來。一旦房地産泡沫破裂,對中國經濟造成損害的風險和後續影響是無法估量的。是以,房地産監管不能放松,也不能有任何懈怠。
觀察者:恒大集團正面臨嚴重的債務危機,其影響可能會影響整個經濟,這是否會在房地産市場造成惡性循環?
丁轶凡:恒大的問題在于,我們之前的房地産公司借貸過重,金融公司對房地産相關貸款沒有嚴格控制,這種風險暴露在恒大集團。
這些上市公司可以互相借貸,是以往往情況是,當一家公司能夠籌集資金時,負債率并不高,一旦無法融資,其負債率就會迅速上升。當負債率迅速上升時,整個公司的資産就會出錯。
這種情況在西方國家并不少見,中國過去的金融機構對房地産貸款的管理相對寬松,是以現在的風險敞口更加明顯。不過,恒大的債務事件對金融市場的直接影響相對較小,更多的是房地産行業在業務發展過程中的監管将趨于常态化。
觀察者:基于以上分析,目前房地産改革和能源目标是否有可能繼續?
丁轶凡:我們一定會繼續做這些事情,問題不在于是否要做,而在于怎麼做。
對此,它提醒我,西方對中國的指責往往是"分裂的",但很多問題并不是簡單地用"分裂"來解釋的。也就是說,我們本來要做的是沒有問題的,不是因為有些問題不會做,而是因為原來做得不好,是以發生了一些事情。但事故發生後,整個否定了我們的選擇,更荒謬,我們的選擇沒有問題,但實踐不夠謹慎。
為什麼能源改革是錯誤的?因為地方政府下達了強制性指令,為了達到減碳的目的,簡單粗略地定了一個标準,每年必須減多少,做法是直接拉動電動閘門,防止生産。管理的粗糙會産生這樣的結果,是以這個問題的原因是管理方法。
衆所周知,将從高能耗向清潔能源過渡,平穩過渡将考慮到技術進步,如果我們考慮到我們在管理它們時所考慮的措施,所采取的措施就不會那麼武斷和簡單。
我們現在有幾座新的核電站正在建設中,這将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目前的能源短缺。再加上技術進步的動态,也許到2025-2030年,碳排放量的下降速度将比現在快得多。在降低火電的過程中,我們也會變得更加輕松和現實。
觀察者網:經濟增長連續兩個季度放緩,您認為第三季度經濟資料觸底反彈嗎?除了長期疫情和消費者壓力,短期内還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丁轶凡:現在到了最後一節,第三季度的壓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能源供應不足,而且情況正在好轉,是以第四季度應該有所緩解,不會比第三季度差。
然而,第四季度的經濟壓力仍然相對較大。短期通脹壓力大,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這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不容易解決,随着國際市場,人們對經濟複蘇的期待等等。
因為這些價格不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雖然中國已經做出了很多努力來避免其影響,但到目前為止,我們仍處于少數。商品以美元定價,這意味着外國市場決定了國内市場的價格。
多年來,我們創造了一些商品期貨市場,如鐵礦石,但市場太小,無法決定整個國際市場的價格。在這種情況下,國際市場價格的變化一方面不受我們的控制,另一方面會影響我們的價格水準。
中國現在出口訂單很多,但别人給我們的價格不能說是上漲了。當然,随着中國不可替代性變得越來越明顯,中國讨價還價或談判價格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可以将一些不斷上漲的原材料成本轉嫁給下遊或下遊,原本沒有能力轉嫁。過去,要想生産、維護市場,就不得不忍住不漲價的痛苦,吸收漲價的部分成本,這是中國制造業最糟糕的階段。現在的優勢在于中國産品是不可替代的,印度、越南無法生産,國外企業不得不委托中國增加産量。
提高中國國際市場的議價能力對中國制造商和出口商都有好處,但一些出口商不願意失去它們,是以他們也可能接受一些損失。
觀察者:第四季度經濟增長有下行因素,但支撐因素也很明顯,您認為第四季度宏觀政策會有一些大動作嗎?
丁轶凡:我不認為第四季度會有更多的政策,現在經濟比較穩定,我們強調新常态和高品質發展,而不是高速發展,是以沒有必要提速破壞目前以品質為導向的發展結構。
我們當然已經采取了新的措施來促進經濟增長,或者解決就業壓力,但這些都不是,我們沒有面臨嚴重的就業壓力,我們沒有面臨勞動力短缺。在這種背景下,我認為它不應該引入更大的監管扭曲。
人民币适度升值可應對全球通脹
觀察家網: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PPI(工業生産者工廠價格)上漲10%以上,國内通脹能持續多久?美國的通貨膨脹會對我們産生什麼影響?
