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丁轶凡:如何抵挡"投入膨胀"?人民币可以适当升值

指南:10月18日,第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8%。环比,一季度同比增长18.3%,第二季度同比增长7.9%。第三季度同比增长4.9%。按月计算,第三季度GDP增长了0.2%。受新冠反复爆发、房地产调控、电力生产调控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动能明显下滑,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影响第三季度经济数据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第四季度经济将如何发展?中国将如何应对"投入通胀"压力的加大?针对上述问题,Observer.com 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副所长丁一凡。

采访/观察员.com刘辉

第三季度经济数据主要受能源目标影响

观察家网: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8%,第三季度同比增长4.9%。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多久?

丁轶凡:第三季度数据下滑背后的主要因素是能源供应,限制了工业生产,下降了,GDP也下降了。

丁轶凡:如何抵挡"投入膨胀"?人民币可以适当升值

漫画:中国经济前三季度同比增长9.8%,保持稳步复苏。图片来源:Vision China

能源目标的影响是短期的,因为我们的政策已经开始调整,比如工业电价开始浮动,保证居民有电,在价格机制上也进行了调整,所以电力限制的影响只是短期的,不是长期的。

当然,我们现在正面临能源转型,因此我们需要鼓励加快投资和开发新能源。目前,新能源也是光伏、风能不稳定和储能问题难以解决,现在各种核能技术齐头并进。我仍然同意,我们既有能源需求,又有绿色、更安全、更稳定的核能是未来真正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

中国目前也在研究新的核能技术,我国已率先完成了第四代核电机组的临界试验,此后核能将对能源转型和供应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观察者:除了能源目标的影响外,还有传言称房地产改革可能是一种影响。

丁轶凡:房地产改革已经开始,应该不是第三季度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所谓房地产改革不是我们想象的京沪房价高企,这些一线城市房地产风险不大,风险主要是三线四线城市,尤其是东北地区,比如黑龙江人口严重外流,房地产泡沫非常大,如果不采取行政命令收缩, 未来是一颗金融定时炸弹。

我们不能仅仅因为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而放松市场,让房地产市场重新站起来。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对中国经济造成损害的风险和后续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房地产监管不能放松,也不能有任何懈怠。

观察者:恒大集团正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其影响可能会影响整个经济,这是否会在房地产市场造成恶性循环?

丁轶凡:恒大的问题在于,我们之前的房地产公司借贷过重,金融公司对房地产相关贷款没有严格控制,这种风险暴露在恒大集团。

这些上市公司可以相互借贷,所以往往情况是,当一家公司能够筹集资金时,负债率并不高,一旦无法融资,其负债率就会迅速上升。当负债率迅速上升时,整个公司的资产就会出错。

这种情况在西方国家并不少见,中国过去的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贷款的管理相对宽松,所以现在的风险敞口更加明显。不过,恒大的债务事件对金融市场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更多的是房地产行业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的监管将趋于常态化。

观察者:基于以上分析,目前房地产改革和能源目标是否有可能继续?

丁轶凡:我们一定会继续做这些事情,问题不在于是否要做,而在于怎么做。

对此,它提醒我,西方对中国的指责往往是"分裂的",但很多问题并不是简单地用"分裂"来解释的。也就是说,我们本来要做的是没有问题的,不是因为有些问题不会做,而是因为原来做得不好,所以发生了一些事情。但事故发生后,整个否定了我们的选择,更荒谬,我们的选择没有问题,但实践不够谨慎。

为什么能源改革是错误的?因为地方政府下达了强制性命令,为了达到减碳的目的,简单粗略地定了一个标准,每年必须减多少,做法是直接拉动电动闸门,防止生产。管理的粗糙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所以这个问题的原因是管理方法。

众所周知,将从高能耗向清洁能源过渡,平稳过渡将考虑到技术进步,如果我们考虑到我们在管理它们时所考虑的措施,所采取的措施就不会那么武断和简单。

我们现在有几座新的核电站正在建设中,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目前的能源短缺。再加上技术进步的动态,也许到2025-2030年,碳排放量的下降速度将比现在快得多。在降低火电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变得更加轻松和现实。

观察者网:经济增长连续两个季度放缓,您认为第三季度经济数据触底反弹吗?除了长期疫情和消费者压力,短期内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丁轶凡:现在到了最后一节,第三季度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能源供应不足,而且情况正在好转,所以第四季度应该有所缓解,不会比第三季度差。

然而,第四季度的经济压力仍然相对较大。短期通胀压力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不容易解决,随着国际市场,人们对经济复苏的期待等等。

因为这些价格不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虽然中国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来避免其影响,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仍处于少数。商品以美元定价,这意味着外国市场决定了国内市场的价格。

多年来,我们创造了一些商品期货市场,如铁矿石,但市场太小,无法决定整个国际市场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一方面不受我们的控制,另一方面会影响我们的价格水平。

中国现在出口订单很多,但别人给我们的价格不能说是上涨了。当然,随着中国不可替代性变得越来越明显,中国讨价还价或谈判价格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可以将一些不断上涨的原材料成本转嫁给下游或下游,原本没有能力转嫁。过去,要想生产、维护市场,就不得不忍住不涨价的痛苦,吸收涨价的部分成本,这是中国制造业最糟糕的阶段。现在的优势在于中国产品是不可替代的,印度、越南无法生产,国外企业不得不委托中国增加产量。

提高中国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对中国制造商和出口商都有好处,但一些出口商不愿意失去它们,因此他们也可能接受一些损失。

观察者:第四季度经济增长有下行因素,但支撑因素也很明显,您认为第四季度宏观政策会有一些大动作吗?