丁轶凡:國内通脹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一方面,全球原材料供應鍊受阻,成本和價格不斷上漲,另一方面,我們的市場無法調節,這使得中國的通貨膨脹不那麼樂觀。
國内PPI(工業生産者工廠價格指數)同比增長超過10%,創曆史新高,這意味着許多國内公司的利潤正在下降,營運成本正在上升。
然而,國内通脹總體上趨于溫和,我們有一些政策空間來對抗它。
美國現在受通貨膨脹的影響最大,這就是為什麼它正在與中國談判。事實上,中國制成品對美國價格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美國此前低估了與中國的貿易戰的影響,對中國出口施加了價格上漲,最終結果是美國人的生活壓力增加了,現在隻能與中國談判。
拜登政府如此專注于明年的中期選舉,以至于他需要一切手段來保持民主黨對衆議院多數的控制,是以保持價格很重要,這自然取決于與中國的合作。
與中國合作将部分需要取消當年的額外關稅和制裁,這可能會引起共和黨人的政治批評。是以,拜登政府一方面不得不采取強硬立場,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對華政策也更加沖突。
美國原油價格觸及每桶80美元,或通貨膨脹。圖檔來源:Vision China
觀察者:除了通脹壓力之外,美國現在更受滞脹的困擾。
丁轶凡:是的,滞脹在美國已經上升了,美國現在對此特别擔心。9月份通脹率再次超過市場預期的5.4%,核心PCE(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創下新高。
美國最初的估計是,接種疫苗後,就業和經濟正在改善。現實情況是,沒有改善,就業低于預期,經濟增長缺乏動力,物價上漲,最終結果是滞脹。
觀察者:全球滞脹的風險已經充分顯現,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丁轶凡:未來美國高通脹必将導緻美元持續貶值,引發世界進入下一輪通脹。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讓人民币随着市場波動而上漲,人民币長期升值的可能性很大。
随着經濟持續回升,美國通脹率仍然居高不下。圖檔來源:華爾街日報
對中國來說,面對全球通脹,人民币走強是一個特别好的工具,我們可以借鑒德國和日本的經驗。擔心貨币升值的寬松貨币政策實際上是日本泡沫經濟中的一個錯誤。
1985年廣場協定後,七個工業國家幹預了市場,美元貶值,西德馬克兌日元升值。日本政府和德國聯邦政府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做法。由于擔心日元升值會影響出口導向型發展政策,日本政府采取了寬松的貨币政策,試圖對沖日元升值的影響,結果卻刺激了房地産和資本市場的泡沫經濟。
德國聯邦政府意識到商标升值對出口的影響,認為"強勢商标可以迫使德國企業提高産品品質和競争力",并允許商标升值而不采取任何措施幹預市場。結果,德國産品品質越好,市場需求越旺盛,德國的貿易出口順差随着升值的标記越來越大。
德國的态度與日本完全不同。Bundeswech認為馬克的上漲是一件好事,因為在馬克升值之後,大多數企業都以美元定價,而馬克上漲,是以馬克可以購買更多的商品,而馬克的上漲抵消了商品價格的壓力。我們也面臨着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抑制原材料進口造成的"進口通脹"的局面。
美元貶值後,馬克不斷升值,我們錨定了匯率,後來,在歐元誕生之前,整個歐洲貨币都是以馬克為基礎,德國通過這一舉措獲得出口增長、産業轉型等諸多好處,所有的前提都是大膽而肯定地做這件事。
德國當時非常自信,我問赫爾穆特·施密特本人,當他擔任總理時,施密特告訴我,他認為這是一個将德國公司颠倒過來的好機會,并利用對馬克的升值作為迫使公司變得更強大的手段。
後來發現,德國産品有了升值,德國産品變得不可替代,出口順差沒有減少,反而更大,這是德國的底線。
人民币升值越多,進口的原材料越便宜,對"進口通貨膨脹"的抵抗力就越強。我不認為你應該低估中國的出口商,他們在國際市場上仍然非常強大,競争非常激烈。
首先,我們必須有足夠的信心,企業能夠通過更新來抵禦這股壓力浪潮,不要通過這種"鳳凰涅槃"賺便宜的錢,賺快錢,最後會變得更好,就像德國所經曆的那樣。
二是要一步一步,在倒逼企業轉型更新的過程中,給企業成長的時間和空間。
本文為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在WeChacn上關注觀察者的WeChacn,每天閱讀有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