丁轶凡:我不认为第四季度会有更多的政策,现在经济比较稳定,我们强调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而不是高速发展,所以没有必要提速破坏目前以质量为导向的发展结构。

我们当然已经采取了新的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或者解决就业压力,但这些都不是,我们没有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我们没有面临劳动力短缺。在这种背景下,我认为它不应该引入更大的监管扭曲。

人民币适度升值可应对全球通胀

观察家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PPI(工业生产者工厂价格)上涨10%以上,国内通胀能持续多久?美国的通货膨胀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

丁轶凡:国内通胀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一方面,全球原材料供应链受阻,成本和价格不断上涨,另一方面,我们的市场无法调节,这使得中国的通货膨胀不那么乐观。

国内PPI(工业生产者工厂价格指数)同比增长超过10%,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许多国内公司的利润正在下降,运营成本正在上升。

然而,国内通胀总体上趋于温和,我们有一些政策空间来对抗它。

美国现在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大,这就是为什么它正在与中国谈判。事实上,中国制成品对美国价格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美国此前低估了与中国的贸易战的影响,对中国出口施加了价格上涨,最终结果是美国人的生活压力增加了,现在只能与中国谈判。

拜登政府如此专注于明年的中期选举,以至于他需要一切手段来保持民主党对众议院多数的控制,所以保持价格很重要,这自然取决于与中国的合作。

与中国合作将部分需要取消当年的额外关税和制裁,这可能会引起共和党人的政治批评。因此,拜登政府一方面不得不采取强硬立场,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对华政策也更加矛盾。

丁轶凡:如何抵挡"投入膨胀"?人民币可以适当升值

美国原油价格触及每桶80美元,或通货膨胀。图片来源:Vision China

观察者:除了通胀压力之外,美国现在更受滞胀的困扰。

丁轶凡:是的,滞胀在美国已经上升了,美国现在对此特别担心。9月份通胀率再次超过市场预期的5.4%,核心PCE(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创下新高。

美国最初的估计是,接种疫苗后,就业和经济正在改善。现实情况是,没有改善,就业低于预期,经济增长缺乏动力,物价上涨,最终结果是滞胀。

观察者:全球滞胀的风险已经充分显现,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丁轶凡:未来美国高通胀必将导致美元持续贬值,引发世界进入下一轮通胀。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让人民币随着市场波动而上涨,人民币长期升值的可能性很大。

丁轶凡:如何抵挡"投入膨胀"?人民币可以适当升值

随着经济持续回升,美国通胀率仍然居高不下。图片来源:华尔街日报

对中国来说,面对全球通胀,人民币走强是一个特别好的工具,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担心货币升值的宽松货币政策实际上是日本泡沫经济中的一个错误。

1985年广场协议后,七个工业国家干预了市场,美元贬值,西德马克兑日元升值。日本政府和德国联邦政府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做法。由于担心日元升值会影响出口导向型发展政策,日本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对冲日元升值的影响,结果却刺激了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泡沫经济。

德国联邦政府意识到商标升值对出口的影响,认为"强势商标可以迫使德国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并允许商标升值而不采取任何措施干预市场。结果,德国产品质量越好,市场需求越旺盛,德国的贸易出口顺差随着升值的标记越来越大。

德国的态度与日本完全不同。Bundeswech认为马克的上涨是一件好事,因为在马克升值之后,大多数企业都以美元定价,而马克上涨,因此马克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而马克的上涨抵消了商品价格的压力。我们也面临着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抑制原材料进口造成的"进口通胀"的局面。

美元贬值后,马克不断升值,我们锚定了汇率,后来,在欧元诞生之前,整个欧洲货币都是以马克为基础,德国通过这一举措获得出口增长、产业转型等诸多好处,所有的前提都是大胆而肯定地做这件事。

德国当时非常自信,我问赫尔穆特·施密特本人,当他担任总理时,施密特告诉我,他认为这是一个将德国公司颠倒过来的好机会,并利用对马克的升值作为迫使公司变得更强大的手段。

后来发现,德国产品有了升值,德国产品变得不可替代,出口顺差没有减少,反而更大,这是德国的底线。

人民币升值越多,进口的原材料越便宜,对"进口通货膨胀"的抵抗力就越强。我不认为你应该低估中国的出口商,他们在国际市场上仍然非常强大,竞争非常激烈。

首先,我们必须有足够的信心,企业能够通过升级来抵御这股压力浪潮,不要通过这种"凤凰涅槃"赚便宜的钱,赚快钱,最后会变得更好,就像德国所经历的那样。

二是要一步一步,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给企业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本文为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在WeChacn上关注观察者的WeChacn,每天阅读有趣的文章。

继续阅读